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测评之名发布短视频抹黑竞争对手,法院:构成商业诋毁

发布时间:2025-05-12 07:12

某文化科技公司在短视频账号上发布产品测评视频,内容不实且抹黑竞争对手,被法院判决构成商业诋毁。10月16日,最高法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上述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人格权保护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显示,被告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制作并在其某短视频平台账户上发布了短视频《三招挑选优质列巴》,视频中对包括被告经营的列巴和原告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数款列巴产品进行比对评测。对比中,主播在指向原告产品时使用“他不是纯的黑小麦”“他的颜色实际上是染出来的”“用的只是普通的黄油”等内容,在指向被告产品时使用“只有黑麦粉没有其他的小麦粉”“用的是最好的黄油”等内容。被告在某短视频平台的自营账号粉丝量较大,有一定影响力。原告认为被告损害了原告商业信誉与商品声誉,遂诉至人民法院,请求人民法院判令被告删除涉案视频、公开发布道歉声明、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等。

法院审理认为,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短视频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通过传播短视频推销旗下经营的列巴产品,以同类商品的横向测评,彰显自身商品竞争优势,影响消费者评价、购买决策,是针对竞争对手发布比较广告的行为。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在制作与发布涉案视频时,未尽到应有的谨慎注意义务,无视国家、行业有关标准,采取片面的、以凸显自身优势、散布竞争对手劣势为主的直接比较方式,使相关公众对竞争对手产品的实际品质产生误解,损害其商业信誉与商品声誉,该行为构成商业诋毁。遂判决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删除涉案短视频、公开发布道歉声明,并赔偿经济损失。

“对于民营企业,一副好口碑就是最大的流量。”最高法在阐述该案典型意义时称,近年来,短视频App异军突起,平台准入门槛低、信息传播快、舆论影响力大,已成为企业扩大知名度、提高竞争力的“新阵地”。但一些市场主体违反商业道德和诚实信用原则,发布不实或误导性短视频,以测评之名行营销之实,不仅误导消费者,破坏了互联网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更严重损害了其他民营企业的商誉。本案的审理,明确了市场主体发布测评短视频的性质,对以不实短视频损害民营企业形象和名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否定性评价,对打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网址:以测评之名发布短视频抹黑竞争对手,法院:构成商业诋毁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38470

相关内容

企业品牌遭到竞争对手恶意诋毁,运营人该如何实现负面评论压制?
竞争对手恶意抹黑负面信息案例汇总
文娱行业年度法治观察报告|艺人“塌房”三大诱因占比高,两类“流量造假”或构成不正当竞争,测评类直播易引发这类纠纷…
造谣、“黑公关”、设局举报,商业竞争正在进入至危之地
恶意诋毁明星触犯哪一条法律规定
诋毁明星触犯了哪条法律
分手后在网上诋毁对方,法院判了!
诋毁明星犯什么罪
恶意抹黑明星算什么罪
央视曝光网络水军乱象:虚假好评、抹黑对手、发起网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