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生辉 桑榆为霞映山村

公益服务队队员杨俭反(左)正在送餐。陈章升、李丽娜摄
昨日中午,家住奉化区尚田街道印家坑村的97岁老人江道青又收到一份“温暖午餐”:刚出锅的红烧小黄鱼、包心菜炒肉、烤土豆,还有一碗热气腾腾的咸菜笋丝豆瓣汤。送餐的是该村“老太公益服务队”72岁的队员印妙琴。
“自从去年结对以来,阿琴天天来给我送餐,有荤有素,很可口!”现场,江道青竖起大拇指,为身边的“老朋友”点赞。
江道青是一位独居老人。去年11月,印妙琴夫妇主动承担起照料江道青一日三餐的任务。
“我俩只是帮个小忙,老人满意就好。”印妙琴告诉记者,每天,他们会为8名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做饭送餐,“餐费方面,老人出一点,街道、村里再补贴一些”。

位于山区的印家坑村。
印家坑村地处山区,现有常住村民650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586人。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享、老有所乐,是该村在推进“我们的家园”专项行动中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村里老年人既是我们重点关心的群体,也是我们解题最倚仗的力量。”在村党支部书记印彭耀看来,让银发生辉、老有所为,能更好地实现老有所享、老有所乐。
63岁村民汪炳素的想法,与印彭耀不谋而合。作为印家坑村的“公益服务明星”,她自发组建了村里首支公益服务队——老太公益服务队。

汪炳素(右一)正在清扫村庄道路。
“刚开始队里只有我一个‘光杆司令’,现在已经增加到115名成员,平均年龄超过70岁。”汪炳素说,“老太公益服务队”的主要任务是美化村庄环境,扮靓家园,“除了常态化保洁,我们每个月会开展两次集中清扫活动。”
献爱心不分年龄,做公益不论早晚。汪炳素跨出的“一小步”,带动全村老年人迈出了“一大步”。这两年,村民们相继组建了春风公益服务队、石榴籽公益服务队。服务队里“银辉”闪耀,为小山村建设文明家园注入了“新生”力量。
培育文明乡风“软实力”,夯实乡村振兴“硬支撑”,这是印家坑村村民的共识。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村里老年文艺骨干还组建了一支文艺服务小分队,活跃在奉化乡村舞台。
“晚上有空,队员们便会到文化礼堂排练节目、切磋‘舞艺’。一到重要节日,我们会在乡村客厅为乡亲们献上‘文艺大餐’。”小分队队员、76岁村民毛幼飞说,今年,大家准备在驻村文化特派员王虹雁的指导下,创作排练村歌,展现新时代印家坑的风采。

公益服务队队员。
如今在印家坑村,参与公益服务的村民有100多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比90%。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在老年人的带动下,印家坑村公益服务大军逐渐壮大,服务触角也从村内延伸至村外。今年春节前,他们在尚田街道发起“为老人送温暖”活动,有150位老年人收到他们缝制的“爱心棉鞋”。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文明家园。”印彭耀说,今年,该村计划在乡村客厅设立文明示范点,邀请老年文艺骨干担任村史馆讲解员、乡村旅游“推荐官”,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陈章升 通讯员 裴庚益 景士杰
记者手记
共建共治共享,是美丽幸福文明家园建设的一大关键词。作为典型的“老龄村”,印家坑村近年来引导老年人“组团”投身公益事业,演绎最美“夕阳红”。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印家坑村老年人汇聚“银龄力量”、弘扬文明乡风,为全村树立文明榜样。如今,在他们的引领下,越来越多村民共建“我们的家园”,焕发文明新气象。
网址:银发生辉 桑榆为霞映山村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48788
相关内容
银发生辉 桑榆为霞映山村胡歌才40岁呀,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正如那句诗所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在榆荫下
“蚕桑+旅游”让明星村成为“明星”
银发耀新春!浓浓年味儿里的老年“新”生活
乡村爱情王霞演员
10首农家诗词,如诗如画,让人向往,最美的生活在乡村
林青霞成名去山东农村寻找亲姐姐愣在原地
坠子大师郭永章:从艺50余年 桑榆之年生活贫苦
“赣榆梭子蟹”,凭啥一年能卖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