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相声演员谱系——作者:马三立

发布时间:2025-05-07 01:22

       相声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相声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起于哪个朝代?有人考证,春秋战国时代的宫廷小丑俳优,是相声界的老祖宗;也有人说,汉朝善于讲笑话的东方朔,是相声艺人的祖师爷;还有人说,相声是清代咸丰年间落魄文人朱少文创始的。对于相声界的老祖宗究竟是谁,我没有考证过。我觉得第一种说法,把相声史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太遥远了。俳优确有逗笑的地方,但还不能说那就是早期的相声。第二种说法,可能是由于相声艺人供奉东方朔偶像而得出来的结论。说相声的如同唱戏的供唐明皇的塑像那样,也供一尊泥塑木雕的偶像。他的相貌跟唐明皇有明显的区别:唐明皇没有胡须,而他却有五绺胡须。这个偶像就是东方朔。东方朔滑稽得很,和汉武帝在一起都敢开玩笑。类似东方朔一类的人物,历朝历代都有一些,如三国时的杨修。尽管他们都有逗人乐的本领,但是他们既没有以此为业,又没有传授后人,所以作为相声史,还不能从他们这些人物写起。当然,相声专业正式形成以后,艺人们在创作时吸收了这些人物逗乐的手法和风格,则是应该肯定的。

    第三种说法比较接近史实。朱少文,一作朱绍文,绰号“穷不怕”,是相声界公认的“开山祖”。相声就是他首创的吗?还不是。我听前辈们讲,在朱少文之前,就有说相声的张三禄。朱不算是张三禄的徒弟,但称张为老师。张三禄是当初北京“管儿张”家的先辈。张三禄既变戏法,又使口技,穿插着也使“贯口”、说笑话。 张三禄比朱少文年龄大四十来岁,朱二、三十岁时,张六、七十岁。张三禄是北京东城和西城艺人的头目。他人熟地灵,打个地呀,照顾一下艺人呀,认识他的人很多。朱少文主要唱太平歌词,然后再说段笑话,逗个哏,有些是从张三禄那里学来的。

    从朱少文这一代开始,行业上有说相声这一行道了,有师徒关系和行会观念了,从而也就有了相声宗谱。从这时算起,相声的历史,至今也就是一百五、六十年,最多二百年。

    相声这行业虽然从张三禄开始的,但相声界的习惯,还是把朱少文作为第一代。从第一代传至第三代的师承关系如下表:

第三代马德禄的传人有高桂清、杨文华和郭荣起。高桂清有个弟弟叫高少亭,虽然没有拜马德禄为师,可是也跟他学过艺,并带有孙少臣、刘仲生两个徒弟;杨文华,艺名“杨刺挠”;郭荣起原名郭荣启。

 周德山有三个弟子:我是大师兄,下面有两个师弟;李桐文是李德钖的儿子。

 在第四代人中,陈雨亭艺名“陈大头”或“陈大脑袋”;朱阔泉艺名“大面包”,富寿严艺名“山药豆”,汤金澄艺名“汤瞎子”;马寿岩的评书艺名马轸华。

 第四代的门长是张寿臣。

 在第五代人中:常宝堃、常宝霖、常宝霆、常宝华、常宝丰均为常连安的儿子,前四人的艺名为“小蘑菇”、“二蘑菇”、“三蘑菇”、 “四蘑菇”;阎笑儒的艺名“阎麻子”;白银耳的本名连仲友;刘化民的艺名“小地梨”;孙宝才的艺名“大狗熊”,赵佩茹的艺名“小龄童”。

 第五代的门长是赵佩茹。

 第五代至第七代的师承关系,如下表:


 

在第六代人中:小立本的本名的李锦田,孙兴海的艺名“小狗熊”;赵连升的艺名“小怪物”;赵心敏原名赵新民;王伯荣绰号“王老白”,王伯麟本名王瑞云,俗称“王大宝”;李伯祥的艺名“小神童”。

 第六代的门长是赵心敏。

 第七代人中,又有不少人收了徒弟。至今已有八代人了。

 需要说明的是,有一些演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相声艺术曾做出过一些贡献,但在表中没有列入。其原因,有的是他们出生于艺人家庭,虽从艺但没有拜师;有的是我还不了解其师承关系,如:沈春和、裕二福、阎德山、高德光、高德亮、张杰尧、韩子康、冯子玉、张笑侠,常宝臣、张永熙、张春奎等。

 还有一些女演员,如:刘玉凤、回婉华、于佑福、耿雅林、潘侠男、张淑媛、魏文华、方伯华、张紫茹、张文霞、刘曼颖、姜伯华、韩秀英等。她们也为相声事业做出过贡献,在表中也没有列入。

 附记:《京津相声演员谱系》一文,是刘国器、赵广志二人根据我的回忆,并参考有关资料及走访一些相声界同人,然后加以综合整理而成。其中难免有遗漏和不妥之处,敬希相声演员和爱好者们给予补充、指正。

网址:京津相声演员谱系——作者:马三立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23546

相关内容

马三立(中国著名相声演员)
马三立大师和天津相声界有什么矛盾?
[相声门·谱系]门派师承 相声自有家谱
马三立大师和天津相声界有什么矛盾?为什么会有矛盾?
马季马三立相声辈分
“无人不宗马”的马三立马志明父子,为何却和天津相声界不对付?
侯宝林和马三立有矛盾?看看侯宝林评价马三立,只有他是在演相声
马三立为什么是相声泰斗?赵津生回应:我用一件事就能说明
杨少华在天津为何是一位有争议的相声演员
张云雷(天津籍相声演员)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