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2024年财报:关店、调改,难掩行业阵痛

发布时间:2025-05-08 22:39

新浪财经

原标题:商超2024年财报:关店、调改,难掩行业阵痛

1

商超财报不容乐观

审视2024年上市商超的财报,营收和利润双下滑几成行业常态。

《灵兽》统计,11家上市商超——包括永辉超市、中百集团、联华超市、步步高、家家悦、红旗连锁、三江购物、国光连锁、利群股份、高鑫零售以及*ST人乐——中有8家营收同比下降。

具体来看,高鑫零售的处境尤为艰难。其营收跌了13.3%,净利润更是直接从上年的盈利7800万断崖式跌至亏损16.68亿。关店止损、保供业务退潮、消费疲软等,这些理由或许充分,但结果却并不理想。

永辉超市同样未能逆转颓势,2024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6.39亿元。中百集团则陷入更深泥潭,营收同比下滑10.81%至104亿元,净亏损扩大至5.28亿元,毛利率下滑、负债率飙升至82.91%,风险水平显著提升。

而*ST人乐的情况更加极端,营收几乎腰斩,大规模关店的后果直接反映在收入暴跌上。

即使在如此严峻的行业环境下,部分实现盈利的企业同样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国光连锁营收增长超11%看似亮眼,但净利润却暴跌超八成,仅剩267万,扣非后更是亏损千万,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境地;家家悦营收微增,净利却在下滑。三江购物营收微降,扣非净利润亦呈下降趋势。

这些现象无一不在昭示,行业整体主营业务的造血能力正在普遍减弱,赚钱变得越来越难。

但也有几抹亮色。步步高无疑是本轮财报季的*“惊喜”。不仅在2024年神奇扭亏(净利12.27亿,同比暴增165.18%),其2025年一季度的表现更是惊人,净利同比狂飙近5倍。虽然这其中有债务重组的特殊因素,但其后续经营层面的显著改善,尤其是门店调改,成为关键助力。

红旗连锁则凭借深耕西南市场与精细化运营,连续三年营收突破百亿,利润稳定且持续分红,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联华超市和*ST人乐虽然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大幅收窄,阶段性“止血”成效初显。

这些现象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行业大洗牌正在加速,粗放经营的企业正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马太效应加剧,只有那些敢于进行深刻自我革命、找准方向并具备强大执行力的企业,才可能在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搏得一线生机。

业绩压力都摆在那儿了,企业的*反应自然是——关店止血,门店调改。这成了最直接、最普遍的“规定动作”,是活下去的本能反应。

2

关店!调改!

当上市商超财报持续下滑,企业生存压力骤增,“活下去”成为行业普遍共识。由此,关店止损和门店调整成为大部分商超的现实选择。这些举措,既是应对短期亏损的必要手段,也折射出行业深层次的转型困境。

近年,很多超市选择关掉亏损门店或降低开店频率,这无疑是一场痛苦却必要的“断臂求生”。 有的上市商超一年关掉数百家门店,少的也有几十家。这波关店背后,是清晰的“断舍离”逻辑——砍掉持续流血的“负资产”,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能打仗、有希望的阵地上。

效果有没有?有。联华和*ST人乐亏损的收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对于那些背负沉重历史包袱的企业而言,甩掉一些亏损门店,至少能缓解资金压力,为后续调整赢得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关店仅仅是“止血”,远非“造血”。它带来的营收萎缩是必然的代价,*ST人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如果存量门店的经营效率不能得到根本性提升,那么关店之后的路,可能会更加崎岖。关店,更多是为下一步的深度变革——门店调改,铺平道路。

门店调改的热潮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学习“胖东来”模式,几乎成了行业现象。从服务细节、商品陈列,到管理模式、员工激励,一时间,“取经”队伍络绎不绝。

步步高在门店调改方面持续推进,2024年和2025年初部分门店销售和客流有所提升。企业官方表示,门店调改涉及商品、供应链、服务和激励等多个层面,效果在部分门店已初步显现。

除步步高外,其他企业也在积极推进门店调整。永辉超市完成了31家门店的改造,但由于企业规模庞大,门店调改的成效在短期内仍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而中百集团则采取自主调改与多业态发展并举的策略,积极布局便利店、社区食堂等新业态,尝试构建多元化的社区商业生态。高鑫零售方面,将部分关闭的大卖场转型为M会员店,希望借助新业态探索新的增长点。

虽然会员店目前对整体营收贡献有限,但企业在新赛道上的尝试,为未来可能的转型积累了经验。

当然,如果调改仅仅停留在表面功夫,而没有深入到商品结构优化、供应链效率提升、组织管理变革这些层面,那么调改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对于高鑫、永辉、中百这些行业巨头而言,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店和调改只是其中的环节之一。要真正实现“强身健体”、重塑竞争力,必然需要更长时间的阵痛和更深层次的自我革命。

3

“商品力”和“运营效率”

关店止损、门店调改,这些只是商超行业应对压力的基础动作。真正决定企业未来走向的“下半场”已经到来,核心有两点:商品力和运营效率。

商品力是重中之重。过去靠品牌商供货、当个“渠道平台”就能舒服赚钱的日子,彻底结束了。货架高度同质化,线上线下选择泛滥,消费者需要理由才会买你的商品。这个理由只能是:你得拿出点真东西——要么是别人没有的*货,要么是品质靠谱、价格还让你心动的实惠货。

因此,自有品牌被推到了这场商品力革命的前沿,成了各家押注的关键棋子。逻辑很清楚:自己定义产品,绕开中间环节,既能做出差异化,又能多赚点利润。

各方动作来看,步步高以“BL”自有品牌为抓手,主打高质价比战略,结合全球直采与供应链优化,部分自有品牌商品如可生食鸡蛋已实现快速放量;永辉则提出打造“百个亿元级单品”,联合供应商深度孵化,意图通过规模效应和供应链绑定,形成自有品牌矩阵;中百集团则侧重于“明星单品”、“堡垒单品”开发,并继续强化鲜食加工领域的传统优势,提升商品吸引力。

但把自有品牌做成功,绝非易事,坑也深不见底。

不少零售业内人士评价,这是一场对企业综合实力的极限考验。市场上多少所谓的“自有品牌”,不过是找个低端代工厂换个包装?这种“伪自有品牌”除了短暂拉低价格,对提升品牌形象、培养用户忠诚度,效果有限。

更要命的是供应链,这才是自有品牌的真正命门,绝非所有企业都能玩得转。选品、研发、品控、库存、物流……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灾难。这需要强大的整合与管理能力,需要持续的投入和专业的积累。

此外,商品差异化同样面临挑战。行业内模仿速度极快,企业唯有持续创新、加大研发与品牌投入,才能保持自有品牌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但仅有商品还不够,运营效率跟不上也是白搭。在租金、人力成本不断攀升,行业利润薄如刀片的现实下,高效率就是企业的生命线,是盈利的基础。这意味着必须在成本控制、流程优化、库存周转等每一个环节做好精细化管理,从牙缝里抠利润。

而效率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步步高通过关停低效门店、聚焦核心商圈,提升单店坪效,同时在采购、能耗等环节狠抓成本,部分门店坪效提升已超四成。三江购物则加大数字化投入,通过系统化改造提升门店管理和库存周转效率。

总结来看,中国商超行业的竞争格局已彻底改变。规模扩张和渠道红利已成过去,商品力和运营效率成为决定企业存亡的核心变量。市场洗牌加速,只有那些能够持续打造独特商品、深耕自有品牌,并把运营效率做到*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凛冬已至,未来属于那些真正回归零售本质、苦练内功的“实干家”。

视频直播美图博客看点政务搞笑八卦情感旅游佛学众测

网址:商超2024年财报:关店、调改,难掩行业阵痛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66327

相关内容

亏损超14亿关店232家 永辉超市转型陷阵痛|直击业绩会
2024北京商业年度调查
对话陈立平:“调改”引领变革,未来商超“多品种少量”及专业化
商贸零售行业周报:百联ZX创趣场引领变革探索,二店造趣场开业在即
2024 全球时尚行业发展与品牌调研报告|商派
绝味食品业绩下滑门店缩减:被券商下调盈利预测,行业承压显著
2024企业新媒体品牌矩阵研究报告.ppt
2024企业新媒体品牌矩阵研究报告
2024年酒水品类分析:行业调整期 电商成为关键增量
2024年娱乐行业分析报告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