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加强慈善组织检查和执法工作。根据通知要求,本次检查将重点检查大病救助、弱势群体帮扶、教育、医疗等慈善活动和慈善项目。
通知指出,各地民政部门要对慈善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检查;对与慈善组织关联、涉嫌存在违法违规情形的有关社会组织进行延伸检查;对以开展公益活动为宗旨和业务范围的其他社会组织进行延伸检查。
通知强调,要重点检查善款募集、慈善财产管理使用、慈善项目实施和分支(代表)机构管理等情况;重点检查大病救助、弱势群体帮扶、教育、医疗等慈善活动和慈善项目。
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慈善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在检查和执法工作中发现相关人员涉嫌私分、挪用、侵占慈善财产,假借慈善、公益等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从事诈骗、洗钱、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要第一时间将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纪检监察机关,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加强行刑衔接,形成有力震慑。
民政部提示,慈善捐赠的核心本质在于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任何声称通过捐赠可以获利的,承诺大额捐赠并要求预付费用的,社会公众都要提高警惕,避免因“天上掉馅饼”的诱惑而上当受骗。
社会公众在向各种组织捐赠前,可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cszg.mca.gov.cn)查询该组织是否是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慈善组织、是否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等信息。面对一些“捐款”链接时,应当加强对相关银行账号等信息的核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民政部提示,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慈善组织发现被其他组织或个人冒用本组织名义从事诈骗活动的,应当及时收集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调查,及时向社会公众进行澄清。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王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