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营销与运营实战手册》笔记

发布时间:2025-05-09 20:43

《社群营销与运营实战手册》笔记

当人们因为同样的兴趣爱好,因为相同的身份情感,基于一致的物质、情感、痛点需求,在群主的号召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社群。在这里,人们相互交流各自的信息,互相满足自身的需求。

熟人聚集的社群,既能满足消费者的选购需求,也能满足商家的营销需求。

第1章 社群构建:营销池塘你值得拥有

电子商务逐渐取代传统商业模式,粉丝经济迅速推动社交平台变现,而社群则是“粉丝经济”的升级。

社群,其实并非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才产生的新概念。它本是社会学和地理学上的概念,广义上指“在某些边界线、地区或领域内发生作用的一切社会关系”,在人类社会中,就是指一个有相互关系的网络,诸如亲人、朋友、“麻友”“玩伴”等社会群体。

从形式上来看,社群确实表现为微信群、QQ群、微博群等形式;但从本质上来看,社群是以某一属性,将一群人集聚在一起。这一属性可以是共同兴趣,也可以是组织者个人魅力,或者是产品等。

在以社群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中,商家可以利用好的内容吸引用户,并将用户聚集在一起形成社群。在社群的运营中,不断扩大社群规模,并不断获得用户信任,最终将其转化为消费者,完成商业变现。

在社群中,商家可以与每个用户建立信任关系,因为这个社群的主题必然与商家的产品密切相关。

无论是“用户为王”,还是社群电商,其本质都在于培养用户成为企业、品牌的粉丝,并让其帮助自己主动推广,从而形成更具价值的流量来源。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就离不开信任关系。

消费者正在变得懒惰,他们需要商家将产品、服务“投喂”到面前;但与此同时,消费者也正在变得勤快,他们愿意将消费体验随手发到朋友圈里。正是因此,社群粉丝才具有撑起电商半边天的力量。

借助构建社群并维护社群关系,即使无法引爆正面传播,也能够尽可能避免负面传播。

“网红”不再是简单的网络红人,而是代表了关注者的需求,以自身的形象和品味引导关注者的“领头羊”。

在社群粉丝经济模式中,在社群用户与品牌的高强度互动中,两者之间也得以实现情感链接,让原本的商业气息中融入了不少的人情味。

作为社交时代催生的新型经济模式,粉丝经济和社群经济在本质上都是通过与用户直接互动,获取关注度、转化度和传播力上的成功。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之间,只是在侧重点上有所区别:前者侧重于“明星”的塑造,后者则在于对社群用户的长期运营。

第2章 社群“大招”:如何坐拥百万社群用户

必须牢牢掌握住“社群四要素”,分别为兴趣同好、身份情感认同、物质价值、痛点需求解决。

①无论是陌生人之间的社交,还是社群吸收用户,最适合的切入点正是兴趣同好。

②通过提升用户的幸福感,让社群用户获得身份情感认同。根据目标用户的定位,将社群打造成一个高格调账号。如此一来,社群既能起到引导用户的作用,满足用户期待,吸引更多用户;同时也能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帮助用户定位,提升外在形象。在让用户获得身份情感认同的进程中,群主占据相当重要的部分,但更重要的则在于社群的群体描述:通过与部分人共同关注某个明星、话题、文化,用户能够与该群体共享身份归属。

③在消费者越发理智的今天,单纯的情怀并不足以吸引大量用户的加入,社群必须展现出相当的物质价值,才能更加快速地吸引更多的社群用户。要不断优化自身的产品,让其符合社群用户的需求,以免用户的持续流失。极致服务涵盖物质价值和服务价值,能将客户的需求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奖品激励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物质价值体现。

④在痛点思维下,商家要做的,并非研发产品之后投入市场,而是研究市场之后开发产品。针对用户的痛点需求,如果企业能够给出解决方案,自然能够让用户找到关注你的理由。

在社群经济时代,想要真正掘金,单纯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社群用户是否足够精准,是否能够创造最大的效益?

想要获得更加精准的社群用户,你就要为社群用户提供更多的干货。所谓干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社群用户需要的有价值的内容。干货的关键点有二:其一是需求,其二是价值。

借助社交平台,根据企业的核心文化,推出一些初步的产品和服务,并借助各种大众需求,以吸引一些初级用户,形成粉丝池塘,进而精准吸粉。最精准的社群用户,才能为你带来需求的信息,从而构建社群的自身定位。在社群粉丝经济中,你需要服务的对象必然在你的社群当中,而这必然是一个小众市场。基于自身品牌、产品或服务的属性,每个企业的画像重点都有所区别,目标用户画像,通常涵盖这样几大要素:性别、年龄、收入、职业、文化水平、地域等。

在社群内部,每一次发送干货,都应当引起一次互动高潮。如果你持续提供干货,必然会导致社群用户的疲劳,你必须控制节奏才能够将用户牢牢地黏在你的社群之中,并确保每一次推出干货,都足以引起社群用户的兴奋。

社群必须维护好社群用户的利益,切身考虑用户的痛点需求,照顾用户的个性,并给出尽量完善的解决方案。

当社群尽心满足用户的物质、精神需求,将之真正当作“家人”时,用户当然也会甘愿为社群创造价值。

给用户加入社群的合适理由,为精准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干货,是提高社群用户数量和质量的“正”。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打开社群局面,也离不开一个“奇招”——培养种子用户。

所谓种子用户,其实也可以称为“天使用户”:在社群运营初期,你的产品或服务必然还不尽如人意,但这群用户或看中你的服务理念,或折服于你的个人魅力,愿意关注你,期待你的后续发展。

在吸引到初级用户之后,你必须立刻向其推送预定的内容,从而留住种子用户,并借此“洗掉”非目标用户。

设计出某条质量优异的推广内容时,你就要找到同主题的“大号”,与其洽谈合作,让他们帮你转发,进而引发大号粉丝再转发。

内容的互推,也能够提高内容的阅读量,借此也能够有效冲击热门话题榜。

举办让用户可以找到“存在感”的活动,并让用户进行讨论、分享和炫耀,这是获得用户认可的重要手段。

每一次创造新奇之后,你都不能止步,要不断为用户创造更多的新奇,在一波又一波的热点话题中,将你的社群推向巅峰。

在产品立项后不着急马上进行研发,而是确定一类人的痛点需求在哪里,然后想办法找到方案解决它。只要确定了这一痛点需求是可信的,那么,无论如何,相应的产品或服务都值得开发。

第3章 成“家”立“业”:构建社群,给用户一个家

在社群经济中,我们要关注每个用户的需求。

针对不同的社群平台,具体运营方式也要有所区别,但其核心本质却相同,即为社群用户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使用户得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在一个社群中,你必须设置管理员、客服、营销、技术四大职能岗位。管理员负责对社群的整体运营,客服负责解决用户的各种问题,营销负责向社群推送各种内容,而技术则负责社群运营的技术问题。

鼓励核心用户担当“社群团团长”,交给他们构建分群、吸收用户的任务,让他们帮助你进行辐射管理。当然,想要核心用户做好这项工作,相应的激励和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其实不在于其中的物质收益,而在于社群的身份价值。

社群是给予用户身份情感认同的最佳方式,在社群用户的相互交流中,社群成了一部分同好的小圈子。而在这个小圈子里,用户追求的并非高人一等的身份等级,而是独特的身份价值。

一个能够长期生存的社群,必然具有一个足够稳定的内在生态模式。为了将用户凝聚在一起,你必须在群里至少安置一个活跃的灵魂人物。这样的人物可能是活跃分子,也可能是围观者,他可能会身兼思考者等角色。在活跃分子活跃群内氛围,思考者提供深度内容、维持群内管理时,围观者也会参与进来,从而使环形社交群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在社交群的运营中,你需要塑造好思考者的角色,从而对社群进行管理和引导;与此同时,要吸纳更多的活跃分子,以保证社交群的良好氛围。

在社会学中,有一个著名的“150 定律”,即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大约是150人。

线上与线下是社群运营的两条腿;只有当两条腿以统一的节奏迈步时,社群才能大踏步前行。

社群群主聚拢用户的7个方法:①及时互动,以平等身份对话;②征集意见,打造参与感;③增加曝光度,保持神秘感;④策划创意活动,创造新鲜感;⑤分化社群,让粉丝建立“小圈子”;⑥社群借势,互换用户;⑦群主魅力与内容干货持续输出。

第4章互动为王:以互动链接情感,以情感变现商业价值

以红包为中心的互动,可以用来引发巨量传播,可以用来调剂社群关系,但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你必须重视以内容为中心的互动。

如果没有优质内容作为支撑,你的互动不仅无法取得效益,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

以内容为中心的互动需要:

①前期策划,需要明确此次互动的目的与目标。在设定好目标之后,策划团队就要以此找到品牌的核心亮点,在展现品牌文化和形象的同时,迎合社群用户的喜好和需求。

邀请部分忠实用户先行体验,激励用户成为铁杆粉丝。

②中期运营,确定了社群的互动模式之后,就要确认所有用户都可以体验到。你必须明白,所谓互动并非单向的传播,而是双向的交流。因此,当你想要以互动链接情感时,就要确保所有用户都能够参与进来。与此同时,你也要注重对内容的把控,以免用户的创作失控。

全员互动、内容把控。

③实时调整,节奏调整、模式调整,对每次内容互动的参与度、活跃度、贡献度进行考量,经综合分析发现下滑趋势之后,就要组织一次调研和调整。

社群经济模式的商业价值,以用户的信任和忠诚度为基础,具有社交、传媒、商业三重属性。

只有以互动链接情感,社群的商业价值才能由此变现。

在社群互动中,你必须谨记社群经济的商业逻辑:只有更加强烈的情感链接,才能让你获得用户的信任,进而变现商业价值。

如何获得用户的信任:

①做个独特的人,谨记自身的社群定位,不断强化自身的品牌属性。

②做个有温度的人,必须保持与用户的近距离交流,让用户感受到你的温度。

③保持群主的魅力,缺少了群主的魅力,社群就会变成一个冷冰冰的存在,既缺乏权威人物,也难以形成凝聚力。

组织各种游戏互动,加速社群的情感链接。

①设计社群专属小游戏,寻找合适的小游戏、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定制。

②开发自有H5游戏。

社群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标志,就是具有多高的人气,也即社群用户的数量和社群的规模。为了推动人气的积攒进程,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互动则能够让用户的人际关系变成社群的人际关系,让社群的商业价值迅速增长。

①身份认同是人际关系的核心:正式的入群仪式、激发羊群效应。

②人际关系互动要注重层次感:抓住原点、拐点和爆点;人际关系互动的着力点;

第5章 活动定位:高质量活动才能沉淀用户

社群活动是社群营销和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你才能调动用户的参与热情,让用户在高参与、强互动中体验到社群文化,并乐在其中。

任何社群活动都有自身的主题,如周年庆、社群节、特卖会等。只有确定了活动主题,才能由此展开活动策划,吸引用户参与进来。

精准定位用户需求,定制主题活动。①明确用户的空闲时间②分析用户的消费时机③抓住用户的最大需求

社群活动的内涵极为丰富,精准的定位、新奇的创意、用户的参与和互动等都需要一个良好运转的社群运营团队作为支撑。当你感到力有未逮时,不妨考虑保持开放利他的社群属性,在用户、友群、“金主”的助力下,以高质量的活动沉淀社群忠实用户。

第6章 善于做“人”:让用户触摸到社群的个性

社群想要成功,你就要善于做“人”,让用户触摸到社群的温度。

三个话题:创业经验、产品研发、时事评论。创业经验是为了展现你的个人魅力;产品研发是为了提升品牌的关注度;时事评论则是让你更“落地”。

在社群经济下,在社交平台的信息传播下,作为群主,你或许可以尝试自己做企业或产品代言人,以更低的成本创造更大的效益。

为了让社群突破群主的影响范围,你就应该在塑造好社群的文化基调之后,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在开放共享中,将更多的用户纳入到社群中,只抓社群管理,让社群在用户的自主互动中,实现社群价值的大幅提升。

在社群经济中,社群的基本属性就是对某一共同属性的认可。但在这一属性下,当社群内用户数量到达一定规模时,社群内部也会自然分化出各种小圈子。

第7章 玩才是大事:参与感让社群用户更活跃

用户之所以聚集在一起,更多是因为他们拥有相近的兴趣爱好,也就是说——觉得好玩。好玩,也是社群活动的重中之重。

成就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其激励效果也更加持久。通过赋予用户成就感,能够让用户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群活动中。因此,在社群运营中,你可以融入等级、勋章之类的概念,将社群活动纳入一种养成系统之中。

第8章 社群品牌化:给社群一个体面的“门脸”

所谓社群标识,你可以将之理解为社群标签,这些标签能够彰显社群的独特性,也能够提升社群的辨识度。

为社群定制产品,设计一种社群专属的限量版产品,从而以实物为用户添加标签。

在社群运营时,你必须努力塑造出一种情怀,而这种情怀则需要通过你的产品具象化。情怀不仅能够提高你的产品附加值,更关键的在于,它能够形成天然的社群区隔,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并沉淀于此,而同类社群则难以在其中“打鱼”。

十个人知道不如一个人喜欢;因为那个喜欢的人,会主动将你的社群传播给十个人知道……在这样的传播中,社群品牌自然能够形成。

第9章 精细化运营:如何构建社群生态圈,变现商业价值

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反馈渠道,而你的客服在收到用户的反馈时,也要第一时间给出解决方案。

定期检索相关的关键词,如品牌名、企业名、产品名等,在发现用户的意见、批评时,主动进行回复,并给出解决方案。

在设计激励机制时,你就要注重采取积分、金币等虚拟奖励。除此之外,对于表现优异的用户,你还要给予荣誉、勋章等精神奖励。

作为群主或管理员,你也要尽量**分享干货,或解答用户疑问,起到带头作用。

在构建社群生态圈时,除了追求自身商业价值的变现,你也要努力让每位用户都能受益。

网址:《社群营销与运营实战手册》笔记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085171

相关内容

《社群营销与运营实战手册》笔记
社群营销与运营实战手册
《社群营销贴吧微信微博等社群定位构建运营及方法技巧案例分析实战应用手册电子商务广告营销淘宝微店用书》 【简介
浅谈自媒体运营营销与社群营销运营的裙带关系
《私域社群营销:从引流到变现运营实战 电商私域引流变现运营电商直播社群运营粉丝转化看这本就够》 【简介
打造社群粉丝运营,实现精准营销策略
微博KOL营销实战手册
社群营销
如何做好社群营销?
社群营销定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