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期,亲子关系紧张了?心理治疗师支招青少年居家期间家庭困难场景应对

发布时间:2025-05-06 10:21


青少年居家隔离期间久了,与家长生出了“小火花”,怎么办?听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心理治疗师师彬彬支招青少年家庭困难场景应对。

-困难场景1-

“我在家都没有自由了,我在房间的时候,老是受到打扰,我爸一会儿进来一下,一会又来一下,每次都不敲门!我都跟他说了多少次了,他一点都不尊重我。我要把门反锁了,不要让他进来了。我妈也是,天天盯着我,唠叨不停,一会儿让我多出房间,一会儿让我早点睡觉,一会儿又说我玩手机上瘾,烦死了......”

由于疫情影响,大家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安排,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每个人都在尽力适应变化。配合防疫的居家隔离,使得全家人有了比较多的在家相处的机会。家庭中角色不同,大家会有不一样的立场,也是在所难免。

父母有父母的立场,对孩子寄托了很多美好的希望。但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任何一个人,遭遇了一些“冲击”,比如,“在做的事情,突然被打断”,别人做了自己不希望的事情,比如,“未敲门,直接进入房间”,感觉到被别人主观评价,“你应该......你不要......”,在这样的情境下,产生了一些不舒服的感觉(烦躁、生气等),其实是非常自然的感受。

我们心灵上独特的感觉,就像身体的感觉(比如疼),是每个人都有的“出厂设置”。那些让我们不舒服的情绪,在提醒我们“你此刻身处困境”。我们可以尝试关注到自己的真实感受,重视它,坦然认可它。

我们往往不会无缘无故感到不开心,这会和发生了什么,以及我们如何看待问题有关。

比如,发生-“爸爸不敲门进来我房间”,看待-“他不尊重我”,情绪-“生气”。

在这里我们尝试转换视角,不是说让我们想得更积极乐观,比如“爸爸尊重我”,我们可以把这种新的尝试,当作是一个剧本杀的游戏,我们cos了一个侦探的角色。成为一位优秀的侦探,我们需要练习尽可能客观地还原事实的真相,全面地寻找各种证据和线索,最终找到爸爸“罪行”,即“不敲门进我房间”,背后的动机,比如“他一直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他觉得在家里不需要那么客气,他担心我没在学习,进来搞突击......

我们不需要喜欢爸爸的行为,赞同爸爸的动机,但可以尝试使用这样的侦探视角来看问题,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事实真相,而不必卷入想法漩涡,更好度过情绪困境。

开口去表达、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对他们的期望(比如,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房间等),很多时候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内心的一些声音,可能会阻碍我们去发出声音,比如,“他们不会听的,我说了也不会有任何作用的;爸妈在家里是老大,我哪有说话的地位;他们就是这么糟糕的家长,不会改变的;说了他们会骂我的......”是的,我们会有很多的担心,尝试是需要鼓起勇气的,但如果不尝试,可能我们就没办法获得自己想要的。

沟通中可以注意:

1、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最好是大家都比较平静的时候;

2、营造一个友好的氛围,不指责,不威胁,可以适当使用一点小幽默;

3、真诚的态度,不夸张,不撒谎;

4、提前准备剧本,设想好各种可能的情况,以及怎么去应对;

5、表现得自信,保持眼神接触,和从容地表达;

6、保持灵活,如果比较难达到预定目标,可以进行协商,努力接近目标。

Tips:

1、关注并重视自己的真实感受;

2、转换视角看问题;

3、开口表达,让父母了解我们的期望。

-困难场景2-

“爸妈出门前,把手机藏了起来,我找到后,悄悄玩了一会儿游戏。他们回来后,不知道为什么发现了我玩过手机。妈妈特别伤心,说我对不起他们的信任,因为我答应过白天不玩手机。妈妈不理我了,我听到她悄悄在厕所哭,我心里也好难受,我真的好差劲......”

电子产品的使用,对家庭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话题。尤其在疫情期间,这个问题可能更加困扰父母和孩子。双方各执一词,有不同的关注点,就像拔河一样,来回拉锯。

在家庭的困难问题上,我们往往需要使用合作的方式去处理:

1、对双方都保持公平,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每个人的观点都很重要。即使我们不赞同父母的方式(藏手机),最好也要认真地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对手机,他们到底在担心什么?);

2、建立信任,用小的行动步骤,逐渐去获取更大的信任空间,而当信任出现危机时,尝试大度地接受结果,并积极弥补;

3、坦诚地表达自己的困难,主动寻求帮助,比如,“我最近真的特别喜欢这个游戏,老是忍不住想玩,我也很想控制好......妈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么?”;

4、避免陷入对错的拔河中,这样会使问题进入僵局;

5、当进展不顺利的时候,避免情绪化的方式处理,比如,发脾气、指责、威胁等,可以和善地避开,重新再找合适的时机。

有时候和家人发生不开心的事情,比如,在手机使用上,没能遵守好和父母的约定,我们内心可能也会出现一些自我评判的声音,“你怎么就是控制不好自己!你让父母失望了!你怎么对得起父母!你太糟糕了......”

我们的大脑原本想要通过这样怪自己的方式,帮助解决问题,但这样可能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糟糕。减少自我评判,反而能够更有效,我们可以通过写“好友笔记”的练习帮助自己:

1、写下事情-想法-情绪,比如,我偷偷玩手机被妈妈发现(事情)-你怎么就是控制不好自己,你让父母失望了,你对不起父母,你太糟糕了(想法)-自责,悲伤(情绪);

2、从一个无条件支持你的好朋友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写下好朋友会安慰自己的话:“哎,我能明白你的心情,你也想做好的,都怪游戏太吸引人了,我碰到好玩的游戏也是会想要一直玩的。别怪自己啦。”

如果我们确实伤害到了别人,我们也可以尝试积极去修复关系,进行弥补。

1、不要回避或拖延问题;

2、进行道歉,同时也不需要过度地道歉,不要贬低自己;

3、做一些让对方开心或者感觉被重视的事情,比如,主动洗碗,给妈妈送一朵花等;

4、尊重对方的情绪处理方式,适当给与空间和时间等。

Tips:

1、与父母一起合作;

2、减少对自己的评判;

3、为修复关系做努力。

-困难场景3-

“我刚进行了一个测试,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网课的原因,我成绩下滑了,特别不理想,心情好差呀。爸妈也很着急,他们也在积极地帮我,我妈一会儿问我的家教老师的意见,一会儿问班主任的意见,我爸一会儿问他们的朋友的意见,还推送了好多个网上的学习博主的视频给我看。我在反复纠结,我到底应该听谁的意见呀,每个人说的好像都不一样,脑子里不停地想,越想越烦躁,上课也没办法集中了......”

疫情下,孩子学习上课的形式发生了不小变化,学业成绩问题,尤其牵动着老师、父母和孩子的心,大家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平稳地度过这个阶段。

疫情持续下,社会新闻关于疫情的持续报道,各个社区防控的措施,授课形式从线下实地课堂上课变成了线上听老师上网课,不能和老师同学每天一起面对面地聊天、玩耍,每天花更多的时间和父母呆在一起等。我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身心感受也发生了变化,注意力等认知功能可能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我们不太可控的。一个孩子的学业成绩往往受多个方面的综合影响,在这个阶段有所波动也是正常的。

我们需要尝试,先去接受这一系列的变化发生,保持合理的期待,同时,我们还是可以积极去解决问题。

在我们积极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对两类陷阱保持注意;

1、对“错失”的担心,我们会把目光聚焦在别人,会认为别人的学习方法都比自己好,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别人分享的学习方法和建议,这样可能迷失在搜集信息中,设定不切实际的计划目标,疲于奔命,最终无法达成;

2、害怕将有“更好的选择”出现,进而导致没办法做出决定,一直反复纠结,徘徊不前。

应对建议:

1、合理搜集信息和获得建议,设定一个适当的数量标准;

2、记录下来;

3、针对每一条进行利弊分析;

4、选择最有效的方案;

5、制定分级的行动计划;

6、从最简单的第一步开始,立刻采取行动;

7、定期看看进展和有效性,及时调整。

我们可以和父母一起,就像每天锻炼身体保持健康一样,每天做一些活动,帮助提高我们的情绪抵抗力。

1、做放松的练习,包括腹式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等;

2、建立个人和家庭愉快活动清单,比如撸猫(个人),看电影(全家);

3、安抚自己,让自己的感官舒适,比如,视觉类(云赏樱花),听觉类(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嗅觉类(香薰蜡烛),味觉类(品尝美食),触觉类(撸猫),身体活动类(瑜伽);

4、做一些让自己体会到掌控感的事情,比如,自己整理好书桌等。

Tips:

1、接受变化,保持合理的期待;

2、警惕“错失”和“更好选择”;

3、全家一起,提高情绪抵抗力。

  作者:师彬彬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址:封控期,亲子关系紧张了?心理治疗师支招青少年居家期间家庭困难场景应对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08669

相关内容

青春期家庭亲子关系紧张怎么办?心理学专家开出沟通良方
《家庭治疗》:如何修复亲密关系?
疫情期间亲子关系紧张怎么办?心理学专家分享家庭教育“五部曲”
荐读|如何修复家庭关系?心理治疗大师“聚焦依恋”
疫情居家期间,如何处理亲子关系?
如何帮助青少年处理家庭关系问题?
疫情居家期间亲子关系遇到危机该怎么办
青春期亲子关系问题如何解决?成都这个圆桌论坛上医生和心理专家都来“支招”
【巾帼心理课堂】如何处理家庭和婚姻困扰的心理问题,怎么维护良好的家庭关系?
临近开学如何做好心理准备?专家来为家长和孩子支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