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锋律师:“我爸是李刚”事件“公正”背后的不公正
河北大学发生撞人事件,肇事者宣称“我爸叫李刚”,该案件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我爸叫李刚”成为最新网络流行语, “我爸叫李刚”的歌曲火了,撞人事件升级为“李刚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爸叫李刚”这句话使公众担心背后会隐藏着习惯性的不公平。
醉后驾车撞人事件本身是对于受害人及其家属的不公平,公众的积极参与会有利于案件受到更公正地对待。在该事件中,公众应该关注的是肇事者是否受到了公正地惩处,受害者是否受到了合理的赔偿。但是,“我爸叫李刚”歌曲的形式却更关注于肇事者父亲的官员身份。醉驾肇事者应当受到谴责无可厚非,但是借“我爸叫李刚”的攻击、谩骂的行为同样受到谴责,这也是是对当事人的不公平,这已经偏离了事件本身,超过了必要的限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交通肇事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应当得到法律的惩处,但是当事人及其亲属的人格尊严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网民对肇事事件的关注,是对案件背后可能存在的不公正的质疑,但网络将“我爸叫李刚”之类的歌曲、谩骂进行传播,显然已经侵犯了当事人人格尊严的权利。
恶意攻击性行为不会使案件受到公正地对待,反而会对社会的秩序造成负面性影响。在法院判决前,“我爸叫李刚”相关的网络评论已经影响了案件当事人,以及作为中立者的法官。网络对当事人事前定罪的方式,使肇事者很难受到公正的对待。公众正用寻求公正的方式去追求一个可能会隐藏着不公正的结果。公众的过度关注正使案件慢慢走向“公众审判”,这是莫大的悲哀。
孟德斯鸠曾经说过:“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言论自由的表达并不意味着绝对的自由,法治社会保障人们言论自由的权利,并尊重人格尊严。网民有评论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应当给予当事人及其家属必要的尊重,这同样是尊重法律。当“我爸叫李刚”歌曲等言论自由侵犯当事人的权利时,李刚等当事人应当享有维护自己权益的自由权利。
北京市中盾律师事务所主任
张建锋律师
2010年10月29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泛亚法商网站立场。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网址:张建锋律师:“我爸是李刚”事件“公正”背后的不公正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16283
相关内容
“我爸是李刚”事件主人公李启铭,父亲消失不见,出狱后穷困潦倒“我爸是李刚”事件主人公出狱,曝出当年真相,网友:是我们错了
李泽锋送月饼事件背后的明星公关套路
纪实:“我爸是李刚”的李启铭,出狱后父母拒绝相认,过得如何?
当年大喊“我爸是李刚”的李启铭,出狱后父母不认,现状令人唏嘘
对“我爸是李刚”的思考
“我爸是李刚”的主人公,出狱后以刷墙为生,父亲也不认他
13年前叫嚣我爸是李刚的李启铭,出狱后被父亲抛弃,如今怎样了
就是我加了明星的QQ然后明星叫我加他律师我加了之后律师说要我洗脱嫌疑啥的然我私聊还是公了然后我说私聊
“我爸是李刚”事件中主角出狱,时隔8年,父亲李刚却活成了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