已故的7位国家一级演员,以为他们还在,其实已去世多年
每年,咱们的屏幕上都会冒出不少新面孔,红得快,忘得也快,跟快餐似的。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曾经霸屏、演技好到让你拍大腿的老戏骨,他们后来都去哪儿了?是不是觉得,好像很久没听到他们的消息了?残酷的现实是,不少我们以为只是“退休”了的国宝级演员,其实已经悄悄离开了这个世界。数字可能比你想的更惊人。这些名字,曾经是收视率的保证,是艺术的代名词。现在,提起他们,除了“演过那个谁”之外,我们还剩下多少记忆?这到底是时间的无情,还是我们集体得了“健忘症”?
有人“一级演员”这四个字,就是演艺界的“金字招牌”,是实力的象征,是老艺术家们用一辈子汗水换来的勋章。没错,搁过去,这绝对是让人肃然起敬的。可现在呢?流量明星当道,小鲜肉小仙女们靠脸就能吃饭,热搜上得比谁都勤。那些磨了一辈子演技的老戏骨,反而像是被遗忘在角落里的老古董。一边是粉丝狂热追捧的“哥哥姐姐”,一边是实力派的“查无此人”。这对比,是不是有点扎心?这还不算完。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几位已经不在了的老戏骨,他们的故事,可不只是“演得好”那么简单,里面藏着不少让人唏嘘的“猛料”。
咱们先说说“关东第一老太”柏青。这位老太太,可不是科班出身,年轻时在部队宣传队唱歌跳舞,后来进了评剧团,还因为胃病早早退了。听着是不是挺普通的?转折点来了,快60岁退休了,才偶然演了个戏,叫《喜莲》,一下子被圈里人发现了。你说巧不巧?更巧的是,赵丽蓉老师去世后,巩汉林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搭档,急得团团转。看到柏青,他眼睛都亮了,觉得这老太太身上有那股子亲切劲儿。结果呢?两人一合计,上了春晚,小品火了,柏青也跟着火了。这算是大器晚成吧?但她这“晚成”来得也太猛了点,十几年拍了四十多部戏。老百姓一看她那脸,就觉得亲,就像邻居家爱唠叨的老奶奶。可惜正红火的时候,肝上的毛病找上门,76岁,人就没了。你命运这东西,有时候真挺会开玩笑的。
是不是觉得,只要有实力,总会被看见?这话听起来挺美,但现实往往给你一巴掌。就说杜雨露老师吧,演《雍正王朝》里的张廷玉,那叫一个绝,“杜雨露后再无张廷玉”,这话可不是白叫的。他可是正经艺术学院毕业,早年是话剧院的台柱子,妥妥的实力派。但赶上特殊时期,剧院关门,这位台柱子愣是去码头扛了一年半的粮食。你能想象那画面吗?后来话剧院恢复了,他才重回舞台。被导演拉去拍电影,一开始还不乐意,觉得那不是他的“真爱”。直到演了《雍正王朝》,快60岁了才算真正红遍大江南北。这之前的几十年,他都在干嘛?演配角,或者在话剧舞台上发光发热,但没多少人知道。看似风光无限的“一级演员”,背后可能是一路的坎坷和不被看见。有人可能会是金子总会发光。没错,但问题是,这“发光”之前的等待,有多漫长,多磨人?就算红了,又能怎样?杜雨露老师晚年查出癌症,一边治病一边拍戏,坚持了11年,最后还是走了。葬礼办得极其低调,只请了6个亲人。这是一种境界,还是一种无奈?仿佛一切喧嚣过后,只剩下无声的平静,但这平静下面,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和辛酸?
如果说杜雨露老师的经历是“大器晚成后的低调谢幕”,那有些人的故事,简直就是命运的急转弯,让人猝不及防。还记得当年那个说法吗?“南有周洁,北有杨丽萍”。周洁老师,那可是舞蹈界的天才,15岁就挑大梁演舞剧,17岁就名满天下。后来跨界拍电影,《垂帘听政》、《杨贵妃》,美得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演技还备受认可,拿奖拿到手软。按理这前途一片光明吧?可就在事业巅峰期,国内刮起“出国热”,她也跟着潮流,放弃了国内的一切,跑到了国外。这还不算完,在国外办了舞蹈学校,站稳脚跟后又回国办学,折腾了一圈,好像又回到了原点。等她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已经是上海歌剧院的艺术总监了。可就在大家以为她要再创辉煌的时候,一个晴天霹雳——肺癌。她积极治疗,但病情还是不断恶化。生命最后时刻,她唯一的愿望是回到中国,落叶归根。可因为疫情,这简单的愿望也成了奢望。最后还是刘晓庆等人花了27万美元包机,才让她在弥留之际踏上故土。60岁,对于一个艺术家来本该是炉火纯青的年纪,却戛然而止。还有李媛媛老师,多少70后心中的“白月光”,《围城》里的苏文纨,《上海的早晨》里的三姨太,哪个角色不是经典?事业成功,感情却不顺,快四十岁才遇到真爱。可命运又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好不容易怀上孩子,却查出宫颈癌。医生劝她放弃孩子保命,她却选择了保孩子。孩子平安出生,她却在孩子嗷嗷待哺时撒手人寰,年仅41岁。这种选择,你能说是伟大,还是悲壮?这些故事的反转,是不是比电视剧还戏剧化?前一秒还是风光无限的艺术家,后一秒就可能面临生死的抉择,或者命运的捉弄。这强烈的对比,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不是所有的离开都充满戏剧性的反转。有些老戏骨的离去,更像是一种缓慢的告别,平静得让人心疼,但也暗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家有儿女》里那个可爱的“爷爷”文兴宇。大家印象里,他就是个乐呵呵的老头,跟《我爱我家》里的傅明老爷子一样,浑身都是戏,张嘴就是段子。但人家话剧出身,演过不少严肃角色,比如《西部警察》里的老警察,一点喜剧色彩都没有。老爷子专业能力强,人品也好,是圈里公认的大前辈。但他有个公开的“秘密”——烟瘾极大。据手里总是夹着烟,走到哪儿抽到哪儿。结果呢?2006年查出肺癌晚期,发现时已经太晚了,没多久就走了,终年66岁。还有《西游记》里的“沙僧”闫怀礼老师,憨厚老实的形象深入人心。他进演艺圈前是个银行会计?因为觉得工作太枯燥才改行。演“沙僧”让他家喻户晓,可也是在拍戏时,吸入了过量的敌敌畏(当时用作驱蚊),导致肺纤维化,肺功能严重受损。这算是工伤吧?这个“工伤”最终要了他的命,73岁去世。还有“老顽童”严顺开老师,演“阿Q”拿了国际大奖,后来成了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但他年轻时因为形象问题,考戏剧学院被拒,考剧团也被刷,备受打击。好不容易进了中戏,毕业后进了滑稽剧团,也是摸爬滚打多年才出头。晚年因为工作强度大,加上高血压,不幸脑梗中风,在病床上度过了最后的时光,80岁去世。这些故事,表面上看是生老病死,是意外,是不良习惯。但仔细是不是也反映了一些问题?比如演员的健康保障问题?高强度工作对身体的透支?还有,像严顺开老师那样,因为外形条件差点被埋没,是不是也说明当时的评价体系有点“以貌取人”?这些看似平淡的离去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行业内外的“老大难”问题,解决起来困难重重,各方立场可能还越来越对立。
看了这么多老戏骨的故事,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他们那会儿当演员,是真把这当成一辈子的事业来干,一个角色能琢磨好几年,为了戏是真能吃苦。不得不这种“匠人精神”,现在真是越来越少见了。瞧瞧人家杜雨露老师,话剧台柱子,特殊时期还得去扛大包,后来红了也低调得不行,连葬礼都简办。再看看李媛媛老师,为了孩子连命都不要了。这种“牺牲精神”,啧啧,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当然啦,时代不同了嘛,现在讲究的是效率,是变现能力。花几年琢磨一个角色?有那功夫,都能拍好几部网剧,上好几个综艺,赚得盆满钵满了。像文兴宇老师那样因为抽烟把身体搞垮,闫怀礼老师拍戏吸入毒气落下病根,这……怎么说只能怪他们自己不注意,或者那个年代条件就是艰苦嘛,不能跟现在比。现在的演员多幸福,出门有房车,拍戏有替身,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能轻松拿高薪。咱们也别老揪着过去不放了,能快速成名、轻松赚钱,谁还愿意去受那份“老罪”呢?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说了这么多老戏骨的故事,有人觉得他们是真正的艺术家,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良心,他们的离去是演艺界的巨大损失;也有人觉得,时代在进步,老一套的表演方式和价值观早就过时了,过度怀念没什么意义,抓住当下的流量才是王道。那么咱们今天怀念这些逝去的老戏骨,究竟是在怀念他们本身,还是在借他们讽刺当下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或者这种对“老艺术家”的追捧,是不是本身就有点“厚古薄今”的矫情在里头?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呗!
网址:已故的7位国家一级演员,以为他们还在,其实已去世多年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80235
相关内容
演“鬼子”最棒的7位中国演员,前两位经典,后两位已去世!六位广东本土明星在一年之中离世,其中有两位是国家一级演员
不知不觉,2023年,45位熟悉的艺人去世,有多位国家一级演员
28岁登上春晚一唱而红,观众以为他隐退多年,其实已经去世12年
2023年,45位熟悉的艺人辞世,多位国家一级演员告别
3位你以为退圈的明星,其实早已不在人世!
什么样的叫演艺世家?7个人都在演艺圈,其中3人是国家一级演员!
潘安邦:28岁登上春晚一唱而红,观众以为他隐退多年,其实已经去世12年
这几位明星其实已经去世,知道他们的人!证明自己也老了
以为已退圈,其实早去世的位明星:全认识说明你阅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