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4》中麦琳的悲剧,如何才能避免?

发布时间:2025-05-07 12:40


文 | 挽秋

2024年10月以来综艺节目《再见爱人》第四季热播,麦琳这个人物迅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关注不断,争议不断。 褒贬不一,或是同情,或是谴责。 笔者认为麦琳这个人其实是一类人的缩影,这一类人身上有浓厚的左翼思维。

一、麦琳的浓厚左翼思维

《再见爱人》第四季中的麦琳这个人在整档节目中是最能博人眼球的,当然她也是最有争议的。 笔者认为没必要去评价她这个人的好坏、她与李行亮谁对谁错,倒是觉得她身上带有浓厚的左翼思维值得分析。

那么什么是左翼思维呢?

简 单来说就是强调“推翻旧有秩序的极端重要性”,塑造一种“ 痛苦记忆 ”,话语内容特点表现为“频繁性地使用某种不言自明或无法证明的集合性词汇”,在语言风格上表现为“过分诉诸感情,具有某种居高临下、训导式风格”。

看过这个定义,我们再想想麦琳在那个综艺节目中的各种表现,就会发现契合度太高了。

比方说麦琳因为画像丑而哭这件事就能够体现出她身上的左翼思维,一方面她不断地提及这件事对她内心产生的伤害,另一方面她又不断地在这件事上指责她老公李行亮。这不是典型的塑造痛苦回忆和居高临下训导吗?


笔者觉得画像这东西和照片不一样,丑与不丑跟人本身没关系,和画像人的技术水平有关。画的丑与不丑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何必把这件事拉到一个悲伤的极致呢?

这其实反映了麦琳内心的脆弱,而左翼思维恰恰就是阶级心理脆弱的表现,把一切的东西看作是阶级对抗和阶级压迫。麦琳把太多的东西都看成她自己和别人的对抗,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

在骑马、热气球、动物世界中选一个,她生气老公李行亮不知道自己害怕动物。 这的确是李行亮的失误,但没必要“上纲上线”。 我们要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李行亮说她腰不好,不能骑马。 李行亮对她关心不够这是事实,要说一点也不关心,这也是不对的。

麦琳总是把一些小的不如意放大,从而营造出一种苦难的记忆。

麦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笔者觉得她的目的是分为两个阶段的。

麦琳营造苦难回忆的初级目的在于论证“推翻旧有秩序的极端重要性”,这里的“旧有秩序”就是她们原来的婚姻。 也就是说她对自己各种不幸的诉说、对李行亮的批判都是为了证明她和李行亮离婚是正确的,但这却不是她的终极目的。

她最终想要的还是李行亮以她理想设计的方式去关心她、爱护她、体贴她,她在节目中也曾经说过她不愿搭理李行亮的目的。

而且麦琳的这种左翼思维不仅体现在对李行亮上,还体现在对其他人身上。 例如买熏鸡那件事,麦琳为什么坚持要买熏鸡、乳皮花光预算、最后在弄支付密码的时候一直在笑,这也是左翼的浪漫与残酷。


左翼的浪漫表现为一些时候积极向往甚至制造困境、绝境,在这些面前表现出极度的乐观,并在应对中实现政治思想教育和群众动员的目标。 麦琳就是想通过这件事来告诉大家节俭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一种自我价值的展现。

左翼的残酷表现为在这个自我价值的展现中,客观上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伤害和压力。 刘爽在知道花光预算之后的不高兴,在看到麦琳最后笑着“嘲讽”时对愤怒的压制,以及杨子、黄圣依在麦琳“嘲讽”时的沉默,都是他们无辜“受害”的体现。

应该说在买熏鸡这件事情上,麦琳的左翼思维运用的效果残酷更多于浪漫,因为她忽略了杨子等人与她的差异。其实从初衷来看,麦琳在这件事上做的也没有本质性错误,只是左翼思维要想发挥理想的作用需要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人群。

有着浓厚左翼思维的人其实都是令人同情的悲剧性人物,其实麦林是值得同情的,也许她的很多做法都存在争议、值得商榷,但她本质上不坏,她是值得令人同情的。 左翼思维大多产生于悲剧性的环境,悲剧性的人物。

二、麦琳的悲剧来源

那么麦琳的悲剧来源是什么呢?

是现实,是特定的生活环境,让她从一个阳光少女,成为一个带有浓厚左翼色彩的祥林嫂。

我们来梳理一下麦琳的感情经历: 从李行亮没名气的时候,麦琳跟他在一起。 她是一个付出型人格,常年操心家庭,也导致跟社会的接触不多,更多地关注在家庭上。 物质上其实已经很充裕了,她想要获得的外界能量,工作给不了她,所以就会跟李行亮索取情绪价值,而李又是一个不太会表达,性格很软的,容易被牵着走,也许外人眼里他是好脾气,好性格,但这也会导致麦琳变本加厉的控制欲。 长久以来,就拉大了上位者和下位者的距离。 这段关系就会明显失衡,就会互相不理解。 麦琳特别像被惯坏了的小孩儿,不给糖就哭闹,给了不喜欢的糖也闹,也不明确表达自己,又希望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她身上。

麦琳的这种付出型的人格其实是长期生活艰难坎坷的所致,他们当年也是“北漂”一族,麦琳为了节省开支,自己不买衣服和化妆品,但却在支持李行亮事业上非常大方。 最重要的是在李行亮未出名之前也是一直陪伴,不离不弃。


通过对麦琳的感情经历的审视,我们发现麦琳在感情上和家庭上付出了太多,这样的客观事实往往会让她产生一种“英雄造时势”的审视视角,那就是在她的意识中她对这个家庭的贡献太大了,当然这是事实,然而麦琳却希望李行亮也能够在这一点上和她保持同频。

但她常年与社会接触不多使得她很难学会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中的理性对话模式,她以一种被惯坏的小孩儿角色出现说明她依旧停留在传统社会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际关系处理模式上,撒娇、求关爱。

她的感情认知方式与李行亮的理性思维就形成了激烈的冲突,李行亮的好脾气、好性格恰恰是理性思维的体现,笔者觉得这跟他的经历有关系,他不是能把艺术作为欣赏、把玩的人群,他是在艰难中寻求靠艺术生存的人,所以他反而比不搞艺术的人更理性,更缺乏浪漫感。

所以笔者承认李行亮是个受害者,但麦琳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李行亮也是有责任的。王鼎钧先生把一个家庭成员所受的苦难理解为“ 我们能想象,能体会,但是未必能互相承担,每一个人所以受苦,对方多少是个因素 ”,李行亮肯定知道麦琳这些年的不容易,他能想象,能体会,但他没有实现相互承担,至少他没有分担麦琳内心的痛苦,所以他是有责任的。

那么为什么李行亮就不能给予麦琳充分的理解、关注呢? 他为什么就不能很有效地安慰麦琳呢?

笔者认为两方面的因素: 第一,李行亮的个人性格使他不具备那种能力。 第二,李行亮的经历让他对麦琳关心不够。

从节目当中我们就能看出,李行亮不是那种情商极高、精通人情世故的人,他反而是那种老实本分、木讷的人。他是个歌手,很显然他是以专业技能见长的人,人情世故则是他的短板。

从他的经历来看,他基本上不属于“帝王将相”群体,他却走艺术这条路,所以他在现实中受的磨难会比别人多,麦琳跟他经历的磨难要更多。李行亮其实就是一个需要在精神、情绪方面照顾的人,他怎么又具备照顾其他人的能力呢?

所以当黄圣依、罗夕问麦琳非要李行亮能很好照顾她情绪的时候,她说希望吧。这说明对于李行亮的这种能力,她是清楚的,但她偏偏又不甘心,所以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左翼浪漫,但带来的更多是左翼的残酷。所以我们能够体会到麦林的绝望,故而能够理解和同情她。

那次选择谁最符合最佳情侣的标准,杨子和刘爽都选的是自己的妻子,只有李行亮没有选自己的妻子,所以麦琳大哭。 后来在选谁最符合最佳朋友标准的时候,李行亮弃权了,他说怕伤害兄弟。 其实从这里来看,李行亮在对他妻子的关注缺少更多是来源于他在这六个人相处中内心上敏感与弱势,他就像了感觉自己一直在犯错的小学生,惴惴不安。 笔者觉得李行亮对妻子关注的缺点在与杨子夫妇、刘爽夫妇在一起后被放大了,这种放大是因为对比和衬托。


在杨子和刘爽面前,李行亮是弱势的。

很多人感觉这三个丈夫中杨子最有魅力,其实这种魅力来源于其所在的社会阶层。杨子出身于创建中国巨力集团的保定杨氏,他自己说在大二的时候担任了集团在上海的分公司经理,每个周末要去飞往上海处理一些事务。 这样的经历超越了90%以上的同龄人了,杨子的家境殷实,社会地位较高,自然有一种内在的自信,最后也会转换成内在的魅力。

我们再去看刘爽,“艺考后来到了驻马店艺术职业学校,后进入某大学读硕,辗转于斯坦福大学读预科,雅思成绩7.5分,后去了英国的帝国理工读博” 。我们最后再看李行亮的经历, 通过 高 考 考上 华中科技大学 工业设计系,大学期间,拿过很多音乐比赛的奖项 。 由于母亲因重病去世,并决定放弃音乐,去做一名设计师。但是 客观现实却是残酷的 ,设计师的工作并不完美,李行亮又重新拾起音乐,开始了酒吧驻唱的生活 。

从上述三个人对比来看,不难发现杨子、刘爽、李行亮的人生差距,在三对夫妇、六个人的形成中,李行亮的内心始终是脆弱的,他一方面要处理好与其他夫妇的关系,另一方面还要照顾到他妻子的情绪。这件事本身就不容易,对于作为“理工男”的李行亮来说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在这一旅程当中,麦林也会有意无意把李行亮与杨子、刘爽进行对比,把自己所受到的待遇与黄圣依、罗夕进行对比。李行亮说他们之间的问题找到了,麦琳说是放大了,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李行亮的判断更符合事实。

还是那句话“ 常年操心家庭,也导致跟社会的接触不多 ”让她不可能从社会阶层的角度去分析李行亮与杨子、刘爽的差距,这是麦琳的局限性所在。

当然笔者觉得造成麦琳这种局限性还是跟李行亮关心不够有必然的关系。笔者看到李行亮在面对如何哄麦琳高兴而不知所措的时候,想到了一个人,就是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中校袁朗,他说“ 没有功德圆满,没有一步登天,以后要常相守了,常相守是个考验,随时随地,一生 ”。

李行亮做到常相守了吗?

笔者觉得他没有,因为他没有用心去关注妻子、理解妻子,麦琳的情绪崩溃是他的一项重要考验,他并没有去平和地应对这一次次的考验,更多的是惶恐、自责,在理解范围内去做一些弥补,但收效甚微。诚然他是个“理工男”,人情世故非他所长,但做得好不好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

当然麦琳也没有做到常相守,她一直要离婚就是最大的明证。麦琳和李行亮相恋了六年才结婚,麦琳在结婚之前应该是对李行亮有着深入的了解。李行亮木讷,她难道不知道?后来她对李行亮的不断苛求其实说到底还是“ 变本加厉的控制欲 ”,她没有与老公的缺陷和解,她没有认识到很多东西是无法改变的,她也不懂得很多事既然选择了,就应该能接受。当然这也不能一味地怪她,还是那个原因,她与社会接触不多,不能用理性的视野去看待人和事,说到底还是现实所致。

三、麦琳对人生的启示

笔者觉得审视麦琳这个人物不能情绪化,一味地支持和一味地批判都是没有意义的。人人皆有难处,事事皆有原因。麦琳有她的无奈,而且麦琳并不是个例,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说她是那些千千万万个全职太太的缩影。

笔者觉得一个人尽最大可能不去脱离职场,不去脱离社会。 所以一个人一定要认清婚姻和恋爱的区别,婚姻是无法脱离现实的。 没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婚姻,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会逐渐消磨。 所以在决定结婚之前,一定要从全方位角度去审视,给自己一份安全感,给对方一份踏实。

我们去看杨子批评黄圣依创业那段,黄圣依很难堪,但她没有出现麦琳那种情绪的崩溃。其实并非黄圣依的情商就真的比麦琳高多少,只是她的婚姻建立在高质量的物质基础之上,黄圣依生第二个孩子是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其间丈夫杨子全程陪护。 这一点是其他人尤其是麦琳不可能所拥有的,所以我们不能拿黄圣依的表现去要求麦琳,那样有违人文主义。


所以笔者认为,婚姻中要与自己的平庸和解,要与伴侣的平庸和解。 结婚之前要慎重,结婚以后就不要怀疑婚姻的正确性。 更没必要拿自己的婚姻去和别人的婚姻去比,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每个人的原生家庭也不同。 婚姻中很多的因素,是我们个人的努力和能力所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的。 我们只能在平和心态中,去温和渐进地完善自己的婚姻质量。

有一位前辈说过一句话,“爱情是帝王将相的专属,普通人还得过日子”。笔者觉得这句话可以让我们去看开一些事情,看透一些事情,让自己在遇到极度的无奈时,能够释怀一些。

文章说明:此篇文章为河北省吴桥澜阳中学信息技术老师彭茹双老师,历史老师李虹辰老师,历史老师赵俊其老师的学术论文。彭茹双老师认为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更具有传播力,更能与大家分享,讨论,故而选择在国内有很大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学术那些事》上发表。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对自己的伴侣给予更多的理解,与自己的生活和解。

⭐⭐⭐⭐⭐

五星推荐《三联生活周刊》

这个时代需要“吃力不讨好”坚守品质的人

三联生活周刊团队就是这么一群人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购买

《三联生活周刊》2024年跨年刊订阅

赠送价值88元《美食特刊》+2本往年精选期刊

原价:780元

全年52期限时特惠价:390

长按扫码 立即购买

网址:《再见爱人4》中麦琳的悲剧,如何才能避免?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34015

相关内容

麦琳:如何在《再见爱人4》中成为杨子刘爽的“克星”
《再见爱人4》如何制造“麦学”?
《再见爱人4》之麦琳热议 ...@娱乐与文学的动态
《再见爱人4》:麦琳,未经社会毒打的“巨婴”
《再见爱人4》因为麦琳的“熏鸡事变”引爆网络!
《再见爱人》:看到麦琳2天哭3次,才知道没有价值感的人有多悲哀
李行亮在《再见爱人4》中崩溃痛哭,麦琳身处幸福却感窒息
再见爱人4到底有没有剧本?麦琳的操作到底有
《再见爱人4》麦琳和李行亮关系揭秘
麦琳在《再见爱人4》中:强势与脆弱的真实碰撞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