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中,谭千秋为救学生不幸牺牲,留下的2个女儿如今怎样了
雷蒙·阿隆说:“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对于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永远都是被动的生活生活着。
有人说,时间的步伐就只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往永远静立不动。几天前的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的13周年纪念日,这个纪念日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具有绝对意义的。
2008年的5月12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却注定给人们留下一段非同寻常的记忆与经历。在这寻常的一天,剧烈的震荡突然出现,刹那间地动山摇,在山崩地裂般的声响中,房屋、学校、商店等建筑猝然崩塌,倒塌的楼房像倾泻的洪水淹没了无辜的人群。
人们埋在深深的泥土里,无声地挣扎、呐喊、求助,但这都是徒劳,在那天,据不完全统计,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每看一次都会触动人们的心扉,尽管我们至今仍旧无法释怀生命逝去的悲伤,但是在那时却凝聚了互相鼓励、相携前行的坚强的力量,涌现了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
谭千秋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在地震的危难时候,在千钧一发之际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自己却在风华正茂时身陨。
年少经历
谭千秋于1957年8月出生在湖南省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父母都是很普通的农民,在那时“人多力量大的思想”观念下,谭千秋家里一共有5个孩子,家境十分的困苦。
谭千秋作为家中的长子,他很早就理解父母的不易,从小就很乖巧懂事,力所能及的帮助家里做家务,干农活,照顾弟弟妹妹。
但这都不是令谭千秋父母高兴的地方,每次能让谭千秋父母在劳苦的耕作之后展露笑颜的只有听到谭千秋成绩的时候了。
谭千秋虽然一直帮忙家里,可是学习成绩也不差,在班上也是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在十里八村里,也能算是别人家的孩子,知识才是力量,这句话不论在何时说,都是没有错的。
谭千秋同样知道,只有好好学习,考上了好大学,才能改变家中的困境,所以他一直都在平衡学习和生活两方面的事情,他不希望也不愿意放弃学习这条改变命运的捷径。
总是说“越努力,越幸运”所幸,上天没有辜负这样一个努力的人,1978年,谭千秋成功地考入了湖南大学,学习政治专业,在大学时光里,谭千秋看见了更广阔的天地,也逐渐在迷茫中找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
原本的谭千秋对未来并没有什么想法,只想随遇而安,但是在大学里学习生活一段时间之后,他深深的感受到了教育资源的差距,明明同样的年纪,在同一所学校,甚至是同一专业,人和人的差距总是存在。
谭千秋很想改变这种现象,他想去帮助更多的,像他这样在教育资源落后的地方长大的孩子,他想要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改善这件事,哪怕只能给他们提供一点点的帮助也是一件好事。
1982年1月,谭千秋从湖南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工作,这里虽然不是他理想的工作场地,但是谭千秋同样还是很认真的对待这份工作。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先在汽轮机厂一直努力上班的谭千秋因为优异的工作能,被告知可以去东方汽轮机厂的职工大学和东汽中学任教。
这件事情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也是这样,谭千秋的教学生涯正式开启,谭千秋起初只是单纯的任教,随着后来他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很快就被升职成为了教导主任。
就算成为了教导主任,谭千秋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初心,他还是怀揣着一颗炽热、明亮的心去教导学生,去给学校里孩子带来黑暗中的一缕光。
2000年被评为“四川省特级教师”的他在日常工作中非常的关心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也是因为这样被同事们称为“最疼爱学生的老师”。
保护学生
2008年5月12日,在这平常的一天,谁也无法预料到一场巨大的灾难会突然降临在汶川的人民身上。
这天天空明媚,好似天公作美,可是突然之间,地动山摇,坐在教师里的学生惊慌失措,谭千秋正在课堂教学,看到这种情况马上就组织学生撤离,他对着学生大喊:“快跑!快跑啊!地震了!”
教师里的学生倾巢而出,谭千秋反而是最后的,可是也正是人群学生的恐慌导致教室拥堵了起来,在这种危机时刻有四位学生没有办法逃离教室。谭千秋无法舍弃这四位学生的生命,于是他在这样一个紧急危难的时刻用自己的身体挡在了四位学生的面前。
谭千秋用自己的后背承受住建筑物坍塌带来的重物坠落,拼命地保护他身下的四位学生,最后的结局就是谭千秋被坍塌的重物压死了,而他拿生命保护的那四位学生都活了下来。
谭千秋在生命的最后的关头都一直在坚持自己内心的原则,他一心爱着自己的学生,哪怕是用生命来保护也在所不辞。
家庭未来
谭千秋在汶川地震中为救四位学生逝世,其救人的事迹广为流传,最后被安葬在德阳市龙井公墓里,上书“慈父、爱夫、谭千秋”。
但是在当时有记者写道:谭千秋老师的妻子张关蓉正在为丈夫整理遗容的,昨晚那个失魂落魄的女子神情平静,可是在当她知道丈夫就是那个舍己救人的老师之后,她捶打着丈夫痛哭失声。
谭千秋的离去也导致了一个家庭的破碎,她有一位温柔贤惠的妻子,两个聪明伶俐的女儿,他去世的时候才51岁,大女儿在父亲去世的时候在北京大学上学,而小女儿才一岁。
世事难料,谭千秋的大女儿在父亲去世之后总是不能原谅自己,她总觉得自己有愧于父亲,就连最后一通电话也没有和父亲打。
时间如水般流逝,谭千秋的家人们将沉沉的思念压在心底,谭千秋的大女儿出国留学了,小女儿学习成绩也十分的优秀。在大女儿开始经济独立之后,她也开始了慈善的活动去帮助一些穷苦学生,对她来说,这种慈善也算是去帮助她的父亲完成心愿。
小结:
生命是多么脆弱,转瞬消逝犹若风中残蝶,我们无能为力,只能珍惜眼前能够珍惜的人。未来很远也很长,过去的事情却总是不可再追忆,就像谭千秋的大女儿怀念愧疚于她的父亲谭千秋一样,世人没人能赎回过去,倒不如大步向前走,珍惜眼前。
或许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没有人所受的恩惠是比子女从父母那所受更多的了,趁当下花好月圆,珍惜眼前生活,珍惜眼前之人。
网址:汶川地震中,谭千秋为救学生不幸牺牲,留下的2个女儿如今怎样了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08959
相关内容
汶川地震,谭千秋为保护4名学生而牺牲,其家人现在过得怎样?12年前,汶川地震中为救学生牺牲的谭千秋,女儿北大毕业又上哈佛
汶川地震中,那个牺牲自己救下4名学生的谭千秋,其家人现状如何
地震中丢下学生逃跑的老师范美忠,称只会为女儿牺牲,如今如何?
“最后一节课”:汶川地震,谭千秋用血肉之躯护住了4位学生
“最后一节课”:汶川地震,谭千秋老师用血肉之躯护住了4位学生
被写进课本里的谭老师,汶川地震中张开双臂,用身体护住了4名学生
为什么不给谭千秋老师评定烈士
谭千秋:用生命诠释“师者之魂”
当年汶川地震中,丢下学生自己逃跑的北大老师,现在过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