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自恋型妈妈”对女儿一生的影响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明明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就一直跟随着母亲长大。明明一直很懂事,也很听妈妈的话,因为他懂得妈妈一个人抚养他是很容易的,应该要尊重妈妈的想法。
这天孩子刚从小学校回到家,就兴高采烈地和妈妈说道“今天我们学校有一场滑轮运动的表演,比赛的都是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我觉得他们好帅气也好酷啊,妈妈你可不可以给我也买一双轮滑鞋,这样我就可以去溜冰场试试了”。
妈妈立即阻止了孩子的想法,“这个太危险了,你又那么瘦,不要玩这个,也不适合你”,明明的妈妈一直就想要把孩子培养的书生气更多一些。
通常都会禁止孩子玩一些好动的游戏项目,导致孩子内心的活动因子都没阻挡到了。每次学校有运动会或者碰到家里有客人想要邀请孩子,明明都是一个不知所措的孩子就只能拒绝。
在明明看来质疑和违逆母亲是大逆不道的,也是不尊重妈妈,因为母亲的在明明身边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如果这个角色过头了。
就会一个成为孩子成长道路的一个羁绊,母爱就会变味了,化身成为了一把隐忍的刀插在孩子的心头,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v 了解《母亲的羁绊》带来的一个结果
对于“母亲”一词,我们通常会用到“伟大”、“无私奉献”等来形容,母亲爱孩子,这个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母亲对孩子带来了一定的伤害,就会被孩子继承下来,从而就会传给下一代。
l 书籍了解
《母亲的羁绊》这一本书就是探讨的这一个主题,书中详细的解读了一位自恋式母亲对女儿产生的伤害,以及应该如何来对这个伤害进行治愈。
这一本书不是在讨论母爱有多么的伟大,而是在探讨母亲应该如何爱孩子,特别是女儿。母亲是女儿成长过程中最初角色榜样,这些角色包括个人、爱人、妻子、记忆母亲和朋友。
母女关系是独特的,因为女儿如果在早期的母女关系中得到不肯定的话,那么女儿就会她对这个世界貌似并不是很重要的,她的努力也是没有结果的。即便是怎样的费尽心思也是无法取悦到母亲的任何回报,那么就会对孩子以后的婚恋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的作者是卡瑞尔·麦克布莱德,这是一位美国婚姻和家庭治疗学家,已经拥有28年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是治疗家庭问题这一方面的专家。
在近十年来,麦克布莱德博士针对自恋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研究,已经成功解决了许多类似的案例。麦克布莱德博士的妈妈曾经就是一名自恋型的母亲。
在博士写作著作这一本书的时候,妈妈给予了博士无限的支持,这个支持更是具有了积极地象征意义。这本书籍深刻的探讨了一个“自恋型妈妈”对“女儿”一生的影响。
为什么着重探讨了女儿,因为作者认为一个“自恋型妈妈”会不自觉地吧女儿当做自己的投射,会把女儿当做是自己生命的延伸。
l 电影分析
2010上映的《黑天鹅》,就已经深刻诠释了一个“自恋型妈妈”对女儿的一生的影响。这个故事是讲述了角妮娜被束缚的一生,通过“白天鹅”与“黑天鹅”的演绎,来表达了妮娜对爱与自由的渴望。
妮娜是一名资深芭蕾舞演员,但同时也是一个在妈妈控制下的拥有着双重性格的人,妈妈的教养让她成为了一个乖女儿,但是她还是渴望爱与自由,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妈妈的严厉以及冷酷让妮娜不得压抑自己情感追究自己的自由。
因为妈妈的一个严厉,让妮娜的青春活力在她的身上得不到任何的体现,所以在剧团要重拍歌剧《天鹅湖》时候,妮娜虽然是白天鹅的不二之选。
但是导演要求舞者不仅要演出黑天鹅的邪恶与诱惑,更要演出白天鹅的无辜与优雅,一直循规蹈矩的妮娜对角色的一个切换并不能把握好。
妮娜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无法对黑天鹅的演绎是因为长期以来自己对情感的压抑,为了演绎出完美的黑天鹅,妮娜选择挣脱自己长期以来的禁锢,最终选择以“自杀”来感受到自由。
v 什么是自恋呢?
“自恋”来源于希腊神话中那喀索斯的故事,那喀索斯英俊、傲慢、专注于自我从而使得爱上了自己的模样,他对他人的从来不感兴趣,只专注沉迷于自己的模样,沉迷于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最终注视自己的影子从而憔悴而死。
“自恋”在通常的日用语中,自恋指的就是目中无人,过分的专注于自我的行为。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之中,将自恋描述为一种人格障碍,表现的特点就是为严重的情感匮乏和强烈的自我关注行为。
在麦博士的《母亲的羁绊》书中揭示的主要矛盾就是母亲和女儿之间的矛盾。要知道母亲是女儿的榜样,对女儿影响最大的人就是母亲。
但是母亲身上的一些特质就会传给女儿,有些的行为可能还会使得她这一生会面临很多的困难。比如说,为什么女儿干很多事情总是不自信?
为什么做了那么多出色的工作,还是对自己的评价不高?为什么那么容易内疚?为什么总是纠结那么事?其实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种特质可能来自于妈妈身上的一种特质,这种特质就是自恋。
l 自恋是一种病态的心理,而自恋的母亲常常表现有以下几种特征:
1. 自恋的母亲对自身的重要性有着不切实际的理解。自恋的母亲总是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总是会认为自己的做的什么事情就是最好的,喜欢夸大自己才能与专长、成就等,总是希望别人可以都按照她的方式来处理和解决问题。
2. 自恋的母亲专注在无止境的成功、权利、才华、美貌等此类的幻想。这样的母亲貌似就是存在童话小说里面,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功。在通常的生活中,比如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多上几个兴趣班,可以让孩子多多哟拥有各种的技能,这样的母亲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失败,必须要成功出人头地。
3. 自恋的母亲认为自己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只应该和特别的人、地位高的人或者社会名流一样的人所理解,也只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这样的母亲总是会孤芳自赏的姿态,比如在外的时候,会端出一个高傲的态度,仿佛自己就是国王的派头。
4. 自恋的母亲希望拥有过多的崇拜。这样的母亲希望自己可以收到许多的赞美与表扬和恭维。比如在餐桌上,她希望你可以夸她今天的饭做得很棒,在给你挑选衣服的时候,她需要你夸她买的衣服很有品位,她希望她做得任何事都能收获你的崇拜,这样她才能得到心理满足。
5. 自恋的母亲总是会认为自己享有特别的权利。这样的母亲总是会特别期望自己可以收到特别优厚的待遇,希望别人都可以遵循自己想法办事行事。比如在购买衣服的情况下,看上了橱窗中的衣服想要试试,但是没有自己码数,就是希望店铺可以解决,不然就会发飙或者投诉。
6. 自恋的母亲会缺少同情心,不愿去了解或者认同他人的感受或者需求。比如在日常的一个生活中,母亲看到自己孩子会因为遇到什么困难或者难题的时候,就会对孩子说你应该坚强点,不要遇到什么事情就只会用哭解决问题,而不会安慰或者理解自己的孩子。
7. 自恋的母亲会傲慢、目无中人。这样的母亲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不应该和家庭不好的孩子在一起玩耍,自己的孩子优秀的很多。
v 如何摆脱母亲的羁绊,重获自由与新生呢?
1. 孩子不要压抑自己感受。像电影《天鹅湖》中的妮娜就是一个压抑自己感受的孩子,妮娜不敢和妈妈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存在一定的压力也只会一个人偷偷的躲在角落中哭泣。
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自己内心出现问题。压抑自己内心需求并不会让自己的感受消失,只会因为压抑而带来的更悲惨的结果。想让自己走出伤痛,第一步就是不要轻易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
2. 学会跟自己父母有效沟通,让父母感受到你的情感。前面提到的不要轻易轻易压抑自己感受,或许很多的人会说,自己的感受和父母说了,父母可能不会理解结果就是不欢而散,其实这其中的问题就是沟通出现了问题。那怎样才算一个有效的沟通就是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
3. 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心理学博士亨利·克劳德在在他的著作之中《他人的力量》提到:人际关系是具有真实的、有形的力量。
而且经过脑科学表明,健康、有质量的人际关系会给大脑一定的功能,比如调节自身情绪、解决问题、缓解压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缓解家庭带来的压力,如果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可以从爱来打底,在家庭中受到的伤害也可以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以解决。
妈妈是一个很伟大的人,很多的妈妈可能不会那么完美,我们要学会接纳不一样的妈妈,学会自我治疗,也要学会和家长进行一个沟通,收获最真实的自我。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址:《黑天鹅》:“自恋型妈妈”对女儿一生的影响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06227
相关内容
《黑天鹅》:“自恋型妈妈”对女儿一生的影响《黑天鹅》:完美囚笼中的黑天鹅,讨好与控制型人格的自我救赎
尼娜的双重人生:黑天鹅与白天鹅的较量
我的妈妈|母女关系如何影响我的一生
一个身体两个灵魂的撕扯,电影《黑天鹅》
《黑天鹅》:娜塔莉.波特曼,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白天鹅和黑天鹅
李小璐母女似姐妹花 美妈对女儿性格成就影响大
来自南半球的黑天鹅 “反季节”养育宝宝
黑天鹅与白天鹅:寓意的对比
孙俪邓超小花妹妹,紫黑白三只天鹅,小肥鹅可爱,黑天鹅辣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