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猴冲突”谁之过? 专访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学分会副理事长黎大勇:厘清人猴边界,促进和谐共生

发布时间:2025-05-06 02:01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近日,峨眉山景区公开面向社会招聘“猴管”,在网上持续引发热议。网友调侃:“峨眉山的猴子有人收拾了!”

近年来,峨眉山猴子常“活跃”在大众视野之中:抢食物、伤人……让“人猴冲突”的话题讨论居高不下。针对长期以来的“人猴冲突”话题,11月8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西华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学分会副理事长黎大勇。他表示,要正确看待人猴冲突,厘清人猴边界。正确引导大众,人和动物和谐共生是趋势也是必然。


峨眉山野生猴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资料图 峨眉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峨眉山的猴真就天性“顽劣”吗?

网络上盛传:每当一只温顺乖巧的猴子出现,峨眉山的猴子都会遭受一场网暴。记者在短视频平台搜索发现,不少游客在峨眉山都遇到了猴抢东西、伤人的情况,并发布在网上持续引发讨论。

那峨眉山的猴子真就天性如此吗?

根据峨眉山管委会统计,峨眉山景区内活跃的猴群约有14个,共582只猴子,其中清音阁片区就有3个猴群约106只猴子。峨眉山风景区内的猴子为猕猴属藏酋猴种,作为21个猕猴属动物之一的藏酋猴,是我国范围内体型最大的猕猴,也是我国特有物种,在我国分布广泛。

几年前,黎大勇针对此类情况在峨眉山进行了系列了解。他介绍,相较于金丝猴,峨眉山藏酋猴性情的确没那么温顺,但在他看来野外藏酋猴天性还是会怕人的,“因为我们在野外经常看到藏酋猴是很怕人的,它看到人就走了,不会来伤害你,也不会来找你要食物。”

如今,凶猛、抢东西、会伤人……成为大众对峨眉山藏酋猴的固有印象。但它们也并非全都如此“顽劣”,黎大勇说:“灵长类动物是社会性动物,和人类社会一样,只是一些猴的脾气很大,容易和人发生冲突。不是所有猴都是坏猴,这个观念一定要去改变。”

峨眉山的猴为何“人人喊打”?

去峨眉山,“打猴棍”成了不少游客必备的工具。几元一根竹竿几乎人手必备,一来对猴群挥舞震慑,二来可以当拐杖爬山使用。

峨眉山的猴子为何会变成如今这样“人人喊打”?黎大勇表示,这和人的影响密不可分。他介绍,峨眉山猴群的问题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最初是寺庙的僧人在冬天对猴群投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峨眉山就开始做过猴子的招引工作,作为亮点,为峨眉山的旅游发展做了不少贡献。

2001年峨眉山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发表的《峨眉山灵猴大迁移》中提到:过去,峨眉山灵猴主要以野食充饥。1979年,峨眉山正式对外开放,国家专门为峨眉山灵猴配了口粮,寺庙僧众也经常向猴群喂食,过往游客等更是慷慨解囊,什么好吃的东西都让猴品尝。天长日久,峨眉山灵猴吃惯了“自来食”,也养成了懒惰的习惯,每天都等候在旅游道上或聚集在寺庙附近,与人共食“佳果美味 ”,养得肥肥胖胖,皮毛光亮。

猴群还会随着旅游路线的改变迁徙。上文中还提到,随着峨眉山旅游公路的建成和客运架空索道的开通,游人们大多数游客不再沿袭过去的旅游线路,致使峨眉山灵猴向游人索食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早已养成懒惰习惯,不愿攀援悬崖绝壁寻觅野食的峨眉山灵猴,总是垂涎着游人携带的好食品。于是,峨眉山灵猴逐年分化,开始上下大迁移,向游人聚集地和主要旅游线靠近。

黎大勇认为,投喂之后,猴就产生了一种惰性,形成了不需要去野外觅食的意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逐步演化至今。

厘清人猴边界探讨如何合理发展生态旅游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峨眉山的猴子。”黎大勇说,在人为活动干扰的情况下,不能按照传统对藏酋猴生物学的特性去理解了,峨眉山藏酋猴产生了哪些行为与其他猴不一样?生活习性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很重要。

记者搜索发现,《峨眉山与黄山藏酋猴肠道菌群组成的比较》一文中提到,峨眉山藏酋猴在脂类代谢、外源化学物的降解与代谢等通路显著富集,峨眉山藏酋猴肠道存在一定丰度的传染性致病菌,这可能与峨眉山的生态旅游有关。

“人猴冲突”这个词,黎大勇并不认同。“我觉得这种观念要纠正,猴本性是不会来伤害你的,人和猴之间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因为在人和猴之间都过界了,所以这个时候相互之间的矛盾就比较突出了。”他表示,应当厘清人猴之间的边界,探讨怎样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发展生态旅游。

“我们现在不提倡人干扰动物,要提倡人和动物之间是相互适应、和谐共生的一个过程。”他表示,对于峨眉山的猴,大众首先需要普及这样一个思想和观念,在看到猴时,要并非玩弄、逗弄的心态,人首先不要越界。其次,还要对一个自身行为进行约束,不要对随意猴、野生动物进行投喂。

记者注意到,随着人们对人猴关系关注度的升高,峨眉山景区为了确保人、猴健康,和满足游客观赏需求,于2020年在清音阁猴区建立了人猴分离观赏试验区。

此前峨眉山管委会也曾多次提醒,游客在观猴时务必注意,禁止违法伤害、猎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和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严禁游客投喂野生猴、招猴、逗猴、戏猴、抚摸等行为,避免人与猴子近距离接触,发生疫病共患传染病;严禁游客瞪视、追赶、惊吓、吼叫、踢打等刺激或攻击猴子动作,以免发生意外。

回到最初猴管的话题,这或许并非只是针对猴。黎大勇表示,峨眉山“人猴冲突”并非猴管的事,也并非管理机构的责任,需要社会大众的共同参与、认知,“正确引导大众,人和动物和谐共生是趋势也是必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人猴冲突”谁之过? 专访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学分会副理事长黎大勇:厘清人猴边界,促进和谐共生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02735

相关内容

西北大学金丝猴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揭示灵长类社会演化之谜
灵长类明星猴子的生活特征是什么?
震惊!猴界奇袭娱乐圈:王一博遭遇灵长类粉丝突袭,事件背后深意何在?
虎和猴的属相合不合(虎猴相冲到底有多严重)
猴跟猪合不合呢 猴和猪之间如何相处
揭秘灵长类世界的明星:猴子,猴子用英语怎么说?
猴子简介 猴子的特征 猴子生活习性
属猴者最近破财:揭秘属猴人与狗的不和谐关系
“猴猫共处”惹争议,背后哪些问题值得关注?——中国环境网
刘先银经典点说《金猴宗师》:在情感和心灵世界,金猴之理得而成功就位乎其中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