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名家大讲堂”系列活动 杨琳教授讲座报道
2018年5月13日上午9点,南开大学文学院杨琳教授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行政楼229会议室进行了题为《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学术理念》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方一新教授主持,汉语史研究中心、古籍研究所以及兄弟院校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杨琳教授首先指出,学术理念是学术研究的策略基础,决定着一个人研究的思路和走向,与研究的深浅成败息息相关。就古汉语词汇研究而言,有三条十分重要的学术理念:
一、“词存系统”理念。任何词都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各种层次的系统之中,进行古汉语词汇研究时要在系统中弄清词语的来龙去脉。杨琳教授认为,一个词的最小系统由词自身在相关语境中的呈现状态、词的前身生存状态、词的衍生变异状态三部分构成,并结合“头上末下”“杜撰”等实例做了说明。“头上末下”并非“从上到下”,而是“头一次、初次”之义,该词可以联系到方言中“头末”“头一末”等说法;杨琳教授还进一步考察了量词“末”的来源;“杜撰”即“自己编造”,“杜”的“自己、自家”义来源于“土”而非“肚”,在“词存理念”的引导下,杨琳教授联系到“杜田”“杜园”“杜酿”“杜做”等词,认为“杜”无法解释成“肚里”,而可以统一用“自己、自家”义来解释。
二、“义由用生”理念。任何引申现象只能发生在使用词义的语境之中,是一个动态的渐变过程,存储状态的静态词义一旦进入语用环境,由于受具体语境的制约,义位往往会发生一些改变,形成义位变体。杨琳教授指出,从“义由用生”理念来看,语言学界对词的某个意义出现于何时的争论往往是静态语言观造成的,一个词只要在具体语境中存在按新义理解的可能,就不能以用例不多为理由去否定它。如“脚”的“足”义产生问题,不管其本义是小腿还是整条腿,自它诞生之日起,在具体语境中就无法避免指“足”,正如“手”难以避免指“胳膊”,“眼”难以避免指“眼珠”一样。
三、“大网捕鸟”理念。由于古代汉语文献材料纷繁复杂,词义又往往涉及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杨琳教授强调了在研究古汉语词汇时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多方面技能手段的重要性。他以《诗经·小雅·采菽》“载骖载驷,君子所届”为例,或认为“骖”指同驾一车的三匹马,或认为则单辕车难以驾三匹马,“骖”应指两匹服马旁边的马。杨琳教授从西周金文《史颂簋盖》的记载及多种考古资料证明,古代的确有三匹马共驾一辆车的情况。
杨琳教授理论结合实例的精彩报告引发了热烈讨论,大家针对文献用例的时代关系、疑难词语的孤例问题等积极向杨琳教授请教,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在场师生获益良多。
(图/文 张雨薇)
网址:“人文名家大讲堂”系列活动 杨琳教授讲座报道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36159
相关内容
齐东方教授“名人大讲堂”开讲 观众:他的讲解让考古更有趣蜀道三国为何传承千古?观众点赞梁中效教授讲座:引人深思|名人大讲堂
广外云山讲座教授拉斐尔·古斯曼·蒂拉多开展俄语语言文化专题系列讲座
超130万网友线上聆听《蜀道文化的内涵及源流》讲座|名人大讲堂
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主讲“溪山岳麓·大成心境”孔学堂名家讲坛
名人大讲堂“李白文化季”首场讲座今日开讲
【创源大讲堂】冯亚琳教授论《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
弘德讲坛——郑州大学杨明星教授学术讲座
展览、讲座、人文行走……想参加哪个活动,快报名!
外语学院邀请郑州大学杨明星教授为师生作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