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 ——《小窗幽记》
世人常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有钱人永远不会觉得自己钱多,有权的人总想着手里的权利更大,人的贪婪是个无底洞,永无止境。
就像积德行善,这本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但若是不计代价地去帮助别人,恐怕会适得其反,容易滋长受助人的懒惰与贪欲。
中国也有句老话叫“升米恩,斗米仇”,人的善举并不一定能换来对方的感激,有时候甚至会引起别人的憎恨。
早些年著名影视明星孙俪,就曾碰到这样的事,她资助的寒门学生,多年后写了封长信表达对自己“断捐”的不满。
这一事件让当时的孙俪,一下子处在了舆论的风口。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反咬恩人一口的学生,后来怎样了?
一、机缘巧合,孙俪资助寒门学子
2002年的初春,孙俪正在昆明拍摄自己的第一部大作《玉观音》。那年她还不满二十岁,只是个刚出道不久的新星。
工作期间,她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档报道山区贫困学生的节目,其中有一位名叫向海清的学生,他的情况很糟糕。孙俪看了之后很是触动,她决定帮助这位贫困生。
向海清来自重庆的一个小山村,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已经是个高一的学生了,由于经济原因,他正面临着辍学的处境。
如果没有人资助的话,向海清只能放弃学业去打工赚钱。巧合的是这则报道被孙俪看到了,她愿意资助向海清直到大学毕业。
因为当时孙俪年龄也不大,所以她特意跟母亲商量了这件事。得知有人愿意出资,向海清激动不已。
在他后来的长信中写道,当拿到邓阿姨,也就是孙俪的母亲汇来的第一笔捐款时,他整个人几乎是颤抖的。
当时他的脑袋里思绪纷飞,想了很多很多,连老师拍他肩膀的动作都没感觉到。对于一个几乎陷入绝境的人来说,雪中送炭,是一件多么让人难忘的事。
二、贫困生终圆大学梦,不满资助渐生分歧
在孙俪母女的资助下,向海清顺利地度过了高中三年,不过他第一次参加高考没发挥好,没法上个好大学。
得知这个情况之后,孙俪母亲并未终止资助,反倒特意打电话给向海清,让他再复读一年试试。
孙俪母女是打心眼里,希望这位贫困生能考上大学,有个好前程,她们不介意多资助几年。
终于,向海清在次年的高考中发挥不错,因为孙俪是上海人,所以她们母女建议向海清报上海或者北京的学校,希望他到大城市去历练历练。
最终,向海清被上海水产大学录取,这位寒门学子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不过直到这时候,他和一直资助自己的孙俪都没有见过面,甚至不知道对方是位明星。
向海清来学校报到的前一天,孙俪想着以后反正都在上海,不如跟他见一面,带他四处逛逛。于是孙俪母女都去火车站接了向海清,双方就这么见了第一次面。
这时候向海清才知道,原来资助自己的人是位明星,这着实让他感到惊讶。与此同时,向海清的心态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按照约定,孙俪每个月会定时给向海清汇五百块钱生活费。在那个年代,五百块足够一个月的日常开销,更何况向海清还是位家境贫寒的学生。
不过没过几个月,向海清就开始向孙俪母亲反映自己的生活费不够用,孙俪母亲也有些疑惑,这小伙子把钱都花在哪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向海清解释说,自己在学院担任学生会干部,需要经常打电话,一个月光电话费就得近一百块,某个月自己打疫苗又花了一百多元等等。
总之向海清每次要钱都会有各种理由,孙俪母亲劝他说,希望向海清不要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如果学生会的工作顾不过来,不如辞掉专心学习。
然而,向海清觉得孙俪母亲的态度有些过分了,他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向海清在后来的长信中说道,上大学之后孙俪母亲就开始对他有意见。
有一次讽刺他还不如家里的一条狗,因为至少狗听话。就这样,双方渐渐产生了分歧,大二那年,向海清的资助突然断了。
三、善因恶果,孙俪“断捐”身处舆论风口
孙俪母女决定停止资助之后,向海清心里很不痛快,他认为孙俪不仅伤害了自己的尊严,还说话不算话。
当初明明说好要资助自己直到大学毕业,现在突然断捐了,让自己的处境十分为难。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向海清找到了当年采访过自己的记者,随后就有了指责孙俪的六千字长信。
这件事被记者隐晦地报道了出去,不过他在报道中特意隐去了孙俪的名字,就连向海清的名字也改了。
然而即便如此,网民还是通过蛛丝马迹,发现了孙俪与向海清之间的事。一时间,孙俪的“假慈善”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愤慨,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她,此时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对于此事,孙俪无心过多辩解,直到向海清的同学站出来发声。
他们说,向海清平时的生活很奢侈,带女朋友出去玩的时候花钱很大方。而且他不仅接受着孙俪的资助,还占着国家给贫困生补贴的名额。
向海清生活并不算困难,但还时不时找借口问孙俪要钱,因为他知道孙俪有约定在先,而且她是大明星,有的是钱。
向海清的真面目,让网友们再次沸腾了,就连韩寒都发文称,“普通老百姓在市内连个大型犬都不许养,凭什么孙俪就能在上海养狼?”。
这一番暗讽,让网民们找到了宣泄的口子,迫于舆论的压力,向海清办了一年休学。
毕业之后,由于自己这段并不光彩的经历,向海清也没找到好工作,只能在一家小公司低调地活着。
结语
“帮人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这是中国流传了很久的一句老话。生活中对于他人的善意,我们应该心存感激,这是任何有良知的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
如果我们都把世间的善意当做是一种理所当然,那么这个世界必将陷入恶性循环。无论何时,不要寒了行善之人的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