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以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为例
90
China
Television
2014
业界视线
│
栏目主持
:
大木
——以《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为例
曹陆军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
分析及发展对策
曾有传播学者指出:
受众是信息传播的
“目的地”
,
是传播过程得以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所以了解受众的
心理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004
年湖南卫视的
《超级女
声》
节目一炮而红,
从而引领草根选秀节目在中国的电
视荧屏上走过了近
10
个年头。
从特征上说,
真人秀节
目最大的魅力在于其真实性。
因为真人秀节目一般是
由策划者制定一个游戏规则,
然后征募一些志愿者参
与游戏,
并通过电视镜头将游戏的全过程真实地展示
给观众。
而且这种真实性与普通观众的生活或经历比
较贴近,
能够满足观众主动选择的心理诉求,
因而更容
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因此,
一档优秀的真人秀节目,
首
先应该能够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
又如,
中央电视台的
装修类真人秀节目
《交换空间》
抓住了当前房价过高,
年轻人购新房时倾向户型小、
装修实惠但又不乏时尚
的特点,
实用性和观赏性俱佳,
广受好评。
一
、
从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火
爆
看受众
的
心理诉
求
2013
年初,
湖南卫视一档明星音乐竞赛真人秀节
目
《我是歌手》
一经推出便很火爆。
央视
-
索福瑞全国网
收视数据显示,
首期
《我是歌手》
的收视率达到
1.06%
,
居同时段节目收视率全国第一,
决赛阶段
《我是歌手》
的收视率已经大大超越了
《中国好声音》
。
2013
年
10
月,
湖南卫视又推出了在晚
10
点
“非黄金
档”
周播的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
《爸爸去哪儿》
,
首播当
日即以全国网收视率
1.1
力压同时段其他节目,
并且收
视率一路攀升,
到最后达到了
“史无前例的收视奇迹”
。
《我是歌手》
带热了整个
K
歌市场,
老中青三代人
都追捧这档节目。
《爸爸去哪儿》
这档亲子节目引爆了
一家三口看电视的热潮,
“有孩子的人在看自己孩子
的同时也在看别人的孩子,
没孩子的就看看别人的孩
子”
,
同时也让年轻人萌生了生孩子的念头,
这档节目
更是让
5
个孩子有了强大的粉丝团。
这两档节目均是以明星作为节目的主体,
节目的
走红与大牌明星效应有重要的联系。
明星效应下的真
人秀节目,
利用的是受众明星崇拜的心理。
特别是当观
众看到自己崇拜的明星站在台上比赛也会紧张、
看到
明星爸爸带小孩儿也会束手无策时,
其心理会得到一
定的平衡,
缩短了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一)
真人秀的心理诉求——
“真”
《我是歌手》
、
《爸爸去哪儿》
这两档节目都采用了
全程跟踪记录的制作方式,
把整个节目的流程都完整
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
使受众得到真实的现场体验。
《我是歌手》
每期节目一开始就是每位歌手对于此
轮选歌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感受,
路上歌手心情的特写、
歌手到达电视台与导演的谈话、
回到休息室等候、
彩排、
现场
500
位评审团进场、
比赛开始倒计时、
观众听歌时的
感动落泪、
评审团投票唱票、
评审现场采访、
公布结果
时各位歌手的忐忑,
一直到最后的歌手对自己名次的看
法。
整个节目流程呈现出真实而又流畅的效果,
特别是
歌手到达电视台所标注的时间,
增加了节目的真实感。
此外,
节目还同步交叉穿插每位歌手对选歌原因
的解释、
不安心情的表现、
现场彩排出现的状况、
歌手
对于歌曲的情怀等一系列单独采访,
让观众走近了歌
手。
为了让观众感受节目的
“顶级”
,
节目安排了包括
网址: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以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为例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07296
相关内容
“明星亲子互动”电视节目热播背后的社会学分析——以《爸爸去哪儿》节目为例论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成功要素
【编导论文】娱乐类节目在中国的发展(以爸爸去哪儿为例)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构成元素分析
浅析《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收视热潮
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的亲子教育启示
探析我国明星真人秀节目受众策略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浅析明星真人秀节目——以《跨界歌王》为例
《爸爸去哪儿》的叙事视角与策略研究
从产品经理角度看:湖南卫视亲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为何如此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