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丰:科幻创作的工程师思维
评论者简介
三丰,南方科技大学访问研究员,深圳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首席研究员,《星云科幻评论》主编。
“工程师思维三大关键词:需求、系统、负反馈。”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科幻作家中工科出身的比例很高。刘慈欣是计算机高级工程师,王晋康是石油系统高级工程师,潘海天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江波是芯片工程师,还有谢云宁、阿缺、郝赫等等多位“工程师科幻作家”。
顾适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高级规划师,跟我算是同行,她的专业方向是城市设计,这是介于宏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一门实践性学科,工作内容主要是在一定的空间尺度内设计和安排城市的各类物质要素。如果你想了解她的工作,不妨去看一下《搬家》这篇小说,在故事里她将规划设计做到了火星上,不过工作原理还是差不多的。她的异军突起使得“工程师科幻作家”从计算机、机械、电子、生物、水利、土木等传统工程学领域拓展到了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
作为城市高级规划师的科幻作家顾适, 常从空间建筑中获得创作灵感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工程师科幻作家?这个问题我暂且放着不谈,它也许和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和大众审美有关系。我更想讨论的是这一点:工程师出身的科幻作家在创作上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莫比乌斯时空》刚好给出了一个有代表性的答案。
娜塔莎·麦卡锡的《人人都该懂的工程学》这本书总结了“工程师思维”的三大关键词——需求、系统和负反馈。根据我的观察,工程师思维在顾适(以及其它工程师科幻作家)创作时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人人都该懂的工程学》娜塔莎·麦卡锡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首先,明确“需求”是工程师所有工作的起点。
与其它工程设计工作不同的是,科幻创作没有一个所谓的甲方,作家要自己向自己提需求。很多作者并不擅长为自己的创作提需求,他们脑中有某种想要的模模糊糊的感觉,却不知如何翻译成清晰的写作语言。当然,艺术创作过程很多时候就是主观和混沌的,明确需求并不是一个必需的创作前提。
顾适的科幻创作具有明显的“需求意识”。意思是说,作者会把一篇作品想要达到的目标列出,然后有能力翻译需求、分解任务,并最终完成产品。读她的小说,细心的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出整个过程。作者在后记中自述的《赌脑》创作历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先有一个模糊的要求,就是“想尝试用更‘中国’的文字,来表达出故事的深度和层次感。”接着她将这个要求翻译成明确的需求:“用交响乐的节奏和传统话剧的结构,写一个场景固定的中篇小说”。这里,“更中国”对应了传统话剧(武侠风当然也是另一个显眼的中国元素);故事的“深度和层次感”翻译为小说四幕剧带来的“交响乐节奏”,以及故事逻辑层面的莫比乌斯循环时空模型。你看,明确了需求,工程师顾适就戴着这些镣铐,为我们实现了一个复杂、烧脑、好看的产品——《赌脑》。
顾适“中国元素”作品《赌脑》中,脑子分成山料和籽料
图/元哲
其次,“系统”是工程师思考问题的角度。
工程师作者会自然而然将系统思维应用在文学作品创作中。也就相当于说,拥有工程师思维的作者会在创作时将世界建构的逻辑自洽性放在很高的优先级,因为TA知道自己正在创造的是一整个“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
早在2012年的一个访谈中,顾适就说,“所以说科幻文章,我所认定的优秀,应当有一定的逻辑完整性,也就是说当一个因素改变的时候,很多行为因素都会改变,而不能还是原本的模式。”她的很多作品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她喜欢将一个科幻创意——也许并不是那么新的点子——放到或大或小的背景幕布上,去层层推演它演化的可能性。比如《最终档案》和《时间的记忆》两篇,虽然故事主线局限在两位主人公身上,其背后早已改变得面目全非的世界却隐然若现,令人神往。当然,就更不用说《<2181序曲>再版导言》这样纯粹以推演世界变化为己任的作品了。
系统思维带来的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顾适对美妙的结构有一种迷恋和执着,比如对称、重复、嵌套、递归、分形等,这应该也与作者从事城市设计工作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她的许多故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结构的规划设计痕迹,不管是环境背景,还是人物关系、情节逻辑,甚至是情感理念都有所体现,突出的例子比如《赌脑》和《莫比乌斯时空》。
“莫比乌斯环”在顾适小说结构中常有体现
再次,“负反馈”方式是工程师调整自己努力方向的办法。
表现在文学创作层面,就是工程师作者有意识地在自己的作品中总结一些可以复用和迭代的方法或模式,并在其后的创作中做升级和创新。
顾适的科幻创作时间不长,但明显有阶段的划分。第一阶段从2012到2015年,这是她寻找自己短篇科幻创作方法的一个初始试验阶段,作品主题和技法成熟度参差不齐。最有意思的一个案例:《A计划》和《强度测试》两篇明显是读了阿西莫夫机器人系列后对“机器人三定律”开的两个小脑洞,放到现在看当然达不到顾适正常的水准线,但不妨当作是她早期的实验品来读。
顾适的科幻短篇小说集《莫比乌斯时空》一上市就得到许多名人大咖的推荐,其中的《强度测试》还被中国美术学院的同学制作成同名动画短片
据她在后记自述,“2015年的《嵌合体》则是对这一个阶段的总结,此前的所有故事,似乎都是为它准备的。”你看,这像不像一名工程师做了几个小实验产品后迭代组装成一个成熟产品的过程?另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赌脑》对《莫比乌斯时空》时空模型的复用和升级。
所以说,这部选集很有价值的一点,就是可以让读者得以窥见一位拥有工程师思维的作者如何利用“先画小圆,再画大圆”的负反馈方式成长进阶的历程。
顾适的科幻创作当然还有其他值得言说的层面,比如科幻主题的现实性、女性意识的凸显等等。我在这里只从学术背景和职业经历出发,挖掘了一下她创作中的一种突出的工程师思维,这也许是许多工科背景的科幻作家所共有的思维模式。
有人说,科学家发现真实的世界,工程师实现一个可能的世界。如果说所有的科幻作者都在创造一个新的想象世界,那么相比其他同行而言,拥有工程师思维的作者更关注的是这个想象世界的可实现性。因为TA知道,要让那个头脑中的想象世界真的运作起来,将会有多么多么艰辛的工作要做啊!
////
原文试阅
赌 脑
作者:顾适
这屋子不大,却高得出奇,抬头看去,少说也有四丈。顶上洋教堂似的攒了个尖,一个大圆风扇在侧面缓缓旋转,此外便灰突突的,毫无装饰。低处略繁复些,窗上雕着梅兰菊竹的花样,只有一扇敞开,伴着雨声探进来一枝红杏。侧面立了个紫檀座钟,近处几张方桌,围着长凳,中间却支了个大台子,上面铺了暗红色天鹅绒布,摆着两个银质烛台——真可谓不古不今、不中不洋了。
林衍最后才瞧见角落的火炉边还坐着个人。是一个夫子模样的瘦小老者,穿着马褂,正在打瞌睡。林衍低低咳嗽一声。半晌,那人终于偏过头,掀开眼,“我这店今儿不开张,请回!”
林衍被他这样眯着一盯,心竟突突跳起来。只是他好容易才找到这里,怎么肯走,斟酌再三,还是开门见山道:“在下是来赌脑的。”
老者闻言,方才正眼瞧他,抖了抖衣袖起身,再去看林衍时,忽而咧嘴一笑,那嘴角的皮肉便如幕布一般,被拎起来堆到两颊上,“呀,怠慢了!先生坐,我这掌柜当的,这早晚了还什么都没收拾!”话音也利索起来了。他说着拿起桌上的一对核桃,又去窗边,“这么大雨!难怪——先生要是不嫌弃,我这有干净衣衫,您先穿着,过会儿等您衣服晒干了,再换回来?”
林衍讶然道:“您说笑,这雨天怎么晒衣服?”
掌柜盘起核桃来,不紧不慢道:“先生难不成头一回进城?咱们这儿同外边不一样,我瞧着今儿这天,不单会出太阳,晚些还要下雪呢——先生不信?不信我们赌一赌!”
林衍略有些拘谨,“我可不是来同您赌这个的。”
掌柜笑得更深,“自然,您是来赌脑的嘛。您先坐,我去把那几个头化开。”
林衍怔忪道:“头……还要化开?”
掌柜道:“可不,头这会儿都冻着呢!衣服我放在这了,您随意。”说着就走了。
林衍见里外无人,干脆便换了店家备下的长衫和布鞋。不知什么时候雨停了,真升起明晃晃的大太阳来,把杏花的影子打在墙上,随风摇曳。林衍把湿衣裤搭在屋角的凳子上,回过头时,竟见门口站了个少女。她一面伸手摘下兜帽,露出皓腕上一抹翠绿的冷光,一面嘟囔着“好冷”。那手放下来,又去掸身上的雪渣。林衍想看她的面容,挪了一步,少女闻声转过身来,看见他,慌忙站定,柔声问:“公子可是今日的庄家?”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林衍呼吸一滞,顿了顿才道:“庄家去准备那些……头……嗯,敝姓林,林衍。”
少女轻轻回了三个字:“穆嫣然”。略一施礼,便径自坐到桌边去,把外袍解下来放到一旁。里面一身珠翠锦缎,奢华得十分随意,反倒显得可亲了。林衍一时忘了言语,见她看向自己,才慌忙开口道:“穆姑娘……可是遇到雪了么?”
穆嫣然看看窗外,抿嘴笑问:“公子遇到雨了?”
林衍道:“是啊,这天怎么会变得这般快?”
穆嫣然脆声道:“城里东雨西雪,南夏北冬,都是常有的事,全看走哪条路了。林公子是第一次进城吗?”
林衍答道:“我都记不得了……姑娘倒像是很熟悉城里的境况。”他见那炉火上有个大壶,便取来给少女和自己各倒了一杯水,又顺势坐在她身侧。穆嫣然接过茶杯,道了声谢,又说:“我是生在城里的。”
林衍问:“从没出去过?”见她笑而不答,便赞叹道,“自然是了。看来姑娘便是人们口中的‘完人’啊。”
穆嫣然却不喜欢这称谓,蹙眉道:“什么‘完人’?要我说,这‘完人’就是被困在城中的木偶。”
林衍愕然道:“困在城中?姑娘这话又是怎么说的?进城是多少人一生的梦想,他们想来却不得其门而入,你倒想出去?”
穆嫣然淡淡道:“坤城弹丸之地,不过是借着与城外六国皆有城门相通,才能成为今日的枢纽。而六国虽彼此隔绝,时空又不稳定,但那里的天地却广阔无边。我一直很想去看看。”又转过头,对林衍继续说道,“我确实常听人说,外面的人都想进城来赌脑,公子可知是什么缘故?”
林衍想了想,才答道:“赌脑说起来,赌的是脑这件事物,其实是在赌这些脑中有什么样的想法,什么样的记忆。人们读了脑中的信息,就如同在这世间多活了一遭,能看见以往看不见的路,做出不一样的选择——说到底,这赌脑是在赌自己的命运啊。”
穆嫣然问:“那你们赌上命运,又是为了什么?”
林衍低声道:“大约……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吧……”
网址:三丰:科幻创作的工程师思维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02336
相关内容
刘慈欣:创作有中国气派的科幻作品印度女性科幻作家施维塔:曾受成龙电影《警察故事》影响,想成为动作明星|共生纪元·科幻未来
《三体》的科幻未来与我们的现实
三丰:中国科幻何以快速“走出去”
刘慈欣谈中国科幻文学困境:现实的引力太大
吴岩:刘慈欣的科幻世界
刘慈欣与新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三)
台湾上班族“梦幻工作”首选公务员 “网红”居第三
面试问题精解:你在工作中如何运用创新思维?
青年作家黄子真新作《云梦》带来东方色彩YA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