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粉丝文化
我眼中的粉丝文化
全文预览结束
下载文档原格式(docx原格式,共2页)
合集下载
粉丝文化名词解释
粉丝文化名词解释
粉丝文化,是依附于大众文化滋生的一种文化形式。
粉丝文化是指一个个体或者群体,由于对自己内心虚拟的对象或者是现实存在的一个对象的崇拜和追捧的心理造成的文化消费,并由此生发的为了自己喜爱的对象过度消费和付出无偿劳动时间的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传
媒以及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
粉丝文化目前还处于活跃的动态发展状态中,不断有新现象出现,因此很难给以明确的定义。
在粉丝时代,粉丝已不仅仅是一种现象,随着社会的广为传播和日益盛行,已逐渐形成为一种有着独特鲜明特色的粉文化,而绝非只是简单的追星和崇拜,正是具有了这种文化基础和精神,粉丝现象才被社会大众接受并迅速蔓延。
浅析网络时代粉丝文化的发展及影响
|RADIO &TV JOURNAL2021.1“粉丝”这一社会群体最早出现于湖南卫视于2005年创办的海选歌手综艺节目《超级女声》中。
这档节目一经播出就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节目选出的偶像拥有了一批属于自己的追随者,粉丝群体应运而生。
随着各类社交平台的出现,追星族得以基于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并超越时空的限制汇集到一起,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粉丝已经不只是一个群体的名称,同时代表着一种文化。
《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有言,在网络时代的视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互动拥有了可能性,媒体失去了以往的强制性,而受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在这里,一切神圣被还原为世俗①。
粉丝群体乘着技术与媒介的列车,演化出一种特征鲜明的全新交往形式和更加自由的互动模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人人手握麦克风,尽情抒发着自己对偶像的情感。
粉丝文化别具特色,在其自身发展中也不乏积极与消极的双面性影响。
如何正确把握粉丝文化背后代表的符号,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实践中的迫切问题。
在网络视域下,粉丝文化的内涵与走向也将被深度探讨。
一、互动、无界、权力的集合:粉丝文化背景及发展特征“粉丝”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末的英文“Fans ”的音译。
Fan 一词从词源学视域分析,来源于“狂热分子”的英文即“Fancy ”,是用于描述狂热的棒球队支持者的一个形容词。
后来,台湾娱乐界将追星族称为粉丝,象征喜爱某一偶像或是明星的群体。
粉丝往往以多数形式出现,作为一种具有身份认同的亚文化群体,展现着社会的多元化特性。
粉丝还代表着一种特殊文化消费群体,他们不仅是普通的偶像追随者,还是为偶像买单的忠实消费者,他们不仅是一般的用户,而且是和偶像之间具有情感纽带的追随者。
(一)粉丝文化的互动性特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粉丝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并形成了一种极具特色的亚文化———“粉丝文化”。
由于互联网本身具有鲜明的互动性,这种产生于互联网的文化也极具互动性。
粉丝群体的创造力与参与性在网络上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的粉丝总是希望通过对原作加以创造性拓展,这种对于文本的二次创造,体现着用户的主动性,赋予偶像这一符号以更高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传播学视角下的“粉丝”文化研究
传播学视角下的“粉丝”文化研究传播学视角下的“粉丝”文化研究引言: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粉丝文化如今已成为当代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偶像团体、影视剧还是体育明星,都有自己的狂热粉丝群体。
这些粉丝不仅是爱好者,更是传播者、参与者和创造者。
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粉丝”文化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受众角度、传播过程以及传播效果三个方面来探讨“粉丝”文化的研究。
受众角度:粉丝文化的研究必然要从受众角度来进行。
传统观念中,受众是被动接受媒体信息的对象。
然而,粉丝文化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关系。
粉丝成为了媒体内容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
他们通过创作、分享、评论等方式与偶像或目标进行互动,形成了一个互动性很强的网络社群。
这一现象表明,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参与到传播过程中,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粉丝文化的研究需要关注受众的角色转变,理解他们的需求、行为和心理。
传播过程:在传统的传播模型中,媒介是消息的传递者,观众是消息的接受者。
然而,在粉丝文化中,信息的传播是在粉丝之间的互动中进行的。
这种传播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息得以迅速传播。
粉丝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博客、论坛等途径进行互动交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粉丝社群。
在这个过程中,粉丝不仅分享和传播偶像的信息,还创造了大量的衍生品和二次创作,进一步推动了粉丝文化的发展。
因此,研究粉丝文化需要关注传播过程中的网络结构、传播路径和影响力等因素。
传播效果:粉丝文化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分析传播过程上,还要关注传播效果。
粉丝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消遣,它还对传播内容和受众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粉丝对于传媒内容的选择和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关注、评价和传播,对内容进行筛选与评判。
其次,粉丝的互动行为也对偶像形象和品牌价值有着直接影响。
偶像明星或品牌通过与粉丝的良好互动,可以进一步增强自身形象和品牌忠诚度。
最后,粉丝文化也为商业运作提供了机遇。
粉丝文化_精品文档
粉丝文化粉丝文化是指以某个明星、品牌、作品等为中心,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群体文化现象。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粉丝文化不断壮大,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粉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粉丝行为的特点、粉丝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粉丝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流行音乐、电视剧和电影开始拥有大量的粉丝群体。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粉丝们开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形成了互联网上的粉丝社区。
这些粉丝社区往往具有自己的规则和标准,粉丝们通过分享资讯、表达自己的喜好和支持,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和认同感。
粉丝行为的特点主要包括对偶像或品牌的狂热追随、对于相关产品或活动的高度关注、对于与偶像或品牌有关的信息获取和传播的敏感性等。
粉丝们通常会收集并购买与自己喜爱的明星或品牌相关的商品,参加明星或品牌的演出或活动,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这些经历和所拥有的物品,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支持。
粉丝文化对社会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首先,粉丝文化为明星和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忠实的消费群体。
粉丝们持续不断的购买和宣传对于明星和品牌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的支持往往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其次,粉丝文化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成为推动文化产品传播的重要力量。
粉丝们以自己的方式传播和宣传喜爱的明星、电视剧、音乐等作品,为文化产品的推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此外,粉丝文化还能够带来社交与情感的满足。
粉丝们通过加入粉丝社区,能够找到与自己有共同话题和兴趣爱好的人,并通过互动和交流建立起友谊和亲密关系。
粉丝们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帮助也使他们感受到归属感和集体认同感。
粉丝文化还为粉丝们提供了一种表达自我和身份认同的方式,通过喜爱的明星或品牌,粉丝们能够塑造自己的形象和价值观。
然而,粉丝文化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一些粉丝们狂热的追随和过度的崇拜可能导致他们失去理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盲目地模仿和追求所喜爱的明星或品牌所呈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粉丝与其他粉丝或反对者之间的争执和冲突也不可避免,这种争执甚至可能升级为恶性事件,给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带来威胁。
《2024年新媒介视野下的粉丝文化与认同》范文
《新媒介视野下的粉丝文化与认同》篇一一、引言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新媒体的崛起与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社交模式。
粉丝文化作为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其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变化和演进成为了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介视野下的粉丝文化及其对个体认同的影响,通过深入分析粉丝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动因,探讨其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及其与个体认同的关系。
二、粉丝文化的内涵与特征1. 粉丝文化的定义:粉丝文化指的是一群以特定对象(如影视作品、歌手、运动员等)为热爱目标,进行自我表达、身份认同和社会交往的文化现象。
2. 粉丝文化的特征:粉丝文化具有情感性、共享性、符号性和消费性等特征。
其中,情感性是粉丝文化的基础,共享性则增强了粉丝之间的联系,符号性使得粉丝可以通过特定符号进行自我表达,消费性则体现了粉丝在追星过程中的经济活动。
三、新媒介对粉丝文化的影响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粉丝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新媒介为粉丝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流平台和互动方式,使得粉丝文化的表达和传播更加多样化。
首先,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粉丝能够更加方便地与偶像进行互动,形成庞大的粉丝社群。
在社群中,粉丝可以通过发布动态、分享心得、参与话题讨论等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
其次,网络直播等新兴媒体的兴起为粉丝提供了更为真实的追星体验。
通过直播平台,粉丝可以实时观看偶像的动态,甚至与偶像进行互动交流,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使得粉丝的认同感更加强烈。
此外,新媒体还为粉丝提供了丰富的消费选择。
在追星过程中,粉丝往往需要购买相关产品和服务,如专辑、周边产品、门票等。
这些消费行为不仅满足了粉丝的物质需求,也成为了他们表达情感和认同的方式。
四、新媒介视野下的粉丝认同在新媒介环境下,粉丝的认同不仅体现在对偶像的喜爱和支持上,还体现在对社群文化的认同上。
这种认同感使得粉丝在社群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自我价值。
首先,新媒介为粉丝提供了多样化的认同方式。
通过参与社群讨论、分享个人经历、创作同人作品等方式,粉丝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从而形成独特的认同方式。
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及影响分析
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及影响分析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及影响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时代粉丝文化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群现象,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粉丝文化是指一群热爱某个明星、作品、品牌或事物的群体,在网络上相互交流、分享和追捧的行为和文化。
本文将从粉丝文化的特征和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特征1. 群体共同认同与互动粉丝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粉丝之间拥有相同的爱好和认同,他们会在网络上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的社群。
在这个社群中,粉丝们会进行互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情感,表达自己对明星、作品或品牌的喜爱和支持。
2. 向往与追捧粉丝们对他们所喜爱的对象持有一种崇拜和迷恋的态度,他们渴望变得与之接近,获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和资源,甚至愿意为之付出时间、金钱和精力。
这种向往和追捧导致了粉丝文化的繁荣。
3. 创意与表达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注重个性和表达,粉丝们通过创作文学作品、绘画、视频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喜爱对象的情感,并将其分享给其他粉丝。
这种创作和展示的过程既是粉丝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也是粉丝群体互相交流和增进认同感的方式。
二、网络时代粉丝文化的影响1.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粉丝文化的兴起推动了明星、作品和品牌的推广和经济价值的提升。
通过网络的传播和粉丝的参与,明星的影响力得以扩大,作品的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得到塑造和传播。
同时,粉丝们也成为了消费者和主动推广者,为文化产业创造了更多的商机和市场。
2. 增加社交体验和情感共鸣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论坛等平台,为粉丝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分享的空间,增加了他们的社交体验。
粉丝们可以通过与其他粉丝互动,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这种共鸣和情感的交流不仅增强了粉丝之间的联系,也给粉丝带来了情感上的满足和快乐。
3. 影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交融。
粉丝文化英文作文高中
粉丝文化英文作文高中英文:As a high school student, I have been exposed to the world of fandoms and fan culture. From K-pop to anime to TV shows, there are countless fan communities out there, each with their own unique culture and language. As a fan myself, I have experienced firsthand the sense of belonging and community that comes with being part of a fandom.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aspects of fan culture is the way fan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the objectof their fandom. Fans often create their own language and slang, using terms and phrases that are unique to their community. For example, K-pop fans might refer to their favorite idols as "bias" or "ultimate bias," while anime fans might use terms like "waifu" or "husbando" to describe their favorite characters.Fans also engage in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to showtheir support for their favorite artists or shows. This can include creating fan art, writing fan fiction, or organizing fan events and meetups. These activities not only allow fans to express their creativity and passion, but also help to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community within the fandom.Of course, like any subculture, fan culture has its own set of problems and controversies. There are issues with toxic fandoms, where fans engage in harassment and bullying of others who don't share their views or opinions. There are also debates over the legitimacy of fan works, such as fan fiction and fan art, and whether they should be considered legitimate forms of creative expression.Overall, however, I believe that fan culture is a positive force in the world. It allows people to connect with others who share their interests and passions, and provides a sense of community and belonging that is often lacking in our increasingly fragmented society.中文: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接触到了粉丝文化和粉丝社区的世界。
粉丝行为、心理特征及粉丝文化
理论视野青年记者·2014年3月中32● 王亚娜粉丝行为、心理特征及粉丝文化粉丝与粉丝社群“粉丝”一词,源自英语单词“fans”。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亨利·詹金斯指出粉丝是“狂热的介入球类、商业或娱乐活动,迷恋、仰慕或崇拜影视歌星或运动明星的人”。
①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约翰·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认为:“大众文化迷是过度的读者,对文本的投入是主动的、热烈的、狂热的、参与式的。
”②从英语单词“fans”来看,粉丝是趋向于有共同喜爱的明星的一个群体,而不仅是单个个体。
这个群体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出现,当时被称做“追星族 ”。
粉丝社群(fan club)便是众多粉丝围绕某一明星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组织形式和规范的组织,尤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在线粉丝社群最具代表性。
通常情况下,网络社群外的粉丝呈分散状态,他们孤立无援地搜索偶像的信息。
而粉丝社群不同,它有信息整合功能,往往与偶像有直接的联系,能让加入的粉丝随时得到有关偶像的一切信息,于是就吸引了更多分散的粉丝个体加入到社群中来。
作为社群的一种,粉丝社群具备以下特征:1.群体特征多样化。
曾经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是追星族队伍的主力军,而如今粉丝打破了年龄的界限,不再仅限于某个年龄段。
而且粉丝覆盖了社会的不同职业层次,从学生、白领到学术精英,包含了零收入到高收入的各个阶层人群。
2.社交途径科技化。
以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为粉丝提供了技术条件,使其深度参与成为可能。
粉丝除了在外观、行为上模仿明星以示对其的崇拜之外,还利用新媒体,影响媒体报道和大众对其偶像的态度,甚至对抗媒体制造的负面新闻,对偶像的星途产生重大影响。
3.内部组织规范化。
粉丝社群摆脱了追星族时代一盘散沙和乌合之众的困境,严密的组织规范不仅加深了组织内部的相互理解,保持社群的相对稳定,还保护社群不受外界的影响,有效地维系整个社群的凝聚力。
过度消费及类宗教行为过度消费行为是粉丝区别于普通消费者的关键特征。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我眼中的粉丝文化
对于粉丝及偶像崇拜,我曾嗤之以鼻,朋友们谈论起,也只风轻云淡地笑笑罢了。
自从好友因为我不知其喜欢的明星而愤慨翻脸,我就避谈此类问习题,自认为但凡诸事,俗不可耐。
于是,隐去思虑,宁独坐深林,不羡繁嚣景,自臆为出淤泥不染,俯览万千朵红莲,任由车马扬尘,风高浪兴,不沾一寸锦衣。
可是从此以后,我似乎离群索居了,几乎成为了孤家寡人。
我不可理解,无法接受。
问父亲,他说,每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别强求别人同你一样,别为寻求话习题而丧失自我本质。
我幡然醒悟,开始用新的视角对待。
猛然意识到,对明星的崇拜,对偶像的追捧,是不能再变的社会事实,任凭哭喊怒骂,它就在那里,即便你刻意回避,也终究会找到你。
当同桌在笔盒上贴满TF的照片,后桌剧烈地讨论着宋仲基,学生电台里播着薛之谦的音乐,我学会淡然接受这类文化。
是时代与社会造就的风光明星,也造就了身后成群痴醉的粉丝,打闹也好,争执也罢,无人有资格去褒贬,你刻骨憎恶,别人却习以为常;你横眉冷对,别人能崇拜敬仰——自古事物不以好坏定论。
苛求自我,未必完美,不谙世事,难免褊狭。
既是文化,何妨涉猎?身临这般时代,不可脱轨一刻。
粉丝文化,它既不是洪水猛兽,凶神恶煞,也不值得去倾注心血,抛撒头颅,一昧排斥和走火入魔都是过激。
而那些为了自己的偶像,不远千里、卖血卖肾只为惊鸿一瞥,砸锅卖铁、抛家弃子在所不惜的人呢,就是疯狂病态的追随,争抢所谓“同款”的热潮,只在乎银幕上虚拟光环的人,与其说走火入魔,不如说是没有自律自省,缺乏道德修养的人格丧失。
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习题,崇拜偶像不是毒药,粉丝的行径是枚警醒世人的闪光弹,是社会变革的映射。
比科技与经济来的更快的某些东西,深深扎根于人们内心深处的虚荣:人人渴望权益,于是崇拜,个个唯求出彩,所以追捧。
在灿烂光辉的帷幕抖落后,仅存孤陋佝偻的白骨铁架,摘下游鱼拥簇的红莲,便显露摧枯拉朽的逆根。
偶像崇拜不应该成为超越亲人和自然的情感,它没有资格做我们的片天空。
姑且把它当一朵浮云吧,那么,你的世界,日光倾城。
我更期待心中的那个桃花源,化净天地,一卷清丽诗境。
无奈,前路漫漫,必经山云,君若有意,同我携寻。
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网址:我眼中的粉丝文化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59782
相关内容
粉丝文化(粉丝文化的定义)当代粉丝:心眼多的追星文化面面观
黑粉:粉丝文化中的另类存在
粉丝文化作文800字
时尚明星太养眼,文化顶流影响无数粉丝的心
粉丝文化的意思
粉丝文化.doc
明星应该自我警惕,别迷失在“粉丝文化”中
粉丝文化的发展
2018热词丨“粉丝”和“粉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