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叉院杨植麟新公司曝光:专搞大模型,组明星团队,拿了红杉真格天使投资

发布时间:2025-05-06 05:00

原创 关注前沿科技 量子位

衡宇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又一家AI初创大模型公司,刚刚浮出水面。

名为月之暗面,主要业务剑指AGI。

成立后已迅速完成首轮市场融资,获红杉、真格等一线VC的押注,市场估值被曝约在3亿美元。

公司拥有明星团队,核心成员多出身清华系,尤其是其主要创始人,是清华教授唐杰得意门生、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

没错,此人就是杨植麟。

他身上携带的“光环”还有很多:

Transformer-XL与XLNet一作,还是苹果公司AI负责人Ruslan Salakhutdinov在CMU的亲传弟子。

他一度在Facebook AI Research和Google Brain效力,发明的算法曾在30多项AI标准任务取得SOTA,2016年时就成立NLP公司循环智能……

不过,新公司并非循环智能的延续,而是杨植麟正式入局大模型另外搭起的炉灶。

“杨植麟被寄予厚望,由国内最头部的VC提供孵化式支持。”今年2月,OpenAI和Google大战掀起国内第一浪百模大战时,就有这样的市场消息传出。

现在终于拨云见日,新公司月之暗面来到明面。

杨植麟其人

现年31岁的杨植麟,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高中时期,没有任何编程基础的杨植麟被选拔进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培训班,最终通过竞赛保送清华大学。

但是最初,他就读的并不是计算机专业。直到大二时,他惊觉自己还是对计算机的兴趣更浓,于是果断转入计算机系,师从清华教授、IEEE Fellow唐杰。

他曾公开表示,

后来发生的一切,都让我觉得转到计算机系,是目前为止我生命中最正确和重要的决定。

计算机系就读期间,杨植麟以满分成绩通过所有程序设计课程。

2015年,他以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随后远赴CMU(卡内基梅隆大学)语言技术研究所(LTI),跟随苹果公司AI负责人Ruslan Salakhutdinov和Google AI智能首席科学家William W. Cohen攻读博士学位。

△杨植麟与Ruslan Salakhutdinov(右一)、William Cohen(左一)合影

CUM就读期间,杨植麟就动作频频,惹人瞩目:

与图灵奖得主Yoshua Bengio合作发布“火锅问答”数据集HotpotQA。

又以一作身份,发表《XLNet: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pretraining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和

《Transformer-XL: Attentive language models beyond a fixed-length context》,在NLP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前者成为NeurIPS 2019与ACL 2019的最高引论文之一,Google Scholar引用次数破7000,后者引用次数也近3000。

杨植麟曾和Yoshua Bengio(图灵奖得主,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Yann LeCun(图灵奖得主,又一个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Quoc V. Le(Google Brain创始人之一)、何恺明(Kaiming He)等合写过论文。

据不完全统计,杨植麟曾在ICLR、NeurIPS、ICML、ACL、EMNLP等计算机顶会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累计Google Shcolar引用超过17000。

一般情况下,CMU的博士学位之旅6年起步,但仅仅花费4年时间,2019年,杨植麟就顺利拿下博士学位。

不过,早在博士二年级就读时的2016年,杨植麟就开启了他的第一次创业。

创立循环智能(Recurrent.ai),主要业务是运用NLP、语音、多模态、大模型等AI技术打造“销售科技”方案。

据报道,循环智能AI系统后台已经积累了数千个来自不同行业的语义模型。

2021年,循环智能与华为云合作开发了千亿级NLP大模型盘古大模型,涉及NLP、CV等多个方向,在部分实际场景中达到了优于Bert与GPT系列的效果。

此外在创业途中,杨植麟还抽身主导了智谱AI、智源研究院、清华研究团队的多个AI项目。

ChatGPT爆火之后,专注NLP领域,又有大模型经验的杨植麟颇受关注。Information在撰写稿件时,曾将杨植麟列为“中国OpenAI打造者Top5”之一。

探寻“月之暗面”

企查查App显示,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月之暗面)成立于4月17日,法人为杨植麟,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

除杨植麟外,公司创始团队还有3人。

另一名创始成员张宇韬,同时是循环智能的联合创始人,兼任公司CTO。

张宇韬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和杨植麟师出同门,都是唐杰的学生——二人在清华大学KEG实验室(知识工程实验室)结识。

张宇韬的研究方向是异构数据融合和知识图谱构建,在KDD、CIKM等计算机顶会上发表多篇文章。

公开资料还显示,他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了科技大数据分析平台AMiner的研发。

△张宇韬

公司股东列表里,还出现了周昕宇的名字。

他是清华大学2011级本科生,和杨植麟、张宇韬同为计算机系的学生。

周昕宇在毕业后选择加入旷视,工作内容是算法量产。

就职期间,他和旷视研究院基础科研负责人张祥雨一道,研究移动端模型,以共同一作的身份撰写《ShuffleNet: An Extremely Effici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Mobile Devices》,中标CVPR。

ShuffleNet后来影响了包括苹果3D人脸解锁在内的各种手机毫秒级人脸解锁技术。

△周昕宇

第四位公司创始成员是汪箴。

公开资料显示,汪箴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后就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系,主要研究工作面向AI在鉴证科学上的应用。

此次创业之前,汪箴曾在Google担任高级软件工程师/技术主管,开发移动端网页搜索、社交平台等产品。

后又担任新加坡AI技术驱动独角兽领创集团(ADVANCE.AI)技术委员会负责人/技术副总裁,还有过投资机构的从业经历。

△汪箴

细数起来,月之暗面的核心创始班底四人颇有技术底色,这种组成结构也与同一时期创业的诸多AI初创公司一样。

杨植麟还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写道:

我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包括研究和商业,都是实现AI价值最大化。

上一次创业时,谈及创业初衷,杨植麟曾这样放话:

我想有一条更激进、更彻底的路径去打破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壁垒。

不知道现当下,激流勇进成立新公司二次创业的他,又会走什么样的创业路线?

One More Thing

杨植麟从小就有个成为摇滚明星的执念。

本科期间,杨植麟创立了摇滚乐队Splay,并担任鼓手——乐队名取自数据结构Spkay Tree。

(合理猜测月之暗面灵感来源于Pink Floyd专辑《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有趣的是,本次创业的其中一名参与者周昕宇,和杨植麟在彼时就缔结了缘分。

他们最终在清华东门外的一家餐馆里,讨论并定下组乐队的事情。

后来乐队创作了一首歌,大概讲述了一件事,有关“做了一个创业成功一夜暴富的白日梦”。

当时觉得圈子里很多人在做着阶级跨越的努力,写这首歌一方面出于共情,一方面也是希望自己不要成为过于功利的人。

参考链接:

[1]https://scholar.google.com.hk/citations?user=7qXxyJkAAAAJ&hl=en

[2]https://www.qcc.com/firm/963bdccb2d608df007ee74f2c4355bad.html

[3][4]— 联系作者 —

— 完 —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 ~

原标题:《清华叉院杨植麟新公司曝光:专搞大模型,组明星团队,拿了红杉真格天使投资》

阅读原文

网址:清华叉院杨植麟新公司曝光:专搞大模型,组明星团队,拿了红杉真格天使投资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04882

相关内容

前投资人提请仲裁,Kimi杨植麟撕破脸了
阿里腾讯豪华阵容参投,智谱AI投资版图曝光
留给杨植麟“排雷”的时间不多了
奥特曼,杨植麟的理想型?
N个小作文闭环了!朱啸虎爆出大瓜,清华才女持股kimi竟然高达14%... 12月5日,从年初开始,关于kimi的瓜就没消停过, 阿里 60亿投资让kimi风光无限,而清华才女和kimi之间的剪不...
杨植麟解不了张予彤的围
杨植麟:再创业完成了所有必要手续 朱啸虎:杨回避了所有关键问题
朱啸虎炮轰后,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的回应与未回应
杨植麟终于公开回应,朱啸虎:“要的是道歉,股份无所谓”
通达海董秘回复:公司组建了专门的法律团队和技术团队推进大模型在法院领域的应用,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