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舞蹈与文化、舞蹈文化与舞蹈创作的关系
中国《诗经》的《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手舞足蹈由此而来,由此可见,舞蹈是人的生存方式之一,是内心的最贴切最强烈的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几乎是纯粹个人的,因为这里面很难夹杂虚假伪装的成分。所以,舞者纯真。这种情感的表达上升为艺术之后,它本身也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可以定型定式,可以学习传承模仿等等,中国的舞蹈既然在中国的文化中孕育发展,谈舞蹈必须谈文化。
中国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舞蹈能以直观的方式表达着人们精神世界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进入历史文化的入口,蕴含着民族精神的深层意识。舞蹈是一种高雅艺术活动,他集健身、音乐于一体,既有宽度又有深度。这只是舞蹈本身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在现在这个压力很大,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舞蹈可以减轻人们的压力,是精神得到放松,在人际交往的时候,也可以很高雅的和人交际。更使人的情操得到极大地提高。我们跳舞蹈跳的就是文化,跳的就是一个人的文化底蕴。没有文化的沉淀,他的技巧再好,也难成其为舞蹈大师!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所接触的各种文化、生存环境、风土人情、生活习惯,都已经深深地溶在了生命里,形成了一个人最基本的乡土情感和文化基因。长大后的生活学习,读书博览,不断地增强学识,努力提高创作的艺术境界和精神境界,增强对天才艺术和意义搜寻的能力,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是丰富文化底蕴一条重要的途径。艺术修养的深浅决定着其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而舞蹈创编时取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特色也是传承下来的,因此舞蹈创编深受文化底蕴的影响。文化底蕴就是分享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就是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一个舞者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他的理解、驾驭舞蹈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舞者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优美的舞蹈,才能给大众以广博的文化侵染。作为一个舞蹈学生,不论你是中专或是大学,不论是古典或是民间,还是体育舞蹈(国标舞),都应该以文化出发,到宽泛的文化,深厚的文化,灵活的文化中去,做一个有根基的舞者,因为“只有脚踩文化,才能头顶艺术。才能谈得上为实现中国舞蹈梦努力的强音。
舞蹈是一门视觉艺术,它必须通过直观才能使审美主体感受到作品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所以,进行舞蹈的评论必先观赏,舞蹈评论总是和舞蹈欣赏相伴而行。它们都是以舞蹈作品和舞蹈家为审美对象和认识对象,在审美认识过程中,对作品的形式、风格、内容都要经过感受、体验、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过程,而且,在审美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审美主体的美学思想、生活经历、文化艺术修养乃至专业知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都是舞蹈评论家和舞蹈欣赏者的共同点。不过舞蹈欣赏和舞蹈评论也有许多差异:舞蹈欣赏侧重于对舞蹈艺术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舞蹈评论则侧重于对艺术形象的剖析、判断和评价。舞蹈欣赏是广大舞蹈爱好者都可以参与的审美活动,有广泛的群众性,并且常有个人的兴趣爱好参与其间;而舞蹈评论活动一般以专业工作者为主体,是有明确目的的科学研究活动,虽然也无法排除与避免评论者个人的审美喜好的渗入,但它要求对评论对象作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与一般欣赏相比,评论是通过文字形式固定下来的欣赏,由于其获得了物化的符号形式,因而有利于在大众中传播,自然也就比那些仍属直感,尚未经过理论概括、尚未获得一定符号的形式的一般欣赏,具有较大的社会作用。所以,可以说舞蹈评论是舞蹈欣赏的深化、物态化和社会化。舞蹈评论不仅和舞蹈欣赏关系密切,它和舞蹈创作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舞蹈创作是舞蹈评论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为舞蹈评论提供了认识、研究、评论的对象。一般来说,有了作品才产生评论,有创作的繁荣才可能有评论的发展;评论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创作的更加繁荣。反之,没有作品就无从产生对作品的评论,创作如果贫乏,评论也难以发展。中国体育舞蹈评论和体育舞蹈创作的联系还表现为它们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一种发现。现在国内体育舞蹈大赛许多人会说评论太少了,比赛看不懂。
舞蹈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位编导从深入生活、触发灵感到进行艺术构思、精选表现手段,直至舞蹈形象展现在舞台上,那确乎需要艰辛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劳动,至于评论似乎就简单得多了。其实不然,一篇正确而精彩的评论也往往是评论家调动其长期的知识积累,经过认真研究之后的呕心沥血之作。舞蹈评沦所作出的深刻的思想剖析、精到的艺术分析,都来自于评论家长期的知识积累、丰厚的思想艺术修养和对舞蹈中的社会生活感受与洞察,以及评论家独特的审美感受和.灵感火石碰撞的结果。因此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再就是,舞蹈创作是舞蹈作者对现实生活有了某种深刻独特感受的独特评价;而舞蹈评论则是对舞蹈创作所表现出的这种评价的再评价。
、
体育舞蹈表演舞的编导只有掌握一定的舞蹈表现技能和舞蹈创作知识以后,才能开始创作工作。必须透彻的理解体育舞蹈艺术特征,舞蹈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手法、舞蹈类型等,才能掌握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进行编排舞蹈节目,否则无法入手。舞蹈编导必须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观察、分析,然后把自然地形态上的体美给予加工,创造出美的舞蹈形象来。舞蹈形象就动作层面而言要区别于生活中人体的自然动作;舞蹈形象在表达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要形象鲜明;体育舞蹈形象还应立足于国际民族的形式去完成表达感情的任务;舞蹈形象鲜明、形象个性新颖、个性蕴含丰富的国际舞蹈作品。做为一名优秀的舞蹈编导老师不但要有丰厚的舞蹈领域的知识还应具有其他领域的知识。
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现行编导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训练两个部分。基础理论包括舞蹈编导的职能、舞蹈创作的一般程序、舞蹈语言、舞蹈结构和舞蹈要点等。基于舞蹈编导的专业特点,要求编导具有正确认识生活概括生活的能力、较高的文学修养、丰富的历史知识、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戏剧结构能力、美术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才能。只有具备了高层次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舞蹈编导。所以做为一个好的舞蹈编导需要不断从其他领域吸取知识吸取营养。
今天的舞蹈大学生基本上是小学未读完就来到艺校或者舞校,经过四五年的学习直接考入大学,正所谓“自幼学舞,一日出师”,又加上一个没有读几年书的小孩正值青春年少爱玩的年龄,与书本相比,跳动和流汗要更受欢迎些,所以大都“弃文从舞”,从思想上和文化划清了界限,反正我就是跳舞的,只要跳好舞,练好功我就可以上大学、当演员,有的还不乏当明星。教育对文化的忽视是文化教育的根源所在,导致大学的文化考试只需两百分,可悲可叹。注:(今年艺考生文化分加高了)当学生们凭借一身舞艺来到大学,也根本没有能力去续接大学文化课,以前形成的习惯也默默的影响着今后的生活,可以想象那些没有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来说看到了这些《教育学》、《舞蹈学》自然会避而远之,先不说学生,单看这些带有学究性的词语,也知道没有个十年八年是吃不透的,师傅不全懂,徒弟不全会。大学四年转瞬即逝,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最多是更为贴切和重要的。因此,想从为艺术家更好地从事艺术创作,承担社会责任,就必须不断学习、锻炼和培养,多读、多练、多实践,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知识、情感、艺术等方面的修养,逐渐形成个人风格,从而实现以创作服务社会、反映生活的目的。
网址:谈谈舞蹈与文化、舞蹈文化与舞蹈创作的关系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35845
相关内容
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舞蹈家王亚彬:文字就像舞蹈的倒影
男明星跳民族舞蹈(男明星跳民族舞蹈的是谁):当文化碰撞出火花
《Call Me》舞蹈中的黄子韬,仿佛化身舞蹈精灵…
JOY 悦舞舞蹈
舞蹈男明星民族舞的行业文章
闽南舞蹈的发展与()的传入是密切相关的。在其秧歌文化的影响下,闽南民间舞蹈兼具了其舞蹈粗犷豪放的风格,也保留了南方舞蹈活泼细腻的特色。
音乐舞蹈戏剧学院原创作品《姥姥的田》获中国舞蹈“荷花奖”
为什么而跳舞:漫谈舞蹈和身材的关系
明星与民族舞蹈的关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