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号文”冲击明星产品:四大上市险企过半拳头产品停售 “十一”后哪些将成爆款?

发布时间:2025-05-13 06:11

"134号文"冲击险企明星产品:

四大上市险企过半拳头产品已停售

本报记者 苏向杲

距离10月1日《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下称“134号文”)正式实施已不足10天。在此背景下,各险企加快产品更新升级的步伐。与此同时,一大批险企此前热销的产品则面临停售。

本报记者获悉,去年四大上市险企原保费收入前五的20款产品中,因受到即将实施的新规影响,仅有4款仍在销售,其他16款产品则处于停售或更新升级的状态。

大批“快返”年金保险停售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四家上市险企2016年原保费排名前五的产品中,有8款产品是年金产品,有6款为两全保险,有2款为重疾保险,有4款为终身寿险。

但引人注意的是,8款年金产品中,有7款目前处于停售或更新升级的状态,仅有1款仍在销售。本报记者发现,停售的7款年金产品,均受到“134号文”中对于快速返还型年金保险相关要求的影响。

根据即将实施的“134号文”,两全、年金,首次生存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5年之后,且每年给付的或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交保险费的20%。

实际上,年金产品附加万能账户是目前寿险市场主流产品之一。一方面,投保人通过主险的年金产品享受保险保障;另一方面,每年定期获得生存金(通常为基本保额的一定比例)自动进入附加的万能账户,通过日复利、月结息(市场主流的万能类产品历史结算利率在4.5%左右,部分中小险企的万能结算利率高达6%甚至更高)的方式提升投资回报,吸引客户的目光。

该组合的强势卖点在于“快速高额返还+复利型二次成长”。每年开门红,这类产品是给险企带来大量现金流的主流产品,一方面这类产品能快速做大保费规模,另一方面是代理人完成业绩,银行完成中间收入目标的重要贡献。

东北证券近期发布研报显示,从前五产品面临“134号文”冲击(快速返还限制)程度来看,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受到的影响均较小,主要原因是公司已提前规划产品转型。以太保人寿为例,2017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坚持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上半年实现传统型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其中长期健康险同比增长73.2%。

2款终身寿险未停售

引人注意的是,在售的4款产品中,有2款为终身寿险,1款年金保险、1款两全保险。终身寿险以及重疾险产品受到“134号文”的影响较小。业内人士也预计,新规正式实施后,寿险公司的拳头产品中,或将出现更多的重疾险与终身寿险产品。

东北证券研报表示,在过去,对于快速返还产品,在销售过程中意味着更多的包装话术,更加容易与客户沟通,意味着资金更快地进入万能账户,享受万能结算,从而实现资金更加快速的增值。新规下,每年返还金额不得超过20%保费,意味着类似“即领即返生存金”、“祝寿金”、“教育金”功能难以包装,同时从客户的角度考虑,由于前五年不得给付生存金,因此购买时会有增加对流动性的顾虑。

从收益性的角度考虑,新规下对万能型(主险)的保障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观上看,以每年转入1000元为例,按万能账户年复利4.5%,30年后账户价值约为6.4万元,而当扣除保障成本(实务中会随着被保险人年龄的增加不断提升)后,期末账户价值5.42万元,因此单纯从理财的角度向客户推荐时,难度或将加大,但对于具有保险保障需求的投保人来说影响有限。因此,新规将进一步考验各寿险公司业务员专业销售能力以及对产品的掌握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停售”并不意味着从此以后再无保费收入,“停售”对于已生效的保单不产生影响,险企仍可以通过续期业务收入提升保费收入。考虑到目前大部分年金+附加万能组合缴费年限一般为3年/5年/10年,因此新规下对于此类保单新单保费构成冲击,但是保费收入影响会缓和不少。

“事实上,不少险企已提前应对监管(一方面响应监管号召;另一方面做好产品内外部升级衔接工作)。整体来看,中小险企受到的冲击将更为明显,而上市险企依托自身在品牌、渠道和产品等方面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影响没市场此前预期的那么大。”东北证券研报提到。

例如,针对“134号文”实施后上市险企产品结构的变化,中国太保寿险发展企划部总经理陆惠其表示,中国太保上半年个险新保增速是43%,而公司的新业务价值增速高达59%,其主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保障型产品快速增长,达73.8%。这些长期保障型产品都是“134号文”鼓励发展的,那些要求停办的快返型理财产品在价值中的占比较低,所以对太保来说,134号文的实施相对影响较小。

“由于我们已经做了5、6年的聚焦营销、聚焦期缴的寿险转型,业务结构已进入了新保续期‘双轮驱动’的发展周期。“134号文”实施后,我们会更加注重客户需要的保额更高、保龄更宽、保障更广、保费更省的产品创新,持续提升产品的供给能力,回归保险本源。”陆惠其提到。

“十一”之后 哪些保险产品将成为爆款?

长期年金、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等产品热度或大幅提升

本报记者 冷翠华

随着《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保监会134号文”)大限的临近,业界关注的焦点逐渐从产品停售的影响转移到新产品上来。记者了解到,尽管距离十一大限仅有十来天时间,但不少险企还在一边忙于抓住最后的尾巴,大势宣传与134号文规定不符的产品,一边也在忙于开发新产品,不过,除了少数公司已经将产品公开,大部分险企还十分低调,或“雪藏”已经开发好的产品,或紧盯同行动向,希望从中寻找“灵感”,开发出畅销产品。

未来市场上,到底哪些产品会成为爆款?在严监管大势下,险企还有哪些产品创新空间?为此,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综合各方意见来看,未来的人身险产品将着重突出其保障功能,而提升保障型产品吸引力的办法则是各家争夺市场的关键,目前有确切信息的还并不多。从产品形式上看,长期年金产品、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等产品的热度或大幅提升。

年金不“快返”

年金产品附加万能账户是寿险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也是险企冲击保费规模的“急先锋”。如今,这种产品即将退出市场。但业内人士表示,年金产品仍然将是保险公司的宠儿,如何创新这一产品才是关键。

“提升年金产品的吸引力,主要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延长领取时间,比如推出终身年金产品;一种是提高产品预定利率,以降低产品价格。”某险企精算部门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近期已经有好几家人身险公司计划推出终身年金保险,以符合监管精神。在保监会“134号文”支持并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发展的产品中,就包括长期年金保险产品,并要求险企重点服务于消费者长期生存金、长期养老金的积累,并为消费者提供长期持续的生存金、养老金领取服务。

不过,对于终身年金产品,业界人士也有一定的担心。一是险企可能面临一定的长寿风险,二是如果预定利率较高,而长期利率走势存在较多不确定性,险企未来还可能面临一定的利差损风险。“相较于短期产品而言,长期产品更加考验险企的精算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因为长期来看不确定因素较多,如果产品设计过于保守,则市场竞争力不强;如果设计过于激进,则可能给未来经营埋下风险隐患。”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能让此前被险企和市场冷落的一些产品成为热门产品。比如定期寿险。由于该产品保费低、属于消费型产品,在原来主要依靠代理人渠道的情况下,卖方并不积极,消费者的需求也不能很好地满足。而现在,依托与互联网,这类产品实现逆袭,成为险企和消费者宠爱的对象。

“对于寿险公司而言,拉长产品期限,增加主险保障成本(如大力发展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将会是必然之举。”东北证券在其近期发布的研报中指出。

万能做主险

根据“134号文”规定,险企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或投连产品,市场上在售的此类产品也必须在10月1日之前停售。而万能险是对接人们理财需求的较好的工具,在此背景下,险企正在探索如何在符合监管规则的前提下,平衡好理财和保障的关系。

东北证券研报指出,与附加万能账户相比,万能险(主险)的特点在于,其保单的账户价值随着扣除初始费用后的保费、持续交费特别奖励、保单利息计入保单账户而增加;同时,随着保障成本的收取、保单账户价值的部分领取、年金的给付而减少。与附加万能账户基本不收取初始费用相比,万能险(主险)将根据期缴保费的数额、保单年度收取一定比例的初始费用,并且根据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危险保额及风险程度确定保障成本,减少保单账户价值。

十一大限之后,新的万能险将呈现怎样的特点?记者了解到,为结合理财和保障需求,部分险企开发了产品组合计划,主险为万能险,附加定期寿险、重大疾病保险、意外险等保障性产品。业内人士认为,这类产品符合监管政策规定,兼顾了理财和保障属性。但与此同时,这类产品的设计和条款比较复杂,也间接提高了销售门槛。

从收益性的角度考虑,符合新规的产品整体上也将呈现“保障高一些,收益率低一些”的特点,单纯从理财角度向客户推荐产品将难以行得通,不过,对于注重保障需求的人来说,新政的影响有限,甚至促使他们更深地认识到保险本质,从而利于全行业逐渐回到保险保障本源上来。

砥砺奋进的五年·特别报道

中国改革进行时

A股公司数量突破3300家 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输血力度加大

多层次资本市场走向成年 三大梯队3.2万家企业入列

阿拉山口口岸是如何成为“一带一路”黄金通道的?

投服中心15个月持股行权618次 "一体两翼"织就投资者权益保护网

年收入超40亿元 瑞华凭什么成为本土第一大所

营改增累计减税1.61万亿元 税制环境优化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公司篇

一体化经营成独特模式 中国神华践行“用煤和用气一样干净”

中国神华董秘黄清:能源革命不是“去煤化”

五粮液重塑营销体系 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造船”与“养鱼”并举 中国重工转型获突破式发展

中国忠旺20年三次华丽转身 打造交通轻量化供应商“头牌”

中国国旅“外延式”扩张花开 中免公司欲冲击全球行业五强

靠科研和服务“突围” 隆平高科今年冲击全球综合种业前十

美的集团的并购新思维:吸收美日籍高管加入合伙人计划

恒瑞医药转身创新药龙头 A股医药“市值一哥”是怎样炼成的?

人人变创客 处处出小微 青岛海尔打造八大互联工厂样板

中兴通讯的“突围密码”:5G技术4G化

腾讯崛起之谜:四阶段打造“互联网开放生态”

中石化"出海"承建全球最大炼厂 打造炼化技术新"国家名片"

王传福的新梦想:未来5年用云轨再造一个比亚迪

一个意大利“老头儿”眼中的潍柴动力:把中国发动机装到纽约渡轮上

“用膝盖给奶牛试沙床”惊呆新西兰同行 伊利靠1000余项检测跻身全球八强

“工匠精神”遇上“智能制造” 成就中国中车这张“中国名片”

华夏幸福“幸福”路径揭秘:10年内有市场的产业才是桌上的“菜”

自主品牌进入收获期 长安汽车力争2020年跻身全球第八

中铝集团的“加减乘除法”:转型战役收获提质增效

第三次创业深耕国际化 三一重工“一带一路”业务多点开花

金融篇

工行的担当:优化方案做京津冀一体化的“金融后盾”

中国人寿精准扶贫 创“2+X”菜单式保险模式

证券公司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2016年前十家支出额达1.5亿元

农村金融资金缺口3万亿元 互联网金融打通“最后一公里”

告别“靠天吃饭”和“猪贱伤农” 农业保险保费10年增长7倍

农民一个电话可招客户经理上门 农行县域贷款余额8年增3.4倍

15位金牌基金经理炼成记

中信信托深耕“接地气业务” 5年为中小企业解决82亿元融资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五年间:中小投资者获得实惠 机构回归专业本位

"最接地气"的金融创新:农民爱上"保险+期货"

银行业五年捐助2.5万个公益项目 年投入逾10亿元

“中国品种”受境外关注 更多境内企业善用期货之“锚”

原保费收入5年复合增长率超36% 健康险成金融消费新热点

帮助高净值客户做好慈善 国投泰康信托为西部孩子筑造“梦想教室”

证券公司5年间助中小企业融资近万亿元

五大银行5年以来现金分红1.42万亿元 “最美蓝筹”引领价值投资理念

平安普惠累计服务554万小微客户 “微表情”和“人脸识别”是风控王牌

靠实体经济“捧饭碗” AA级期货公司数量大增

用足制度优势 信托公司5年分配收益2.45万亿元

正能量影片幕后的金融力量:北京银行1500亿元信贷支持文创产业

3Q额度逾1.8万亿元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加速

证券日报之声

微信号:securitiesdaily

最火爆股市热点 最热投资理财资讯

最新互联网金融动态

独辟蹊径的角度和观点

为您解答财经领域的政策导向

这里是最火爆的股市热点集结地!

之声

长按↑↑↑识别二维码

证 券 日 报

引领价值投资新坐标

网址:“134号文”冲击明星产品:四大上市险企过半拳头产品停售 “十一”后哪些将成爆款?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59875

相关内容

十大跨国药企拳头产品市场表现分析
5家健康险公司明星产品出炉:爆款一年揽收保费39亿
零售&化妆品行业:“双十一”推动四季度销售冲刺,维持推荐优质国产化妆品品牌商
长安停产车型都有哪些(长安已停售车型)
教育电子产品十大排行 好产品有哪些
普洱茶“爆款”产品与“明星”产品有何区别?
突破产业格局 打造拳击明星 中国会成为全球第二大拳击市场
百大商圈投放+明星爆款产品 华为坤灵掀起中小企业数智化浪潮
欧美巨星助力TikTok直播带货,这款产品将成超级爆款!
​ 微播易爆款密码丨如何通过产品力塑造品牌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