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演值”优化艺人资源,爱奇艺《演员的品格》能否为影视制作公司持续输血

发布时间:2025-05-09 07:51

2018年对整个影视行业来说,是冰与火并存的一年。大环境方面,一边是播出平台与制作机构联手遏制明星高片酬等行业乱象,一边则是大量热钱纷纷离场,行业进入自我修正的调整期;内容方面,一边是精品化成为常态,网台趋于同步,一边则是IP失灵,产业亟待创新;话题方面,一边是去流量化、偶像化趋势明显,演技、艺德被重新唤醒,一边则是优秀行业人才断层严重,新人锻炼机会及成长渠道狭窄,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

视角再缩小,以影视制作公司为例,在演员天价片酬、内容注水、收视率造假等行业问题的影响下,尽管有精品出现,但2018年影视作品整体表现平平,加之经济下行,内容赞助商锐减、跨界定增被叫停、融资难度加大,经营遭遇困境甚至面临倒闭的影视公司不胜枚举,寒冬论在行业内甚嚣尘上。

但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也有一些新人演员及由新人演员领衔的作品,凭借过硬的演技和优质的内容赢得口碑与市场的双重认可,为深陷迷途的制作行业撕开了一条口子。

其实,越是行业寒冬,从业者越需要沉下心来磨练好作品,才能怀揣信念迎接春天。而演员作为与大众接触最直接的行业前端资源,已经在这一轮的行业调整中获得了成长,小鲜肉热潮褪去,演技派逐渐回归。行业需要新面孔,更需要挖掘新面孔的舞台。正如最近在爱奇艺独家上线的年轻演员品训节目《演员的品格》,正是聚焦新人演员行业,旨在重新定义新人演员的“演值”和“品格”。当然,现在就给一档刚上线的节目下定论为时尚早,但站在产业端的视角来看,节目对制作公司乃至行业起到了良性发展的推动作用。

“天价片酬”,

制作公司是助推者还是受害者

在《娱评》看来,影视行业无论是否经历了真的寒冬,制作公司单纯依靠“流量明星”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时代都已经终结,更可怕的是,他们自身正在受到这一怪象的反噬。

政策层面,2018年广电总局出台多项政策,“去明星化”成为行业热词,确切来说,流量明星与演员的路径开始分化;用户层面,流量明星在今年也遭到严重诟病,其作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影视作品因为选用演技欠佳的流量明星而遭遇收视、票房的滑铁卢,背后的制作公司自然也亏得一塌糊涂。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中国影视制作行业正处在一种非理性的恶性循环里。流量明星在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里拥有强大的号召力,一些播出平台甚至会指定明星,天价购剧。制作公司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多以流量明星为卖点,于是出现了制片方哄抢流量明星,流量明星以及经纪公司坐地起价的现象,天价片酬现象愈演愈烈。

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在2018年尽数显现,明星片酬几乎占据了影视剧预算的一半,有些甚至达到70%以上,这就意味着编剧、导演、服化道、后期制作等方面的费用被极大压缩。空洞乏味的故事、粗制滥造的内容,很多在播出前备受期待的作品除了空有明星阵容外,已身无他物。

但扭曲的审美一旦开始被拨正,就会产生连锁效应,一切的改变都让业界猝不及防。2018年流量明星几乎集体失效,这让整个制作行业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影视项目的策略和市场定位。

《娱评》认为,在这个名利场里,制作公司是受害者,可也是参与者。随着政策收紧以及用户审美需求的提升,这条利益链条已经被打碎。对制作公司而言,想熬过这个冬天就必须做出调整,回归理性、找回初心,从创作的起点再次出发。

“破”与“立”,

优质新人能否成为制作公司的福音

近两年,流量明星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点燃庞大粉丝群体热情的同时,也让影视制作行业呈现出诸多畸形现象。当用户开始审美疲劳、当内容开始不忍直视,一场行业内自上而下的修正已悄然发生,而“去明星化”则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为项目选到适合的新人演员?在《娱评》看来,制作公司们既要有所“破”也要有所“立”。所谓破,就是要在合理范围内抛弃流量,大胆起用新人,在给新人以机会和成长空间的同时,将资金花在刀刃上;所谓立,就是要与上下游建立系统的演员引进机制与内容合作机制,将演员与流量明星进行有效区隔,助力内容创造做到“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

好在对制作公司来说,这场关于人才的革新他们并非孤军奋战,以爱奇艺为首的视频平台不仅在自制剧上大量采用新人,年轻演员品训节目《演员的品格》更是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选拔、培训体系,为制作公司输送大量优质新人演员。

客观讲,随着用户审美的提升,大众对演员演技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正是演技类节目能够受到市场欢迎的重要原因。进入2018年,以考核演技为主的综艺节目数量更是持续攀升,但其中绝大多数仍停留在演技竞技层面,且参与嘉宾多有一定知名度。

应该说,对于新人演员规模化、专业化的选拔和培训,此前综艺市场是缺位的,而《演员的品格》则有效补足了这一短板。打破以往重技能、轻品格的节目模式桎梏,该节目不再片面追求“声台形表”的眼球效应,而是通过全面深入立体化的培养与训练,在培养新人演员时更加注重演技与品格的复合打造。

在《娱评》看来,《演员的品格》于新人演员而言最大的价值有两点:其一,围绕演技、品德等职业素养重塑用户对演员职业的正确认知,让大众了解这一行业以及这份职业背后的辛酸与专业度,用用户审美水平的提升倒逼行业升级,给新人演员以更多机会;其二,提供更多平台,挖掘更多有潜力的新人演员,并通过成体系的培训系统帮助他们成长。

新人演员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观,对制作公司而言,“破”也就不再是一句口号,不同类型新人的大量涌现,可以让制作公司在不同项目中的选角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随着节目热度的不断攀升,新人演员将得到来自用户和市场层面的更多关注,资金方也会更加聚焦这一群体,新人演员成长轨迹更加健康、科学的同时,选用这些新人演员的制作公司也可以获得反哺。

此外,“综艺节目和真人IP剧”高度融合的模式,也实现了新人演员、视频平台与制作公司的三赢。通过节目选拔、培训、输出优质新人演员,之后再为这些新人演员拍摄定制IP剧,这一模式将实现节目IP、演员IP、内容营销的价值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制作公司的“立”也便真正立了起来。

在“破”与“立”中,制作公司不仅选到了优质的新人演员,其更良性的资金配比,也将使得制作行业的投入产出比回归理性范畴,由此催生出更多精品佳作。而新人演员商业价值的快速提升,也会助力项目及制作公司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行业地位,最终实现影视制作行业的良性发展。

为青年演员“打样”,填补人才断层,

打通影视行业“任督”二脉

国内影视圈,流量明星开挂应该是从2014年左右开始,而在此之前,“好看的脸”绝非是艺人可以一路畅通的通行证,所以即使近两年流量明星最当道,国内并不缺乏有演技有颜值的中老年演员。换言之,演员的断层主要集中在青年,很多有演技的青年演员很难出头,机会寥寥。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演员的品格》为优质年轻演员打开了一扇窗,并通过严格选拔、系统培训、专属定制,推动新人产业发展;以演员演技及可塑性为评价标准,传递正确的演员品格,为行业树立正确导向,为青年演员“打样”。同时,借助节目为行业输送大批高“演值”人才,为产业链各方提供更多优质的选择,培养行业及用户驱逐劣币的能力,有效填补青年演员的断层,最终助力产业链上下游的健康良性发展。

在《娱评》看来,《演员的品格》于产业链的价值可概括为五点:其一,重塑大众对演员职业的认知;其二,为新人演员提供成长的平台,提升新人演员出道效率;其三,新人演员的成长,使得制作公司可以更多起用新人,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制作,优化投入配比;其四,经纪公司获得更多宣发渠道,盘活平台艺人资源,使得公司实现更高效运营;其五,播出平台在有限的购剧经费里,可选择更多、更优质的作品,以满足大众对内容的多元化需求。

如果说《演员的品格》是以产业视角在构建一档节目,那对爱奇艺来说,这档节目便是其整合、打通产业链的其中一步。

《娱评》不妨来简单复盘一下爱奇艺近两年的网综发展图鉴,从《中国有嘻哈》到《热血街舞团》,再到《偶像练习生》《国风美少年》,爱奇艺在打造不同领域的新人方面始终不遗余力且招招到位。

通过优质内容构建的节目矩阵,在为影视行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之外,爱奇艺还针对新人面临的困境进行了产业布局及优化,构建起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扶持体系。如平台此前发布的针对影视项目的“海豚计划”、针对制片人和导演的“幼虎计划”,以及选拔优秀艺人的“天鹅计划”,覆盖了影视创作链条最核心的三个环节。而且三个计划是相互承接的。“幼虎计划”里的制片人以及从“天鹅计划”里走出来的年轻演员,都可以进入到“海豚计划”的项目里,实现了网剧生产的全产业链开发。

正如爱奇艺此前的战略愿景,为了推动中国娱乐行业的可持续性、良性发展,平台正在借助自身庞大的娱乐生态系统,为影视行业进行着诸多有益的加法尝试。

网址:用“演值”优化艺人资源,爱奇艺《演员的品格》能否为影视制作公司持续输血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75463

相关内容

一线明星演艺资源全球最大广告公司影视广告制作拍摄公司
传爱奇艺将与《雪豹》制作公司华策影视成立合资公司
一线明星演艺资源著名的影视广告公司国内知名影视广告公司
影视公司“联姻”视频网站成为大趋势,爱奇艺“百部大剧”又折射出什么行业信号?
爱奇艺一季度实现扭亏 长视频能否靠“开源节流”翻身?
爱奇艺与新文化“联姻” 砸10亿布局影视制作
2024明星出场费报价表,商演明星价格揭秘:明星经纪人公司的资源优势与策略
演员葛优否认持股南都电源
北京新秀影视公司招募签约艺人招募演员出道
微博演员扶持专项青云计划启动 为优质演员赋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