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气・闻震:福之将至,气势如虹

发布时间:2025-05-06 19:17

“福气文化”的主理人闻震,是曾经江湖人称的“Sony三剑客”之一,曾先后任索尼音乐和天娱传媒的音乐总监,他是九十年代开始,中国内地最出色的流行音乐作曲人和音乐制作人。

制作过毛宁、金海心、满文军、赵薇、张娜拉、张杰、袁泉、佟大为,这些一线歌手/明星的录音室专辑,为周迅、李玟等制作过主打单曲,在唱片工业从实体专辑逐渐转向网络媒介后,闻震还操刀制作了TFBOYS、快乐男声、火箭少女101这些超人气团体/节目的最热单曲。

在华语音乐的最顶层工作过十多年,推出过这么多最大牌艺人的代表专辑,却在某一个节点选择全职运营独立音乐厂牌,闻震“由大众到小众”、“由流行到独立”的职业路径选择,是我们最感兴趣的地方之一。

从“流行音乐制作奠基者之一”这个过于让人仰望也足够神话的身份,切换到与“大公司-大明星-大销量-大产业”看似完全相反的产业规模里来,除了闻震那一份永不满足的热情和“音乐就是随时都在变化”的理念之外,我们也许可以从他和他的厂牌身上看到中国音乐行业趋势的整体转变。

闻震作为著名作曲家、制作人,他的音乐功底和艺术造诣,和所有杰出的音乐家一样,均来自启蒙时期便开始的音乐训练,他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坚持十几年的练习,而且从小就接触古典音乐。

他1997年因为偶然的机会,和自身的音乐水平,加入了他梦想的唱片公司Sony Music,成为Sony国内艺人部第一个员工,开始接触音乐制作,合作张亚东、三宝这几位当时炙手可热的制作人。一年之后,帮满江制作了一首歌曲,从此开始了制作人之路。

他说那个阶段最令他难忘的是金海心,因为从金海心第一张专辑,到她至今倒数第二张专辑,都是他们一起完成的,闻震也是金海心第二张专辑《那么骄傲》开始,正式成为一张完整专辑的制作人。

2004年离开Sony,一直到2012年,闻震说他作为专职的音乐制作人,和姚谦老师合作了很多项目,有影视、音乐、赵薇的专辑、袁泉的专辑,都是一起合作完成。他从2012年加入了天娱传媒,做音乐总监。到2017年离开天娱。

这五年里做了几十张厂牌的制作、监制工作。2017年就开始安心地打理他自己的“福气”厂牌,到2018年,“福气”签约了三十多位词曲作者,还帮八组音乐人发行了唱片,这一年里帮他们发了七十多首歌曲,另外市场推广的词曲作者大概三十多首。

闻震认为,最早在Sony,长达七年在公司上班,也有利有弊。利就是在大平台里可以获得资源,还有学习到行业的国际规则与模式,这个是在公司里工作最大的好处。

同时他也感觉,在国际公司里太舒服了,太安逸,对创作人来说,创作动力就会不足,于是借着上层更替的缘由,自己就从这里面出来了,正好可以去多积累一些作品,也可以更好进入到整个音乐圈里去历练一下。

对于从Sony这种音乐人梦寐以求的名牌公司出来,闻震的看法是,在公司里总会有一个所谓的惯性的东西,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还是希望遇到一些不同,事情本来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那个时代,正好也是传统唱片向粉丝经济转型的时代,2012年正好天娱传媒是最早做这个转变的,所以他就进去再了解一下行业内的变化。

“福气文化”成立于2008年,一直到2017年这之间,一直是以制作工作为主,2013年开始,就陆陆续续签约一些词曲作者,因为闻震自己也在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大师班授课,经常遇到一些优秀的作者,觉得不想让他们的机会流失,就帮他们嫁接一个比较良好的音乐输送渠道,同时也进行一些版权合作。

闻震认为这是一个雏形,由雏形开始慢慢发展其它业务,从后端往前端去导。因为“福气”本身就是制作公司,是一个生产音乐的前端的公司,增加了后端的代理版权的业务之后,就可以打通前后端形成一个产业链。

对话 闻震

Q:“福气”是如何成立的?厂牌名字是如何来的?

A:名字是,我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叫王海涛,著名的一个词作者起的。当时申报公司名称的人说,你们用两个字申报是不可能的,我说我们就试试,结果这个名字就批下来了,还是挺幸运的。

所以我说这个公司从诞生开始就蛮幸运的,和它的名字一样,觉得这个名字可以一直“照顾”整个公司。而“福气Live”则是一个演出品牌,日后准备把它往独立运营的方向去发展。创立之初也是为了让福气的音乐人有一个演出的场地出口,未来肯定要吸收更多的艺人来这里演出。

Q:厂牌目前的主要业务都有哪些?最核心的业务是什么?您主要在厂牌负责哪些工作?

A:制作,发行,演出。这些业务的核心还是围绕版权的输出,通过这些业务,可以把签约的三十多个作者,包括唱作人,他们本身也是有创作能力的,也算音乐人,把他们的制作能力打通,用比如创作营啊,共享创作这些模式,把他们创作初期的系统完善。也涉及到艺人的经纪。

我个人在业务里主要负责A&R的部分,帮艺人制定未来的音乐方向,这是我的重点,包括吸收符合厂牌气质的音乐人进来。我负责帮他们规划,现在制作工作主要由他们自己完成,因为现在定义都是“音乐人”,如果找其他人去做这些事的话,对他们来说也没有意义。

独立音乐人还是要通过他们自己的能力,把个人风格放大。我帮他们找到往哪个方向发展,至于路怎么走、走多远,还要看艺人自己。我合作的必须是有自己作词作曲和制作,这些全方位能力的艺人。

Q:厂牌签约音乐人目前的状态如何?

A:大概三十多人,包括作者,作曲家,唱作人。作者都是全约,唱作人则是发行为主,里面有一些年纪轻的,各方面比较看好的,我才会选择和他们全约,包括经纪约等等。当然也未必是所谓的“独家”,因为我不希望完全捆绑在一起。

我的模式是,用音乐平台和孵化器的形式,这样大家彼此的压力没有那么大,用更适合音乐人属性的合作方式,目的是把音乐方面的东西最大化,而不是添加不必要的负担。

因为我们还是音乐平台型的企业,是要打理成音乐孵化平台,目标是合作更多的艺人,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某一个艺人。我合作的音乐人都是一个初期的状态,而不是传统的音乐工作室的概念,签约一个艺人360度打造。

Q:如何将这些风格各异的音乐人和乐队整合到自己旗下的?如何选择新的音乐人加入到自己的厂牌?

A:有的是通过别人介绍,也有我自己的学生,也有在这个行业里合作多年的朋友。之前有一些很有经验的音乐人,我和他们在制作层面有过合作,因为我就是制作人。在公司没有代理版权这块儿业务的时候,和音乐人在制作作品的时候是有对接的,只能用“干活”的那种方式去合作,现在有版权这些业务以后,一说大家就加入了。

我对音乐人加入厂牌的概念是,无论你的音乐是什么类型的,但音乐一定要有一个在市场上的共识度,我合作的音乐人还是以偏主流的属性为主,我不要那些太个性别人听不懂的那种。无论是摇滚、民谣还是乐队,首先你的旋律和歌词是在大家共识的基础上,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推敲音乐个性方面的事情。这些都是理性层面说。

但如果换到感性层面呢,音乐人的作品首先要打动我,要让我喜欢,如果达成这点的话,理性上的逻辑就迎刃而解了。

我个人喜欢旋律至上的作品,我从小就学的小提琴,它是个旋律乐器,歌曲的旋律要有记忆点,有气质和品质。我合作音乐人的类型是比较丰富的,流行,说唱,二次元,都有。他们的“根”是我刚才说的,要有共识度,在市场性和音乐的专业性上有一个平衡。

Q:您感觉如今的厂牌的运营和成立时有何变化呢?

A:变化就是从单一的业务,变成一个相互辅助的多元性的业务,从单一的制作,到经纪、版权、演出于一体。最大的变化是,由一个单纯的乙方身份,变成一个自循环的结构。

以前是单纯的接活儿接项目,如果甲方不给项目就比较受制了。现在同样也会接外面的项目,自己也会有版权运营,可以帮作者和公司获得收益,有了一个自我造血的功能。有了这个后就比较自主了,可以获得更好的音乐项目,获得更好的项目条件,这也是多元化模式的公司的一个优势,比较灵活。

Q:厂牌旗下的音乐人,有没有对自身发展的规划和想法?

A:我们今年要抓一些关于宣传方面的业务模块,更多要用项目去带人。音乐人可能本身的知名度没有那么大,他们更多会和其他艺人,或者一些影视合作,这些项目也会帮着把音乐人给带出来。

音乐人个人方面,他们也会想做个人的厂牌,类似于小型的“福气”厂牌,他们通过自己的厂牌去接一些项目,最后版权还是交给“福气”来运营和代理,有点类似于一环套一环的这种。

我希望福气旗下的这些人,还是具备多元化发展空间的,他们如果能做的话,这些资源和机会就会给到他们,因为不能成为一个局限。今年“福气Live”要做六场,其中有两场是艺人的个人专场。

演出方面,我们目前还是“不赚钱”,以纯投入的方式吧,这块肯定是要做,因为它是和你的发行、版权相互支撑的一个模式,现在表面上看是不赚钱的,但在长远意义上,它是和创作人版权这些出口都是相互支撑的,不能因为单一项目不赚钱,就看不到它能支撑最后的“1+1=111”的结果。

最后只是希望达到一个收支平衡吧,“福气Live”是通过这样一个演出,能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唱作人。

至于专场音乐人,一个是他们有强烈的意愿要做,自发地想做一些专场或者巡演,我们等于在北京给他们做一些相当于收关性质的专场演出。

还有一个评估标准是,他们也许算是独立音乐人这个圈子里比较有名的,我们也会给他们一些专场,这几场都是以公司行为去做。

Q:觉得当下环境打理厂牌的业务核心是什么?

A:核心还是版权运营。让单一的版权价值变得更大。我们不做量,不像很多网络公司那样做上千首歌,我们也做不了这种。

我们更多是做“质”,类似于单点输出,除了保证发行初期的一个量之外,我们更多是帮助艺人做一些头部的定点输出,做一些订制的歌曲,这些歌曲的版权是留在我们自己公司的。还有影视剧歌曲的服务,从制作到宣发,从这些业务板块,让版权变得更有价值。

Q:如何在运营中体现自己品牌的气质?

A:当然运营一个音乐平台式的公司,品牌肯定是很重要的,我希望通过福气的音乐输出,能够在行业里定位成一个“能够生产优质内容的新型音乐孵化基地”,或者叫“优质的音乐内容的扶持平台”。包括帮助年轻优秀的音乐人,把他们推向市场。

Q:之前您在索尼音乐工作,后来任职天娱的音乐总监,这些工作经历对您现在作为福气厂牌主理人有何帮助,您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

A:首先最大帮助,是对唱片公司整体运营模式方面的一个学习,能够带到“福气”企业文化的所有版块里。如果不在唱片公司里工作的话,可能只看到音乐制作方面的东西,接触不到宣传、企划,没法了解到各个部门运行的模式,也无法了解到各个部门的想法。

我在索尼和天娱是可以横向了解到这些,这对我作为一个公司负责人,都是有帮助的,而且是巨大的帮助。在公司里也可以得到一个全方位的行业资源,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优势。

Q:如何看待主流音乐人与独立音乐人的发展路径?有什么可以互相借鉴的吗?

A:当然是有可以借鉴的,首先行业的音乐标准是可以借鉴的,因为独立音乐,这些音乐人对整个行业的标准不是那么清晰。行业标准和工业标准,在主流音乐里做这么多年,我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的,这个部分,我可以帮助音乐人建立标准,从而建立“福气”整个企业文化的标准。

我觉得很多独立音乐人,也不能完全叫做“独立”,他们更多是一种唱作人身份。独立音乐,我觉得从头至尾,从创作到编曲制作,到封面设计,都是他们一个人来做,或者一个人到两个人完成的,从头至尾贯穿自己的想法、意念。

对于我们这边来说,艺人具备编写能力、创作能力和演唱能力,但比如混音的部分不见得是由他们完成,因为这部分是有一个行业内工业化的标准的,这里就由行业内专业的混音师帮他们完成,这些等于就是由外力来完成的。

另外还有封面设计、拍照等等,我们都有专门的人员来做,这些和专业的唱片公司都是一样的,我们把之前“360度”的模式,拆解成艺人负责内容部分,我们帮他们做中后端他们不擅长的阶段,从这里才开始介入。所以他们更多是“唱作人”,并不是“独立人”。

至于是不是“主流”之分,现在“主流”可能更多是关于受众的一种分层,已经没有艺人能像以前说是可以代表整个华语乐坛,现在是一个“分众”的时代,只能说是受众多还是受众少的区别。

对于签约的艺人,我首先一定是以他们的个性化为考量,在签约的时候,他们身上的个性化对我来说是一个优点,我才会和他们签约,而不是说他们的个性化是没法让人接受的。在合作过程中,我会不断地放大他们的个性化,因为他们的个性都是在我的范围之内。这样才有意义。

我不会说,艺人来了我这里,什么都要照着我的理念来做,这样一来不就变成一个单纯的歌手了嘛,这和唱作人的本意就违背了。不能说,我说什么他们都应和我,这也不好,都是讨论出来的,我也不会一定要强加一个我想要的东西让他们必须按我说的做。

我充分尊重每个人各自的专业和他们自己的认知,只是我的想法我肯定要说出来,这样才能有交流,他们才能够判断。这是我的责任,但最后的决定还是他们自己来做,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作品。

Q:您作为现代音乐学院大师班的教授,如何从教育的方面来看待华语音乐的?

A:我这个身份对我在年轻音乐市场上的敏锐度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一直保持敏锐度的原因,就是我可以一直跟每届最优秀的年轻人接触,他们能一直告诉我他们在听的音乐,这个部分如果让我自己来做的话,我没那么多时间去听,能从他们身上接触到一些最新的咨询吧。

所以我在我的课上,我是帮助辅导他们的作品,但在作业之外,也让他们每人都分享自己喜欢的作品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也是相互学习。这对保持敏锐度,和了解前沿的音乐需求,帮助很大。

音乐教育对培养华语乐坛的人才很重要。而且通过“福气”这个出口,可以让他们接轨行业,让他们获得最前沿的机会。对“福气”来说,更重要的是每年都有新鲜的血液输入,可以保持最前沿的创作力。因为这部分是有一个竞争机制在里面的。

然后对于我来说,只要有优秀的音乐人才,我都会不遗余力地去推广,对于音乐公司来说,一切都来源于创造力吧。

Q:为什么要加入Indie Works独立音乐联合体?如何看待独联体的作用与意义?

A:独联体的意义是可以整合行业资源,让大家进入一个更好的共享空间,因为每个厂牌相对行业来说还是比较单薄的,如果在一起的话,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比如“福气Live”的演出,都是和“秀动”合作,“秀动”以投资的方式,还有交换一些版权的方式,给“福气Live”做一些运作方面的辅助,这样就减轻我们对于成本的投入,让我们担的成本风险降低。同时,这也都是未来合作方向的一些体现。

Q:厂牌在未来一到两年即将运作的项目都有哪些呢?

A:目前要开展的项目是,帮助外部的艺人定制一批歌曲,这个部分和“福气”自己的艺人是不同的,而是帮助外部一些自己有IP价值的艺人做规划、量身定制属于他们的歌曲,从词曲创作到制作发行,这一系列的流程。目的是为了帮助运转“福气”的整个机制。

Q:如果不做主理人,您会去做什么?

A:会做一个专职的作曲人,因为从小就学音乐,离不开音乐这行业呢。

福气Intro

福气文化创立于2008年,是集音乐制作、艺人、版权、营销一体化的专业音乐服务机构。业务范围范围涉及:唱片、影视、游戏、音乐剧、企业、栏目、广告等与音乐相关的诸多领域。

福气文化一直与海内外顶尖音乐人保持着紧密合作,凭借其对音乐品质的坚持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成功为韩红、刘欢、张杰、李玉刚、萧亚轩等知名艺人打造高反响度的作品。

“福气”将利用其强大的版权管理机制,优质的艺人资源,高品质的音乐制作水准,先进的音乐营销理念,打造属于中国音乐行业的新生态。

Indie Works 厂牌观察| 开壳・Roxy:独立音乐就是一颗等待开壳的蛋

“音乐创意热店”开壳想为商业品牌,提供脑洞大开,基于音乐内容的传播创意。

Indie Works厂牌观察| 蘑菇・展旭:柔软的蘑菇倔强生长

用音乐轰炸出彩色的蘑菇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福气・闻震:福之将至,气势如虹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17492

相关内容

震撼!某明星气势如虹,舞台表演引发全网热议
卢言卢语对决领头羊 气势如虹 混剪视频
5月16日开始, 运势如虹, 懂得如何去爱, 能收获幸福的4大生肖
将来139天,四大生肖有钱有底气,运势爆发,财气大发
快慢交织,翻云覆雨,穿梭孤穹气势如虹!
爱闻花香的人真是有福气
江德福生气骂人,连老丁都被他震住,乖乖听他的话
苏幕遮上门讨债,气势如虹,一开口就要走了郑世元的三家店铺…
周艳泓携百位明星献唱新歌为地震灾区祈福
情深似海,九道弯中的相遇格外激烈!大茂的气势如虹,魅力四溢! 韩东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