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少年群体的追星现象说价值观教育

发布时间:2025-05-11 16:41

收藏海报,购买专辑,观看演唱会,这些仿佛是追星行为的标配。今年肖战粉丝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小编也发现,很多网上发声的粉丝,属于青少年群体,尤其是流量明星的粉丝。

青少年阶段的追星现象其实也是很普遍的且可以理解的。从心理学上来说,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正处于自我认同感形成的阶段。而追星也是一种对自我成长的探索。

为了形成自我认同,他们需要一个模式来参照,而明星就为他们提供了这个参照,从而帮助他们完成自我成长。

比如一些明星成功背后的艰辛,会让孩子在奋斗的路上更加坚定,不畏艰难。

同时青少年阶段也正是脱离父母,寻找同伴组织的归属感阶段。所以喜欢同一个明星,为同一个明星应援,会达成团体的一致性,从而获得一种新的“家庭”的归属感。

但青少年的思维还不够成熟,价值观也正在形成中,所以还是他们对明星的喜欢和崇拜,很可能发展成盲目追星。

我们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在理解孩子追星行为的基础上,也要引导孩子学会鉴别和选择。

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增大,课外活动减少,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烦躁情绪。当听到一首好歌或者看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时,能够帮助他们放松,反而在后面的学习里提高了学习效率。

所以孩子们感谢这些带给他们精神慰藉明星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一定不能打压嘲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反而破坏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如果家长或老师破坏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与他的同龄人之间的群体关系会更加紧密。因为缺失的归属感要从新的团体里去弥补。这样他们更会对粉丝团体里的不理智行为不加辨别,盲目跟从。

我们要了解孩子追星的原因,和孩子共同去分析明星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引导孩子多看看这些人成功的背后靠的是什么品质。

另外,也引导孩子分清楚塑造的角色人物和演员本身,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被什么所吸引。

明星的哪些品质,哪些行为吸引了自己?为什么呢?当孩子认识到这些时,他就更能够吸取明星身上的优点了。这也才是他追求的价值。

另外我们可以支持孩子的追星行为,在他们力所能及,又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自由追星,或引导他们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完成自己的追星行为。

例如孩子想去看谁的演唱会,我们可以支持,但门票费用要靠孩子自己的能力来挣取。可以锻炼孩子做家务或其他能力,来交换。

一味打压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越压制越要反着劲儿来。

我们看到网上的追星行为里,很多引导大家应援的宣传词只是在说我们要去怎样做,要去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但很少看到引导大家去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去应援,应援明星值得我们学习的正能量在哪里。

我们向往一个人,想要成为他那样成功,或者想有他那样的性格魅力,是要一点一点去学习的,这才是追星的意义,榜样的力量。

小编也相信,我们每个人心里所崇拜的那个人一定是以善良和正义这两个品质打基础的。所以不在网上伤害他人,才会离你的偶像越来越近。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网址:从青少年群体的追星现象说价值观教育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24787

相关内容

体育明星偶像认同对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影响.docx
从追星到追火箭:年轻人价值观的转变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的追星现象.docx
网红现象下的青少年榜样教育思考
青少年追星调查:警惕饭圈思维侵蚀主流价值观
网红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家长必备的教育心理学技巧
浅析追星现象对音乐教育的影响.doc
青少年追星现象的从众心理
网红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应对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