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你不知道的奥运故事——这些奥运乒乓经典战,出自这支天津团队的镜头
“换”“转”“变”随着屏幕前导演李刚的一声声简短指令,不同的赛场画面被轮番切换进来。
这是不久前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中,乒乓球赛场转播间里的一幕。受奥组委邀请在这里制作官方赛事节目信号的,有一支来自天津的团队——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信号制作团队。球场上,是电光石火间令人目不暇接的球路;转播间里,则是一场同样争分夺秒的激烈“战斗”。
一场场精彩的奥运赛事,如何经专业的镜头传递给世界各地观众?观众看到的画面之中,有哪些来自专业团队的思考?今天,来听这支天津团队讲述奥运赛事信号制作的故事。
你看到的奥运乒乓经典战
出自他们的镜头和调度
“如果您看了今年奥运乒乓球的比赛,一定会对男子单打1/4决赛樊振东vs张本智和、女子单打32强赛孙颖莎vs倪夏莲等经典场次有印象。这些比赛都是由我们这支团队制作比赛信号,继而被世界各地的观众欣赏到的。”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信号制作团队导演李刚说道。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信号制作团队
今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全世界观众收看到的乒乓球比赛转播画面,有一部分来自这支由16人组成的天津团队——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信号制作团队。受巴黎奥组委邀请,他们与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的团队合作,以各自负责一张球台的形式,共同制作了巴黎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公用信号。“我们是全国仅有的四家受邀参与奥运赛事信号制作的中国团队之一。”李刚说。
为了完成这项光荣任务,要付出的努力不简单。本届奥运会中,乒乓球赛事的五个单项几乎横跨了奥运会从开幕到闭幕的全部比赛日,而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信号制作团队的工作也是从7月27日开始,连续工作11天,堪称陪伴着场上的运动员“打满全场”。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长,更要远大于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正式比赛的时长。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信号制作团队在巴黎奥运赛场工作中
巴黎奥运期间,团队的每位成员手里都有一张日程表,上面规定的工作时间从早上7:15到凌晨24:00,在这支团队的每个工作日里,这张表不啻是每名成员分秒不差的“行动指南”。团队日均工作长达14—15小时,共完成了58场比赛、总计90多个小时的巴黎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国际公用信号制作工作。
“每个比赛时段可能只有1—2小时,但信号制作团队的实际工作时长可能在3—4小时甚至更久。赛前,我们要提前到岗,准备片头、运动员入场、热身、字幕说明;赛后,我们要制作回放集锦、片尾等内容。”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信号制作团队领队张灏介绍,“此外,巴黎奥组委给出的工作流程要求分秒不差,有时对切进直播画面的要求甚至达到了半秒这一数量级。我们的工作要匹配得上这种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从而体现专业性。”
正因如此,虽然他们是“距离赛场最近的人”,但在工作中完全没有余暇欣赏比赛内容,无论是场边摄像还是转播间的导演和编辑,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地盯着眼前那一小块屏幕,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已成了常态。
慢动作编辑王赫在查看慢动作画面
“我负责比赛画面的慢动作回放,有时我们开玩笑说,一天下来就像是坐了趟国际航班一样累,像我在比赛日最长在屏幕前坐了10个小时,期间水也不敢多喝,厕所也不敢随便去,生怕一个不留神,错过了最精彩的画面,观众就看不到了。”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信号制作团队慢动作编辑王赫说,“有时,我们连场上比分几比几了都没空顾及,眼睛只盯着实时比赛画面和刚录下来的慢动作镜头,随时等待导演指令。”
观众看到的精彩画面背后
是他们细致的筹备和思考
常看乒乓球比赛的观众,往往会惊叹于球台上令人眼花缭乱的球路,以及选手在瞬息之间令人惊叹的快速判断。而鲜为人知的是,赛场旁的信号制作团队,也在每场比赛中同步经历着一场独属于他们的“电光石火”——他们要在无数个瞬间对眼前的画面做出精准判断,并将它们组成一场观感上佳的赛事转播节目。
“体育赛事的特点是瞬息万变,这对我们把握精彩瞬间的能力要求特别高。观众在电视机或移动端看到的连续不断的直播画面,实际上是由我们将不同机位、景别、快慢的镜头快速衔接起来,呈现在观众面前。”李刚说道。
李刚在实时观察赛场画面
赛事画面的专业化呈现,个中大有学问。能否通过流畅的镜头语言让观众获得舒适的观赛体验,往往体现了一支信号制作团队的水平高低。比赛实时画面、精彩回合的慢动作回放、球员及教练员的微表情和微动作、场边观众坐席的有趣花絮、必不可少的竞技数据展示……随着转播技术的日益提高,如今信号制作团队能掌握的画面和数据越来越丰富,如何进行高水平的“排列组合”,是赛事转播成功与否的关键。
“以巴黎奥运乒乓球项目的赛事内容来说,通过固定机位清晰呈现每一分的对决,这只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像是球与球之间的间隙是否应该回放慢动作、应回放怎样的慢动作、要不要播放现场实时声音、何时给教练和观众镜头,都要在一瞬间做出决策。”李刚说。
正确的决策,来自经年累月的直觉,也来自巨细无靡的预先筹备。每场比赛开始前,信号制作团队的成员都要研究即将登场选手的技术动作特点,将之融入到信号制作工作中——
哪位球员在球与球之间的发球准备动作较快,慢动作回放就要给得再快一点、再短一点,以免影响下一回合的呈现;哪位球员是‘左撇子’,关系到是否要考虑调整机位,减少运动员惯用手击球时遮挡镜头的次数;双打比赛中,每对选手给同伴打战术手势的习惯位置是哪里,镜头能不能及时捕捉到……
“我们思考得越多,准备得越全,就对赛事画面的呈现越有利。比如对每场比赛的教练组、观众席,我们会预先观察。具体比赛中,例如日本球员张本智和父亲的位置、巴西球员雨果女友的位置、法国球员勒布伦兄弟其中一位比赛时,另一位的位置等等,都得了然于胸。我们会设想比赛的进程,换位思考观众想看到的画面,然后做好充足准备。”李刚介绍说。
仍是回到樊振东vs张本智和的那场经典比赛中,相信很多观众对樊振东暂时落后镜头给到马龙时,马龙红了眼眶的那一幕记忆犹新。在那场比赛赛后,“马龙眼眶红了”这一词条也登上了相关热搜,这一幕的镜头切换,正是出自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信号制作团队之手。同样是在这一场,樊振东先输两局之后起身离场更换球衣,这样一个几乎没有征兆的突发瞬间,也被该团队精准捕捉并完整地回放了出来。
中国球员马龙的观赛瞬间
回忆起这场比赛,李刚表示,正是在这种时刻,能体现出一支团队的专业水平,“一方面,我们有统一的、标准化的奥运信号制作流程,例如为保证客观性,奥组委要求我们对不同国家对阵的球员给予大致相等的比赛画面;另一方面,在精彩的瞬间,我们也要体现镜头语言在叙事上的巧思,抓住机会为比赛的呈现增色,提高比赛的丰富度和故事性。”
经年累月磨合下的厚积薄发——
“沟通”和“默契”,他们提得最多
“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体育赛事信号制作团队”——这是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信号制作团队对自身的要求,也是上级领导的期望。张灏表示,通过这次在巴黎奥运会圆满完成赛事信号制作任务,团队已基本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对于赛事信号制作工作非常重视,一直以来给予团队很多支持,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期待。”张灏介绍道,“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工作中体现工业化的流程、标准化的生产,要达到国际标准。一路走来,我们正朝着一条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前行。”
这次巴黎奥运之行,早已不是这支团队第一次从事大型综合性赛事的信号制作工作——2010年广州亚运会棒球、垒球项目,2011年深圳大运会排球项目、2017年天津全运会排球、网球等项目、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足球、保龄球项目,2019年武汉军运会足球项目,2019年山西青运会排球项目,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团队里甚至还有4—5名老成员参与过08年北京奥运会的转播工作。
“在国内体育赛事信号制作团队里,我们的队伍是相对来说很稳定、成熟的一支力量,成员们大多都有十几年乃至更长的赛事信号制作经验,已在一起配合多年,参与过大量赛事的信号制作。正是有了这种厚积薄发,我们才能在巴黎奥运上显得游刃有余,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张灏说。
经年累月的团队磨合,带来的是高度的默契和高效的沟通。就像本文开头描述的那样,有时导演只需要发出“换!”“转!”“变!”等简短指令,甚至只需要发出一声“嗨!”“诶!”等语气词,无需多言,摄像就立即明白自己该去捕捉怎样的画面,屏幕前的编辑也能立即明白该切换怎样的场景。
“这样的默契,并不是每个团队都能轻易做到的。体育赛事瞬息万变的特殊性,意味着当比赛进行到最紧张的时刻,往往来不及详细说明。想要实现最佳效果,就需要有一些默契在。”李刚说,“这种默契来自经年累月的配合,来自我们平日里几乎每周要开的业务研讨会的磨合。奥运期间,我们在乒乓球赛场得到了国内兄弟单位同行的称赞,肯定了我们团队成员间的默契程度。”
“默契”与“沟通”,也是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信号制作团队成员们在复盘奥运信号制作工作时,提及最多的两个词。
“所谓沟通,一方面是团队与外界单位的沟通,一方面是团队内部的沟通。这是团队首次参与境外奥运会比赛项目的信号制作工作,奥运会有标准化的信号制作工作流程,这是需要我们通过充分沟通去适应的。”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信号制作团队导演助理张宗浩说,“同时,对奥运会这样全球参与的盛大赛事,我们还需克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做到高效协作。”
李刚介绍称,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由全球最大的电视转播服务公司NEP新加坡公司负责技术设备服务。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信号制作团队在比赛场馆与外国技术团队进行了高效的工作对接及设备联合调试,克服了与国外技术人员的交流障碍并互相适应工作习惯,很快便完成了对接工作。赛事结束后,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乒乓球项目制作经理Tomas Lewis称赞了这支来自天津团队的专业性。
记者手记
初秋九月,距离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信号制作团队从巴黎返津已过去整整一个月,但这支团队仍然“不得闲儿”。最近几天,很多成员赶赴浙江绍兴,参与到2024年U23男子棒球世界杯的信号制作工作中。
这支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的团队,似乎永远抱有着对体育赛事信号制作的热情和动力。很多成员习惯了飞到世界各地倒时差的生活,无论如何舟车劳顿,到了赛场,架起设备,立刻就进入工作状态。用李刚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内卷,我们专门外卷”,而且这“卷”要卷得出名堂,卷得出专业性。
很多团队成员自己就是不折不扣的体育迷。在巴黎奥运期间难得的休息日里,慢动作编辑王赫和程姗来到了乒乓球赛场,以普通观众的身份感受纯粹的体育魅力。“欣赏比赛时的大家和工作时冷静、专注的样子很不同,大家会大声地加油助威,感受快乐。”王赫说。
热爱和专业性,在这支团队身上自然地结合在了一起。李刚分享了这样一桩趣事——从事这份工作多年,李刚笑称自己多少患上了“职业病”。他是英超联赛曼联足球俱乐部的球迷,曾先后三次去过位于英国曼彻斯特的曼联主场——老特拉福德球场观赛。他说,每次一走进球场,他会条件反射一般扫一眼现场所有的摄像机机位和滑轨的布置,然后在脑海中快速想象着,这样的布局能实现怎样的赛场画面,有哪些做法能借鉴到自己的赛事信号制作工作中。
“我们一个团队的人坐在一起,往往是三句话绕不开业务。大家开玩笑说,自己不是在干业务,就是在聊业务。这种精益求精的意识,让我们站上了奥运的舞台,也让我们一直‘在路上’。”李刚说道。
(津云新闻记者 侯沐伟)
责任编辑:景焯
网址:【特稿】你不知道的奥运故事——这些奥运乒乓经典战,出自这支天津团队的镜头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64378
相关内容
奥运英雄!樊振东:从乒乓少年到奥运冠军的非凡征程!国乒与球鞋赞助商再度携手 将穿美津浓三战奥运
巴黎奥运经济盘点|奥运营销大战72个品牌排出座次,这些黑马选手被错过
奥运特稿: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背后的故事
乒乓球队关系很乱?乒乓球队龌龊事
深入了解乒乓球运动员——王曼昱的传奇故事
陈梦(中国乒乓球运动员)
韩乒奥运阵容全出炉,女乒却给国乒长脸,国乒奥运名单也快了
奥运会乒乓决赛,任嘉伦一天多次动态,自曝与樊振东和陈梦的关系
肖战(中国乒乓球队原运动员、现教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