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业竞争加剧,洋河主动调整为何值得耐心等待

发布时间:2025-05-06 22:47

4月29日,洋河财报披露2024年营收288.76亿,同比下降12.8%,归母净利润下降33.4%,那么,作为明星赛道里的明星企业,该如何看待如今的洋河呢?

2024年白酒行业遭遇罕见的全年淡季。2024 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414.5 万千升,同比下降 1.80%。行业的“风向标” 贵州茅台,飞天系列价格出现明显下挫。在行业整体调整的背景下,当下洋河的发展确实面临阶段性挑战。

但悲观者看到调整,乐观者看到蓄势。这些悲观的人,只是知道洋河,但不懂洋河。

看白酒企业不能只看水面上的浪花,更要看水下的深度。

千亿洋河是洋河人闯出来的

在如今的中国,只要对酒稍微了解的人,就不会没听过洋河,但曾经不是这样。

洋河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中国白酒的变革教科书。

世纪初年,洋河的拳头产品还是洋河大曲。2002年,洋河大曲的销售业绩一落千丈,市场占有率急速下降,已经不足1%。同时,洋河集团全年的营收不足3亿元,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当时,即使在江苏,洋河的影响力与今天相比都可谓天壤之别。从商务接待到口粮酒,在苏锡常宁,洋河都难以打开消费市场。一是因为苏北白酒品牌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沟一河”,高沟、汤沟、双沟、洋河,而四者并称本身就意味着大家没有区分度;二是因为不断有外省白酒品牌抢占市场份额,所以洋河开拓市场举步维艰。

穷则思变,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洋河开启了求变逆袭之路。

2003年,那句可能是中国白酒历史上最具价值的广告语诞生了——“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高远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

即使过了22年,这句话仍然会在许多人酒客心头萦绕,可谓“虽然不会经常想起,但是从来没有忘记” 。

当然,这句广告语只是洋河求变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洋河的渠道变革。2003年,洋河股份对渠道销售模式进行了改革,将原有的大商模式变为“1+1”模式。

“1+1”模式,即洋河股份向各大市场派驻销售人员,辅助经销商开展业务,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销售策略,产品能够更精准地推向目标客户群体。

在原有的大商模式下,洋河股份与经销商合作关系相对松散,多靠政策引导、产品供应和品牌支持等间接影响市场销售,而“1+1”模式则使洋河股份能更好掌控市场动态,强化对产品价格与渠道管理的控制,提升在经销体系中的话语权。

从2013年起,白酒行业进入到深度调整期,洋河股份也基于对“白酒消费转向大众化和快消品化”的判断,全面推进了深度分销模式,以快消品的思维来运作白酒产品销售,将渠道网络渗透到全国各个地级县市。

可资对比的是2013年、2014年,洋河营收分别下滑13%、2%。而在这两年,五粮液营收分别下滑9%、15%,泸州老窖分别下滑9%、48%,由此可以窥见洋河应对之有效。

上面说到了洋河2000年以来两次成功的营销变革,如果考虑到上世纪90年代,洋河将渠道销售模式从糖酒公司批销转变为大商模式,那么可以说,洋河至今已经进行了3次有效的营销变革。

一次成功是偶然,多次成功是必然。这种刻在洋河骨子里的变革基因,让每一次挫折都成为蜕变的契机。敢于颠覆自我、勇于割舍过往,正是洋河在行业浪潮中始终挺立的核心竞争力。

渠道变革,步履不停

渠道变革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价值链条的重新分配——洋河深谙此道。

从2013年起,洋河的经销渠道从“1+1”模式调整为深度分销,进一步增强了对市场的掌控力。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酒企冲在前线,经销商打辅助的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因此,从2019年开始,洋河再次进行渠道变革,从厂家主导型的深度分销转向厂商协作型的“一商为主,多商配称”模式。

即以一个实力强劲的经销商作为区域市场的核心主导商,同时配备多个不同类型、具有专项能力的次级经销商,共同构建一个有机的渠道销售网络,实现对市场的全面覆盖和深度渗透。

新模式下,洋河开始减少对渠道的深度掌控与对经销商数量的追求,将更多权力下放给优质大经销商,让大商对所辖区域的次级经销商、市场开拓与布局进行自主管理,缓解经销商互相压价竞争导致的内耗。

在2024年度洋河经销商大会上,洋河提出着力构建“厂商共同体”新生态,设置合理的盈利目标,确保商家的基本利润,通过一体化的构建,重新创造价值,产生新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价格管理、市场拓展等手段,提升洋河品牌的价值与市场的占有率,形成经销商客户资源保障。采取“召开定期厂商会议、组建大商议事委员会、搭建经销商意见反馈平台”三大举措,加快起草《洋河市场监管大法》《洋河经销商保护大法》保障经销商的正当权益。在2024年年报中,洋河也明确表示要在2025年“提升经销商市场拓展运营能力,支持经销商做大做强”。

洋河的渠道变革,不是简单的模式切换,而是对市场脉搏的精准把握。渠道变革的核心在于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价值分配。洋河秉持长期主义思维,选择与经销商“同舟共济”,这种战略定力需要以让渡短期利润为代价。

因此,对于洋河这样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的企业,给予适度的观察期或许是最明智的选择。渠道变革成效,需要时间来检验。

大单品依旧能打

与同行相比,在产品塑造方面,洋河同样选择了一条更难但更可持续的路。

在一众名酒中,洋河显得鹤立鸡群。“茅五泸”都有超级单品,飞天、普五、国窖构成了消费者对“茅五泸”的基本认知。洋河则不然,洋河大曲、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头排苏……

当别人还在讨论“哪个产品最能代表洋河”时,洋河选择让每个产品都成为代表作。

海之蓝是洋河目前体量最大的单品,也是继茅台、五粮液、水晶剑之后,白酒行业第四个实现百亿销售额的大单品。自2003年推出以来,海之蓝畅销至今,目前已经出到了第七代。有统计显示,当前海之蓝年销量已超1亿瓶、年饮用顾客突破3亿人次。

紧随其后的,当属梦之蓝M6+。根据酩阅数据,梦之蓝M6+的销售额约为80亿元,与青花郎、君品习酒处于同一水平。作为洋河在600-800元次高端价格带的核心大单品,梦之蓝M6+也是洋河高端化发力的重点之一。

除了深挖大单品的潜力,洋河也在产品品质上进一步发力。2024年,洋河股份正式发布“绵柔年份老酒战略”,推出梦之蓝·手工班10、15、20年系列,重新定义中国高端白酒价值。依托“真年份”基酒,在千元价位带脱颖而出,站稳高端市场。打破行业 “年份模糊” 的潜规则,以 “真年份、真手工、真绵柔” 为支点,推动中国白酒行业品质革命。

在白酒行业,单品打天下是本事,多品定江山是智慧——洋河两者兼备。

回望洋河发展史,其曾凭借洋河大曲这一单品叱咤风云,却也深刻体会到单一产品结构的脆弱性。正因如此,洋河选择了一条更具前瞻性的发展道路:构建多层次的大单品矩阵。这种战略布局既保留了大单品的爆发力,又通过产品多元化分散了经营风险。

超级单品是护城河,而产品矩阵才是未来的通行证。洋河做大单品矩阵的思路,不失为一种自我进化。这也意味着,在当下的市场变局中,洋河手中有更多的牌可打。

大象一旦转身,必将势不可挡

江苏是洋河的根,环苏是洋河的脉——根深脉动,方能枝繁叶茂。

2024年,洋河省内营收130.3亿,占比45.13%;省外营收158.4亿,占比54.87%。经销商数量,省内2999家,省外5867家,省内经销商增加39家,省外经销商增加38家,全国总计增加77家。省内经销商的创收能力比省外平均高出60%,凸显了省内市场对洋河的重要战略价值。

洋河此次业绩波动,省内市场的挑战则更具参考价值。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省内竞争对手的强势崛起,另一方面是洋河对2024年行业发展态势的估计过于乐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省外、放在了高端化上,导致省内基本盘出现松动。

2023年年报,关于2024年经营计划,洋河的目标是“价值向上、口碑向美”“深耕大本营、深度全国化”,希望树立高端白酒品牌价值标杆,同时挤压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然而,2024年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让这一战略遭遇挑战。

所以,在2024年年报中,对于2025年经营计划,洋河表示“维护主导产品控量稳价”“重点聚焦江苏和环苏市场……筑牢基本盘”。这标志着洋河正在以更加审慎的态度重新校准发展节奏。在省内市场,作为江苏省白酒龙头,洋河能打的牌无疑更多更好。所以,做了战略调整的洋河,显然不能按照2024年的情况做线性推演。

借用长城汽车总裁穆峰的一句话,“大家都用大象转身来形容企业转型之艰难,但要知道,大象一旦完成转身,它的气势不可阻挡!”

结语

白酒行业的竞争,短期看营销,中期看渠道,长期看底蕴。今天的洋河,正在用短期的“减速”,换取未来十年的“超车”。

产品、营销和渠道,只是洋河竞争力的冰山一角,而洋河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则深藏在水面之下——其完善的产业人才梯队、严苛的品质管控体系、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构筑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作为白酒企业的生命线,洋河的基酒储备堪称行业标杆:截至2024年末,洋河储备近70万吨不同年份的原浆陈酒,总储酒能力高达100万吨,其中陶坛存储高端年份酒达23万吨。

技术实力方面,洋河同样傲视群雄。国评数量是衡量酒企技术实力最直观的数据,洋河也是最多的。目前,洋河拥有56 名国家白酒评委,78 名省级品酒委员,2009 名技术类人员。

面对身段灵活、拥抱变化、底蕴深厚的洋河,审慎乐观或许是最理性的投资态度。毕竟,在白酒这个讲究“时间价值”的行业里,真正的价值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完全显现。

免责声明(上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当行业竞争加剧,洋河主动调整为何值得耐心等待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21078

相关内容

腾讯内部整合加速:迫于行业竞争加剧?
匡威被耐克收购整20年,加剧运动休闲细分市场竞争
白酒恋战春晚:央视春晚出现五粮液、古井贡酒、红花郎、洋河身影,行业调整营销“添杯”,名酒之争白热化
Lululemon竞争对手有哪些?Lululemon的行业及产品竞争对手整理
​富国基金白冰洋:心向行往 价值投资如“河”
影视行业深度调整,你等的爆款可能已在路上
杨洋、赵露思等明星动态揭秘,背后的隐秘故事和职场竞争!
企业动态竞争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
施耐德电气四大业务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
安踏竞争对手有哪些?安踏的行业及产品竞争对手整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