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专访著名话剧演员冯远征:我也讨厌安嘉和

发布时间:2025-05-07 20:38

10月20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哗变》在首都剧场上演。这部著名的百老汇名剧自1988年被搬到中国人艺的舞台后,受到了话剧迷们的热烈欢迎。2006年,冯远征、吴刚等年轻演员接过“胜利的火种”,将其发扬光大。时隔十年,《哗变》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六十周年纪念演出的重点剧目,集结了冯远征、吴刚、王刚、高冬平和丁志诚组成的人艺学员85班“五虎将”共同演出,门票在预售期就已全部售罄。

演出期间,冯远征通常不会安排其他工作,尤其是像《哗变》这样哲理性特别强的戏剧,白天若被干扰的事情太多,会直接影响晚上的演出。可是,冯远征还是参加了在北京出版集团举办的“叶广芩京味文学创作研讨会”,用他的话说,因为是叶广芩先生,所以一定要来。

2005年,冯远征凭借成功扮演《全家福》中王满堂一角先后获得“梅花奖”、“文华奖”表演奖和“观众最喜爱的演员奖”等诸多殊荣,帮助他拿到奖项的正是此次研讨会的主人公——著名京味文学家叶广芩。

“《全家福》给我带来很多荣誉、奖项,其实也托福于叶广芩先生的剧本。我今天就是来学习的。”冯远征说。如他所言,现场每个评论家的点评,他都像个学生一样认真记录下来,“我想听各位专家对叶广芩老师作品的剖析,假如我有机会再去演叶广芩的戏,我就可以抱着重新认识她的态度去演”。

记者眼前的冯远征,谦逊低调,安静内敛,很难将他与那个令人发指的“安嘉和”联系起来。当我们的话题谈到表演和阅读时,明显的感觉到他整个人都变得生动起来,谈笑间透着一股睿智和真诚。忘记了哪位演员曾经说过“表演是我的生命”,在冯远征身上记者看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1.10月24日,北京十月文学月·叶广芩京味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出版集团举办。图为演员冯远征接受千龙网记者专访。千龙网记者 鄂晓颖摄_副本

10月24日,北京十月文学月·叶广芩京味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出版集团举办。图为演员冯远征接受千龙网记者专访。千龙网记者 鄂晓颖摄

2.10月24日,北京十月文学月·叶广芩京味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出版集团举办。图为演员冯远征接受千龙网记者专访。千龙网记者 鄂晓颖摄_副本

10月24日,北京十月文学月·叶广芩京味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出版集团举办。图为演员冯远征接受千龙网记者专访。千龙网记者 鄂晓颖摄

用十六年的时间潜心钻研蒋介石

闲暇时间的冯远征会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我最喜欢看传记类文学,而且喜欢的书会反复阅读,比如《蒋介石传》。”十六年前,曾有人邀请他饰演黄埔军校时期的蒋介石,“我剃光头之后是最像的”,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没能如愿。视表演为生命的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蒋介石”这个角色的追求,自那时起,冯远征一直在阅读《蒋介石传》,查阅各种与蒋介石有关的资料,直到现在还不时翻一翻,在脑海里演一演,只为有一天当合适的角色真正来临时,自己能够得心应手。

除此之外,冯远征还会利用演出间隙阅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有些书年轻时候看完,感受不一样。那个时候靠崇拜去看,知道好但不知道好在哪里。所以好书我会反复阅读。”

冯远征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从言谈中可以感觉到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热爱。在冯远征看来,北京英语是最好听的,“古德儿拜”、“拜拜了您内”、“三克油您内”……极富感染力的模仿逗笑了在场的所有人。现如今,北京早已变成了移民化城市,地域性概念渐渐模糊,许多身处北京的外地人都会下意识地将“儿化音”当做判断北京人的标准。冯远征则摇摇头:“北京话的地域特色不是单纯的儿化音,他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比方说,姥姥,外地人以为是外婆,但实际上这个词还有表达愤怒和喜爱的语气。再比如,家里的门儿,可以加儿化音,但是故宫的门就不能加,这就是大小之分。”随后,他又巧妙地将话题转向了今天的主角,“演了这么多京味戏,我觉得叶广芩京味文化最好的,她的语言不低俗、非常干净,有贵族气,是高级的北京话。”

我也讨厌安嘉和

“安嘉和”,一个让中国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听到就会毛骨悚然的名字,给冯远征带来了知名度,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扰。因为演得过于真实,直到14年后的今天,只要与暴力有关的新闻或者法律都会采用“安嘉和”的形象配图,连他自己都会在微博中转发并向网友表态,“我也讨厌安嘉和”,让人忍俊不禁。

回忆这段表演经历,谦虚的冯远征出人意料地表扬了自己,“我还是很聪明的”。“家庭暴力”在当时是个敏感词,鲜少有人主动谈论家暴。“聪明”的冯远征想到了拨打妇女热线,详细询问了家庭暴力的具体细节,“我感觉对方把我当成了暴力的实施者”。但是,在冯远征看来,人都有两面性,不能简单地以好坏来区分,“安嘉和虽说在家庭中是个坏人,但是在社会上,他是一个优秀的人,所以在演绎的时候积累很重要,各方面细节都要考虑到”。

知乎上有个专门讨论冯远征演技的帖子,在现如今网络暴力狂轰滥炸的年代,这个帖子的言论却近乎一边倒的和谐。有网友认为,“冯远征才是真正的演员,是他出色的演技唤醒了大家要敢于面对家暴,反对家暴的意识”。

冯远征不算是特别高产的演员,但是他演绎的每个角色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著名导演闫建刚曾这样评价他:“没有第二个人像他那样演一个太监,像他那样演一个窃贼,演一个钢铁年代里面的工人……冯远征是一个具有排他性的演员,这是我最服气他的地方。”其实,这也是冯远征对自己的要求,“从认知度来讲,我希望自己演的角色都是不一样的”。

剧本是母亲,导演是父亲,我们是孩子

当记者问到剧本、导演和演员在他们心目中的关系时,冯远征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剧本是母亲,导演是父亲,我们是孩子。”剧本,顾名思义,“一剧之本”。北京人艺院长任鸣在研讨会上直言:“戏好不好看是导演的事,戏卖不卖票是演员的事,戏留不留得下来是编剧的事。”对此,冯远征也表示赞同,他认为好的剧本和普通剧本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好剧本首先它的文学性要强,不是说要很拗口,而是得有思想内涵在里面。可能是很简单的语言,但是触动心灵。好剧本无论是描写还是人物塑造语言都是准确的”。

严谨,这是与冯远征接触过后很容易给出的形容词。采访中,“准确”这个词,冯远征至少提及了十次。他不光用这个词来形容剧本好坏,同时也告诫年轻演员演戏要走心,而不是过分强调炫技。“我们好多年轻演员表演台词的时候总是单纯强调重音,往往小说里的台词、重音都是最准确的,可是为什么一到演戏重音就说错了?”

对于早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演员修改剧本事件,冯远征坦言“自己比较挑剔剧本,这一年里没有再接过电视剧”。但在中国演艺圈,编剧有可能会一个人写20个角色,所以会在某场戏的时候忽略了人物的行为、心理、动作等,造成这场戏不舒服、走到死胡同,那么演员能把戏“改好了是可以给这个角色添彩的”。

采访结束,冯远征双手合十向在场的人道谢后,重新回到研讨会现场继续认真做着笔记,想起研讨会开始前主持人说:“冯远征如果等会儿有事情可以提前先走。”而他只是笑着摇了摇头说:“不不,没有事情。”(千龙网记者 王硕 文)

网址:千龙网专访著名话剧演员冯远征:我也讨厌安嘉和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42091

相关内容

专访冯远征:为演好安嘉和,曾拨打妇女热线找素材
专访|“和冯远征这样的演员搭戏,舒服”
演员,要对得起这份事业——专访演员冯远征
冯远征:我不是针对葛优 明星演话剧不能恶搞
从安嘉和到“隐身人”:冯远征的消失,是娱乐圈的悲哀和损失
“人艺演员队长”冯远征有话说
冯远征:明星话剧不是话剧 但确实利于话剧
口述中国|演员④冯远征:演员在名利场中,没有心态平和的
冯远征没看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曾被潜规则,差点做不成演员
比梁丹妮小8岁,18年前演活“安嘉和”的冯远征,后来怎样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