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明星节目上与母亲争执:把孩子全权交给老人,真的好吗?
原创: 杨咩咩啊 叫我杨咩咩 今天
杨咩咩的私家音乐 - 恋だね来自叫我杨咩咩
00:00
01:11
1
这几天打发时间刷综艺的时候,咩咩看到《妈妈是超人》中一个有趣的小情节。
邓莎的儿子大麟子用左手写字,外婆看见了,立刻纠正说要用右手。
展开剩余 90 %
习惯了左手的大麟子总是改不过来,外婆开始灵魂拷问三连,并强调必须用右手写字。
看不下去的邓莎支持儿子用左手,上来和妈妈展开了辩论。
两人当着孩子的面争得不可开交,结果大麟子只能听着妈妈和外婆的争吵,拿着笔不知所措。
平时都是外婆带着大麟子,他也很听外婆的话,所以当妈妈和外婆意见不一样的时候,大麟子就茫然了。
一个是亲爱的妈妈,一个是管自己最多的外婆,选谁都好难。
最后乖巧的大麟子听到谁说话就换哪个手,两边都不得罪,至于写字这个事早就忘了。
一个车头,两个司机,这种事搞多了,孩子也不知道该听谁的,最后反而会让他茫然。
这种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现在大部分人家里,包括咩咩自己,因为夫妻两人都要工作,所以请老人帮忙照顾孩子是很普遍的事。
但是咩咩发现,隔代育儿还是很容易带来很多问题。
首先孩子在爹妈和长辈之间变得特别“难做人”。
孩子会陷入“到底是妈妈还是奶奶好”的难题中,情感上的依托会很漂浮。
他不知道到底是该继续信任妈妈,还是改为偏向奶奶。
其次,也很影响自己和老人之间的关系。
很多妈妈就因为看不惯老人带孩子的方法,总是忍不住和长辈争论。
咩咩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因为和婆婆带孩子的观念不一样,两个人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婆媳关系变得很僵。
这样不仅仅没法教好孩子,更因为家庭关系紧张,给孩子也带来了不安和危机感。
2
知乎有个用户说,她工作的面包店经常做试吃活动,时间久了,她发现一个规律。
凡是妈妈带着孩子来试吃的,都会仔细询成分是什么,或者先告知自己的宝宝对某种食材(鸡蛋/花生/奶油……)过敏。
凡是老人带着孩子来的,不管孩子多大,都会直接拿给孩子吃。
有个老太太抱着七八个月左右的孩子来,要求试吃抹茶面包。她提醒说:
“阿姨,宝宝太小了不能吃这些。”老太太却反驳说:
“有什么不能吃的,她妈就是这不给吃那不给吃,我孙女才这么小……”不知道后续是什么,但是咩咩看到这个故事,立刻就想起微博上的一个事。
因为孩子对蛋和虾过敏,儿媳妇嘱咐婆婆千万不能给孩子喂这些食物。
但是,在婆婆眼中,这些都是有营养的东西,怎么可能过敏呢?别人都能吃,为什么孙子不能吃呢?
她觉得儿媳妇就是小题大做,娇气。
这个婆婆可能没有遇见过食物过敏的人,更不清楚食物过敏的严重性。
仅仅因为自己多年的老经验,就擅自下了儿媳妇“瞎讲究”的判断。
她不但没有听从儿媳妇的嘱咐,甚至带着批判的目的去惩治儿媳妇“娇气”的毛病,就这样以愚昧的方式拿自己孙子的生命来赌气。
我们当然不怀疑,身为孩子的奶奶,会对孩子有什么坏心。
可就是这样完全不一样的育儿理念,这样谁也不服谁的较劲,差一点,就让自己小孙子的生命陷入危机。
这样的情况,当然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万幸孩子得救了,可如果孩子真的没抢救过来,这位妈妈该有多么绝望和愤恨啊。
随便问问,这样固持己见的老人真不少。
有坚信孩子吃盐有力气,给七个月大的孩子喂盐的。
有怕孩子不能消化,自己把食物嚼碎了喂孩子吃的。
在老一辈的人眼中,他们养育孩子,一代一代就是这么过来的,孩子不是照样健健康康长大了?
现在照顾孙辈,他们也想当然地用了过往的经验。
可是每一代人,身体素质都不一样。
我们没有必要,用过去艰苦条件下的育儿方式,来照顾现在的孩子啊。
毕竟,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他们是活生生的有差异的个体。
身为监护人的我们,只有根据他们的差异性,来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养育方法,才是对他们最好的不是吗?
那种“你们就是矫情挑食,我们小时候也没听说过有谁吃东西过敏的,现在的孩子就是没饿过,饿两顿吃什么都不过敏”的话,对孩子来说是极为不负责任的。
也许有人觉得孩子挑食,逼着他多吃几次就能改,但却没想过,自己对经验的盲目自信,会埋下多么危险的发病隐患。
有时候,别让爱,变成对孩子的害。
3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因为教育理念和长辈有过分歧,至少对咩咩本人来讲,这曾是一个十分让我头疼的问题。
以前为了拼事业,我放心地把儿子交给妈妈带,想起小时候她对我的严格,总觉得不会有太大问题。
然而事实证明,隔代亲这话真没错。
曾经我和儿子约好了要“说到做到”,只要是约定,就一定要遵守。
结果我妈来帮忙带孩子后,我们的“说到做到”就再也做不到了。
那天到了饭点,我叫看动画的儿子关电视吃饭,正在兴头的儿子恋恋不舍盯着电视机说:
“我想边看边吃”。我妈立刻说:
“好,那外婆喂你。”我马上制止:
“妈,说好了吃饭不可以看电视的,对消化不好。”我妈却说:
“小孩子喜欢就让他多看一会嘛!”我有点不高兴,一边提醒儿子遵守我们的约定,准备去关电视。
谁知我妈大手一挥:
“你小时候不也边看边吃?”噎得我无话可说。
有了这一次破例,儿子发现有外婆给他撑腰,自己很多行为都能轻易被原谅,从此开始肆无忌惮起来。
以前说好的,不做了。
以前养成的好习惯,也渐渐懒散了。
每当我板起面孔准备教育的时候,他就会飞快躲到外婆身后撒娇,而他外婆,就像一个骑士一样,笑呵呵地给他挡箭。
后来,我只能和妈妈沟通,告诉她平时宠点没事,但孩子犯错的时候,一定要和我站到统一战线,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啥事都有外婆兜底。
这样试了几次后,儿子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必须自己承担,谁也不会帮他求情后,自律性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痛定思痛,我反省了一下,把儿子的毛病全赖我妈溺爱是不对的,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我跟我妈没当好“战友”。
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会看你脸色,在他看来,如果妈妈和外婆都说了算,当然挑那个对自己更好的人。
老一辈疼爱孩子,遇到事总忍不住会“算了算了”,这样的事情多了,孩子自然就爱听老人的话,那总管着自己的爹妈的话,他们就不爱听了。
尝到了被纵容的甜头,谁还愿意被严格要求呢?
从咩咩自身的经验看来,在孩子犯错之前,父母完全可以和长辈好好沟通,在原则性和底线方面,事先达成共识。
哪些可以退让,哪些需要坚持,两代人都要有统一的标准。
哪怕事后有分歧,当着孩子的面也千万不要站两头,不要让孩子觉得错误有妥协的余地。
贾静雯曾经分享过她的育儿经:
“小孩子太聪明,也很敏感,如果我有个心软的眼神,孩子就知道不用听爸爸的,会向我求救。所以就坚持一条战线,明确孩子对和错。”孩子是最敏锐的,往往你的一个眼神就能让他察觉到谁更容易讨好。
一旦你有让步倾向,他会马上选择最快心软的来撒娇,让你放弃原则。
所以父母和长辈在关键时候,一定要站在统一战线上。
4
咩咩说了这么多,还是鼓励大家,带孩子这种事能自己来就尽量不要丢给老人。
因为父母的角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不可能代替。
孩子在家里探险的时候,会更愿意邀请爸妈一起参加,而不是希望老人跟身后亦步亦趋地保护;
孩子第一次与人争执的时候,他也应该被父母严肃地教导,而不是在老人的袒护下抢走别人的玩具。
如果老人过多参与到育儿中,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依赖老人的袒护。
做错了事,面对生气的父母,第一时间不是想着改正,而是想着如何撒谎逃避责罚;
明明知道自己贪玩会耽误学习,却总认为有爷爷奶奶帮忙写作业,不怕;
咩咩当老师时,班上有过叛逆的孩子,每次叫家长过来时,孩子对震怒的父母都是不屑一顾。
他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早就习惯了老人家连摸带哄的教育方式,上学后被爹妈一约束,立刻变得叛逆。
亲手将孩子推开的不是别人,正是父母。
我知道现在有的家庭条件做不到完全自己带孩子,但即使需要老人帮忙照顾,我们也可以在下班以后,在休息时间多陪伴孩子。
把自己玩手机看电脑的时间来和他们一起读书画画。
我们不仅为人父母,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人师。
当你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你就已经开始了对他的教育。
这种言传身教,任何时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