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有明星起起落落,为什么周杰伦能火18年?
在1月18日那天凌晨,不少85后和90后都没有早早睡去。这天是台湾歌手周杰伦39岁的生日,他还在零点发布了新单曲《等你下课》。
这首歌很快 “霸屏”了微博和朋友圈。上线30秒钟后,它在QQ音乐平台的评论数量就已上万。在18日当天,它还同时成为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和虾米这四大音乐平台新歌榜的第一名。周杰伦的公司杰威尔音乐在YouTube上传了这首歌的MV,10天之后,它便刷新了华语MV在YouTube点击量突破千万的最快纪录。
这样的热度对周杰伦来说已不陌生。
在出道的18年里,他一共发布了14张专辑,早在2003年便凭借最早期的两张专辑《Jay》和《范特西》,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人物,并被授予“亚洲流行乐新天王”的称号。
在随后的十多年里,大众听歌的方式从卡带、CD再进阶到数字音乐专辑,不变的是,周杰伦每张专辑发布时的瞩目程度都不亚于《等你下课》。
“今天的周杰伦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他的走红程度以及作品的音乐性跟文学性,让他的影响力不局限于流行乐坛——他的音乐作品被改编为交响乐曲,他的歌词成为考试题目,他背后所带动的社会现象,让他已渗透在80、90一代成长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索尼音乐前中国区总经理胡译友曾这么告诉金字招牌研究室。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这18年来华语流行乐坛发生了什么,会发现周杰伦能持续保持这样的热度并不容易。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生的人心中,他们的歌神歌后可能是1990年代初期的“四大天王”,以及天后王菲、林忆莲等。他们表述直白的情歌引领了当时的主流,也是现在人们去KTV必点的怀旧歌曲。
而自从社交网络崛起,选秀和流量造星时代来临后,歌坛就进入了快速、情绪化且善于遗忘的时代。从此,明星想要博得关注愈发艰难,流量和粉丝经济成了所有明星衡量热度的重要指标,一批20岁上下的“小鲜肉”的上升轨迹因此被加速。
周杰伦,以及和他同时期的林俊杰、王力宏、张韶涵等,成了一代既非经典天王天后、也非流量明星的歌手。他们不乏广为传唱的爆款歌曲,却鲜有人在迈过职业生涯巅峰期后,还依旧能和“小鲜肉”“小花”PK人气——这让周杰伦的常青显得更为难得。
如果将周杰伦看成是华语流行乐坛的一个产品,那这个产品无疑是特别的。即使产出作品的数量在下降,即使如今有无数歌星和歌曲爆红又黯然失色,他依旧还有自己很大一块的“自留地”。
我们因此采访了乐评人邓柯、MTA天漠音乐节创始人李宏杰、QQ音乐,以及周杰伦在不同时代的粉丝,想看看这块2000年后流行歌坛“金字招牌”背后的秘密。
粉丝眼中的周杰伦
① “刚开始觉得很丑,后面越看越喜欢。”
读初二时,高扬通过电视台的流行音乐风云榜偶然听到《爸,我回来了》。当时正值她叛逆、不想随大流的年纪,周杰伦“不一样的风格”,在情歌泛滥年代给予她一种新鲜感。“谢霆锋他们的歌,我觉得就那样吧,没有特色”,再后来她翻出周杰伦其他的歌听,觉得“时间越长,即便不是主打歌也会越来越喜欢”。
被歌曲吸引后,高扬才从电视上的MV中看到了周杰伦的长相。基于当时的主流审美,公认只有谢霆锋、陈冠希那样的明星才属于长得帅的类型。对比之下,她对周杰伦的第一印象是“长得很丑,这样的人竟然也能唱歌”。
但这种态度很快随着粉丝滤镜而扭转。“后面越看越喜欢,这样的长相能火,是有才华垫着了”。如今高扬已经29岁,初听周杰伦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但她房间里还贴着一张超大的周杰伦海报。
青春时期的女生难免会因为“看脸”喜欢过帅气男星,高扬也不例外。她喜欢过一两部日剧里帅到让自己“酥起来” 的男主角,但她总结这种喜欢“全部是一时冲动,过后就没了”,对周杰伦的喜欢却是“一种很日常的存在,像家人一样,融化在生活里”。
周杰伦的流行期,刚好也贯穿了85后和90后歌迷的学生时代,这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不少歌迷会和高扬一样,在写作业时,复读机里播放的是周杰伦的歌曲,笔记本上抄有他的歌词,在校园宿舍和舍友一首接一首地唱他的歌。
高扬还记得在2003年7月31号她买到《叶惠美》时的喜悦心情。当时专辑下午4点发售,她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冲到步行街的专营店里挨个问询,最后走到一个很远的图书城,才在架子上买到最后一盒卡带。
② “周杰伦像一座图书馆。”
一般男歌手的粉丝都是以女性居多,但在QQ音乐提供的《等你下课》播放量数据统计中,他的男女粉丝的比例为51:49,相当均衡。29岁的高中乐理教师陈飞龙就是在初二时“因为快歌而疯狂迷恋周杰伦”的男粉丝之一。
打开陈飞龙音乐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是 “连词都听不清”的《断了的弦》,却让他意识到“原来音乐不仅可以用来写情歌,还能这样说唱”。
随着乐理知识的积累,陈飞龙看待周杰伦的视角逐渐开阔起来。拿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来举例,他认为周杰伦虽然不是这一概念的原创者,却将它做成了像产品一样的歌曲,并发挥了最大的商业价值,这也激发了之后更多的歌手展开类似的创作。陈飞龙甚至将周杰伦比作苹果,后者并非触屏手机的缔造者,却开启了触屏手机时代。
如今作为乐理老师的陈龙飞在课堂上时常向00后的学生们推荐周杰伦。他会用学生们比较熟悉的歌手做比喻,“薛之谦、汪峰、李荣浩他们就像一本书,歌曲风格虽然会有一些转变,但不是很明显,而周杰伦就像一座图书馆,什么样类型的歌曲都能尝试,并且做得很精。”
③ “爸妈很古板,但也会听周杰伦。”
听周杰伦的第一首歌时,95后的孙凤稚才读小学一年级。既听不懂歌词的寓意、也没有经历过情歌时代的她,喜欢上周杰伦仅仅是“觉得他的歌挺有旋律”。她回忆起7岁时,当地电视台有专门的音乐点播频道。印象里,“每次一打开电视绝对是周杰伦,没完没了地放《龙卷风》,慢慢就喜欢上了”。
如果明星想要维持粉丝黏性并获得商业价值,通常做法是精准定位群体,并按照他们的口味喜好来推出作品或者包装自己。但周杰伦似乎没有刻意这样做,各个年纪的听众都能从周杰伦那里找到自己喜欢的歌曲,年龄跨度甚至能到20岁以上。
在孙凤稚眼里,她70后的父母“比较古板,始终认为周杰伦的歌听不懂”。但她有次却意外发现爸爸的车里下载了《发如雪》,而妈妈爱听《蒲公英的约定》。在这之前,孙凤稚并没有和他们提过周杰伦。
“在妈妈的强烈要求下”,孙凤稚还和她一起去看了周杰伦的一场演唱会。那时她刚念初三,孙凤稚在演唱会上喊破喉咙,但她的妈妈不会唱,就全程拿着手机在一旁拍照。
那些天马行空的“Jay之作”
在金字招牌研究室的采访过程中,无论是粉丝还是乐评人邓柯,都用 “天马行空”来形容周杰伦的歌曲。这指的是他用编曲和歌词在音乐中构建了一个想象的世界。
要知道在2000年周杰伦发行第一张专辑之前,华语流行乐坛大行其道的还是情歌。而像《威廉古堡》那样,用“伯爵”“古堡”“占卜”构建出欧洲哥特式画面的歌曲,就像是为歌迷和乐坛打开了另一扇门。
“流行音乐的主力消费群体是年轻人。原来70后听的大部分流行歌曲是情歌,但80后从小看漫画、动漫,对更具想象力的题材有共鸣和需求。这从同期爆发的网络玄幻小说、各种传奇类游戏就能看出。”乐评人邓柯说道。
在从那至今的18年里,周杰伦高关注度的基础,也就是他所拥有的一众高质量的作品。
不少人都从周杰伦的歌里感受到强烈的“画面感”——无论是《印第安老斑鸠》《上海一九四三》还是《红尘客栈》,词曲都很容易将人带入美国大峡谷、上海老弄堂、江湖武侠客栈这些背景设定中,去经历一个特定的故事。邓柯认为,这种“画风感”正是使周杰伦区别于其他歌手的地方。
这种“画风感”的实现还依靠了多元的音乐元素。“《忍者》用的是日本的都节调式,还用了日本特色乐器三味线,中间有日语的短念白;《威廉古堡》用的是欧洲的管风琴;《花海》融入了冲绳民歌《岛呗》。”邓柯解释道。在周杰伦之前,华语乐坛的听众在流行音乐层面还很少听到这些融合了全球各地音乐元素的大胆尝试。
某种程度上,周杰伦就像一个音乐领域的实验者,尝试过流行、嘻哈、电音、爵士甚至是乡村音乐,几乎在每张专辑中都有编曲上的创新,而中国风则是周杰伦创作中最亮眼的部分。
中国风系列的成功是基于周杰伦高超的旋律写作和编曲能力。邓柯常常能在周杰伦的歌中感受到曲折精巧的旋律设计、杂糅多种元素的编曲,而陈飞龙则听出了新颖的和弦变化,“他是旋律和节奏的天才。”陈飞龙说道。
“当时整个华人乐坛一直在探索怎么把中国传统元素跟流行音乐结合,屠洪刚、李玉刚、王力宏、林俊杰等都有优秀的中国风作品。但只有周杰伦在这个类型上有持续稳定的产出,十几年来每张专辑里至少有一首中国风作品,而且形式很丰富——有静有动,还有对唱,像《千里之外》。”邓柯说道。
在华语流行乐坛工业化的传统造星模式里,非创作型歌手往往会有专门的词曲团队为其量身定制歌曲,这些歌曲会在一段时间内广为传唱。但在邓柯和陈飞龙看来,专人团队为非创作型歌手提供的作品,首要目的是迎合当下市场需求,它们也因此容易在听众口味发生变化或者听腻了过后便无人问津。
相比而言,周杰伦全权自主创作的做法,则让他的作品有了更多“可持续性”。他自始至终向歌里输出着有一些超前、却不会太超前的创新。这使他很快形成了个人品牌,也一直受到大众的关注。更重要的一点是,即使现在再回过头去听他最初的代表作《爱在西元前》《印第安老斑鸠》,也鲜有人会觉得过时。
不过,尽管周杰伦依旧保持着“高产”,他创作的黄金时代似乎已经过去。“现在的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歌迷也在长大,”陈飞龙说,“如果还是推出十年前那样的歌曲,就不符合新的市场,所以像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这批同时期的创作歌手目前都处于这种两难的境地。”
“周杰伦”的个人品牌又有怎样的好运营
好作品是流行的基础,但即便是天王也会有低谷期。因此,良好的艺人运营是保持歌手常青的重要因素——一次好的跨界合作能够放大艺人的品牌价值,一次适时的节目露出则可能把艺人从“过气”边缘重新拉回大众视野。
我们也能从周杰伦的发展路径中看到这样的品牌运营轨迹。2003年,电影《寻找周杰伦》上线,故事以周杰伦的歌曲为重要线索; 2005年,周杰伦成为了当时热门动漫IP《头文字D》的电影主演、创作了片尾曲《一路向北》。
“通过和这些更主流的、影响力更大的艺术形式去合作,其音乐价值、个人影响力得到几何倍数的放大,商业价值也进一步提升。” 在音乐领域从业20年、有过演出策划与唱片制作经验的MTA天漠音乐节创始人李宏杰告诉金字招牌研究室。
在李宏杰看来,音乐与电影的结合非常常见,双方的参与者也往往互相成就。2014年时,朴树为韩寒电影《后会无期》写了一首《平凡之路》,可以说就是为其11年沉寂后的回归打了一场最好的品牌战役。
如果我们回顾周杰伦的事业路径,就能看到他的身份从初期一个单纯的创作歌手,逐渐拓宽到MV导演、演员、电影导演——某种程度上,周杰伦被粉丝所青睐的“才华”在不同的艺术领域被一次次证明。
细心的人可能也能察觉出周杰伦在定位、人设上的变化。
回到1998年,当吴宗宪的阿尔发音乐签下周杰伦时,最早为他做的企划定位是创作型歌手——早在头两张专辑发布时,周杰伦就在台湾金曲奖拿下了最佳专辑、最佳制作人、最佳编曲等创作类奖项,初步奠定了“有才华的艺人”这一形象。
根据李宏杰的分析,从第三张专辑起,周杰伦的经纪公司就开始将他的定位向“偶像型歌手”靠拢。 “唱片公司会去看市场的反应——当乐迷从喜欢他的歌,进而到关心这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去研究这个艺人喜欢什么、爱吃什么,而经纪公司也要有对应的内容输出,这是港台造星非常成熟的一套体系。”李宏杰说道。
QQ音乐产品和运营负责人胡琛认为,“周杰伦本人也对变化的市场潮流保持着开放的态度,关注与粉丝之间的互动,保持了年轻、亲切的感觉”。“小公举”“好爸爸”都曾是由粉丝发出的人设,经由周杰伦团队发现、引导而发酵。而1月初,周杰伦被抓拍到半夜提着奶茶、体形走样的照片,他又立刻在Instagram账号上回应,调侃自己“不看镜头比较瘦,但奶茶还是会喝”。
此外,周杰伦18年的常青可能还有部分要归功于他的团队颇有节制的艺人品牌价值管理。“即使在影响力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也没有玩命商演。”李宏杰说道。不在短期内过度消耗品牌价值,是更有远见的做法。
不过在2010年之后,周杰伦开演唱会的次数开始翻倍,品牌价值逐步兑现。“现在频繁看演唱会都是十几年前的歌迷,长大后为他的音乐买单。等到这批歌迷继续成长后,他的演唱会也许就不如以前火爆了。”陈飞龙说。
从2010年开始,尽管依旧高产,但周杰伦没有再保持从前每年一张专辑的创作速度。然而,他用另外的方式维持了关注度。
2014年后,周杰伦更频繁地出现在内地综艺节目上。2015年的《中国好声音》又将当年没有专辑发布的周杰伦再次带到话题焦点。“其实一旦决定去上真人秀,就说明至少从音乐上说,职业生涯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了。”李宏杰说道。上综艺节目是维持艺人热度的常用方式。
当一切都在讲究流量至上,而信息传播的发达又让众口不再难调之后,乐坛的“巨星时代”势必会过去——人们可以轻易地喜欢上独立音乐、古典音乐、嘻哈或者重金属。但就像任何一个商业领域的好产品总会有市场和经久不衰的口碑一样,乐坛好作品的创造者终究还会有一席之地。
“喜新厌旧是人类的本性。”李宏杰说道。“对于一个唱作人,能不能走红或常青,80%看音乐,营销的影响最多不超过20%。”
所有活跃在市场上的歌手都面临着有一天将会过气的风险。幸运的是,对于依靠歌曲创作而走红的明星,这样的瓶颈往往不会来得太早。
文章的最后,几名记者也回忆起了他们的“周杰伦情结”。
刘娉婷:可能我这一辈子做的最长情的一件事就是喜欢周杰伦,到现在已经15年了。这些年围绕他最多的争议就是关于他是否真的江郎才尽了。作为粉丝能理解,他已经有了今天的成就,已经出了14张专辑,也正面临明星行业里的“中年危机”,他还有多大的上升空间、还会如何突破,其实我心里根本没有那么care。
黄语晴:在《范特西》时就已经被周杰伦的歌曲旋律吸引,7年前被他在《快乐大本营》上的三键即兴作曲所惊艳;再后来,新专辑听得不如以前仔细了,但每张专辑仍会有那么一两首会存入歌单;直到听到《告白气球》,我也讶异于周杰伦多年之后的创作仍然那么有吸引力。在欧美音乐之外,他第一次让我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华语经典流行乐的魅力,这是属于80后、90后一代的经典。
于先泽:第一次听周杰伦时还在上小学,这个唱歌吐字不清的男人用他的哼哼哈嘿一下子抓住了我。尽管我爸一直对他嗤之以鼻,但是周杰伦的R&B风格和rap最终奠定了我今后的音乐审美。我一直觉得,周杰伦就是中国的迈克尔·杰克逊。以一个男生视角来看,他就是那个时代的审美,既沉默又张扬,装X度一百分。
黄瀚玉:第一盘周杰伦专辑是在卡带店买F4时,听到老板放《爱在西元前》立刻就买下来的。做过他的剪报,去过他的演唱会,和大学室友KTV刷夜时吼过他的歌。编这篇稿子的时候,我又听了八十遍《鞋子特大号》。
看完这篇文章,你也来谈谈你的周杰伦情结吧!
网址:不断有明星起起落落,为什么周杰伦能火18年?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14900
相关内容
蔡依林和周杰伦为什么分手没在一起 绯闻十几年的默契不容易陈楚河现在为什么不火了,陈楚河和周杰伦是什么关系
蔡依林与新欢打得火热 传旧爱周杰伦很落寞
曾经和周杰伦齐名的周传雄,现在为什么没有消息了?
刘畊宏为什么都用周杰伦的歌?
周杰伦为什么没有微博:周杰伦为什么叫周董呢
吴宗宪是周杰伦的恩师,为什么周杰伦结婚却没有请他?
吴宗宪周杰伦多年恩怨落幕,周董为其演唱会声援,网友:做得好!
周杰伦最落魄时候他给予帮助,现在他女儿叫周杰伦干爹,人人羡慕
昆凌17岁就与周杰伦在一起,旧照彰显盛世美颜,难怪周杰伦急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