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娱乐IP全面爆发,粉丝经济助推市场多元发展

发布时间:2025-05-11 01:17

2015年,在IP电影高票房的持续助推下,中国内地总票房来到了440亿人民币的新起点,也使得中国大陆成了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票房产出地。年轻群体对文化娱乐的热衷,造就了粉丝经济的全面成型,文娱产业一时成了万人景从的市场蓝海。

2015年,在IP电影高票房的持续助推下,中国内地总票房来到了440亿人民币的新起点,也使得中国大陆成了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票房产出地。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80、90、甚至00后成为消费中坚,国人“买买买“的豪迈终于从传统的消费品行业转向了文化娱乐领域。

年轻群体对文化娱乐的热衷,造就了粉丝经济的全面成型,文娱产业一时成了万人景从的市场蓝海。正如“国民公公”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所言,在当前中国经济7%的增长背景下,娱乐业的增速已经连续六年保持在40%以上,娱乐业将成为最具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起码今后十年之内,收入都会处在大幅增长阶段,不管你原来学什么,进入这三个行业(娱乐、体育、旅游)就大有钱赚”。

粉丝经济走向成熟,明星IP+IP作品成吸金利器

偶像崇拜是寄居在每个人心中的一颗种子,但由于特殊的时代环境,直至上世纪80年代,这颗种子才在我国的娱乐行业开始发芽生长,因此,80后也成为了这颗种子真正萌发的第一批群体。从音乐到影视、从追星族到粉丝群、从磁带影碟到收视票房,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娱乐产业的偶像崇拜完成了从观赏迷恋到购买消费的蜕变,粉丝愿意且有能力为偶像买单造就了明星IP的产生,也成为了粉丝经济的基础。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话题“还星爷电影票”,在近些年来伴随周星驰标签电影上映一次次的成为热门,周星驰作为两代人的偶像,不仅是插在电影票房排行榜上的一柄旗帜,更是代表了粉丝对于偶像的信仰。

另一方面,文化娱乐作品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也逐渐产生成熟的IP作品,更有内容优质的作品,得到大量粉丝认可青睐,通过不断推出续作或相关产品从而自成IP。文化娱乐IP作品从根本上促成了粉丝经济结构的成熟,同时,IP作品在各种营销手段的带动下与明星IP走向融合,“偶像明星”参与IP作品成为最好的吸金方式。不论是赢得一片掌声的《捉妖记》、《寻龙诀》,还是遭遇满脸口水的《小时代》、《澳门风云3》,获得票房成功无一不是如此。

IP影视欣欣向荣,上下游市场默默无闻

当人们还在惊叹于内地票房仅用一年时间便从200亿级跃进到400亿级时,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向新的高峰迈出了巨大的一步。2016年伊始,以《美人鱼》为代表的春节档票房直线上涨,仅初一一天便几乎完成了以往一周的票房体量,新年首周即获得36亿的惊人票房,不仅刷新了国内记录,更是创下了全球最高的单周票房。而拉动票房疯狂上涨的三驾马车——《美人鱼》《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都与IP紧密相连。除已上映的IP作品外,传统文学IP《三体》、《爵迹》、《封神传奇》、《三少爷的剑》等电影改编计划陆续公布,网络文学IP《盗墓笔记》、《九州》、《择天记》、《斗破苍穹》等电视改编提上制作日程,IP影视市场欣欣向荣。

IP兴起于游戏领域,在影视行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而大多数IP影视作品又改编自文学作品,因此,IP具有与生俱来的产业链开发属性。完整的IP产业链包括了文学、动漫、影视、游戏、音乐、明星及衍生品等,几乎涉及到了整个文化娱乐产业,整个市场规模达到万亿级。在庞大的市场前景的引导之下,我国IP市场已初步具备产业链意识,文影游联动、明星参与、衍生品开发也成为大IP孵化开发的先期目标。

然而,就市场的现实情况来看,可以用一句俗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形容。当前IP市场除了影视市场一片繁荣之外,产业链的其他领域似乎有些沉寂。与IP影视剧收视与票房持续走高相反,由影视同IP改编的游戏,除《花千骨》外真正的成功者寥寥无几,相应的衍生品市场也是大片空白,取得不俗销售成绩的“胡巴”(《捉妖记》衍生品)、“大圣”(《大圣归来》衍生品)已是鹤立鸡群,即便如此也未能形成稳定长期的影响力。由于产权意识的缺乏与相关立法的滞后,位于产业链上游的文学、动漫市场深受各种盗版侵权事件困扰,IP开发交易也暂未形成系统模式。反观成熟的好莱坞体系,票房仅占据其收入的一小部分,三分之二来自周边衍生产品,还有游戏授权、音乐数字版权、艺人经纪等等。由此而言,我国IP产业链的整合开发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换句话说,我国IP市场也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旧保持着强大的发展潜力。

IP市场格局形成,开发交易走向多元化

早在2013年IP概念初兴之时,文化娱乐产业对市场的竞争特别是对IP的抢夺便开始走向白热化。而在过去的两年间,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资本全面进入文娱市场,并以极快的速度对IP产业链的各领域进行“圈地”,腾讯、阿里、百度的文学、影视、游戏等系统布局全面建立,反应稍慢的传统业内企业受到极大冲击的同时,对市场的主导权也逐渐易手。2015年底,各大巨头的“圈地运动”基本宣告结束,华谊、万达、博纳等传统大佬们也纷纷开始探寻与这些来自互联网行业新贵的合作体系。经典与新兴的大IP被瓜分,大量IP资源向大CP商聚拢,文娱IP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市场大体格局初显,对于新IP的孵化开发在源源不断的进行。以腾讯为代表的巨头们依托强大的自有资源,从文学IP培育(阅文集团)到影视(腾讯影业)、动漫(腾讯动漫)、游戏(腾讯游戏)等产业链开发,逐步自成体系。中小CP商缺乏IP全产业链开发能力,因此多采用多家合作方式,或依靠第三方平台投融资进行IP开发。在交易的模式上,也通过互联网机制导入与文化金融的结合进行了全面创新, IP“权证化”交易概念被提出,通过数字产权交易平台的运作,形成IP持有人、开发商、普通投资者的多方参与,同时也导致民间个人资本开始参与到文化娱乐领域,IP的孵化开发与交易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

经过了“拼命厮杀”的三年,文化娱乐IP市场走过了混乱的起步阶段,“三分天下”的大格局中伴随着“百家争鸣”的勇流,这片蓝海市场将更加多样化全面化的快速发展。全新的2016年,文化娱乐IP市场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势,而最为突出的影视市场也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网址:文化娱乐IP全面爆发,粉丝经济助推市场多元发展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10691

相关内容

2025粉丝经济市场规模 粉丝经济行业发展现前景研究
“粉丝经济”推动IP影视剧的可持续发展
探索“文旅融合”新场景,音乐节助推城市经济发展
粉丝经济与娱乐行业产业化发展分析
“粉丝经济”下网络IP剧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粉丝经济市场现况 国内粉丝经济市场发展
粉丝经济市场规模有多大? 粉丝经济行业市场前瞻
中国粉丝经济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的泛娱乐市场于过往数年快速增长 ​ 我国粉丝经济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粉丝经济新场景:文化猫2.0如何深化粉丝互动体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