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为何如此“上头” 民乐演出接连不断 民乐作品破圈出海

发布时间:2025-05-13 16:52

国乐正在破圈

随着“国潮风”吹起,中国民乐正以多种方式“破圈”——

从游戏《黑神话:悟空》到电影《哪吒》的配乐,民乐在海内外吸粉无数;社交媒体上爆火的“自得琴社”乐队,单条视频就能收获百万播放量;去年,省文化馆开设的唢呐公益课吸引了近500人报名,连授课老师都大呼意外……

“传播民乐,作品要创新,形式也要创新。”杭州市演艺业协会怡枫国乐团古筝演奏员周顺莲说,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艺术表达同样也要跟上时代。

短视频平台兴起后,不少像周顺莲一样的专业演奏者开始试水直播,将线上平台变成音乐演出的“第二舞台”。据某直播平台统计,2024年有213名国家一级演员走入直播间,带来3.2万场“殿堂级”直播演出,其中民乐演出不在少数。

“和在舞台上不同,线上反而能了解很多观众的真实想法。”周顺莲说,只要观众想听,无论是高难度筝曲还是流行歌,她都会尽可能满足大家。慢慢地,观看量多了,不少粉丝慕名而来,在直播间刷评论“太有感觉了”。

古代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如今屏幕上粉丝的热情回应,也让不少民乐人感到鼓舞。

事实上,传统民乐一直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很多人在乐曲里找到俚语乡音、童年记忆,有“地气”的民乐,承载着一种独属于中国人的情感底色。

民族的、本土的,一样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激发人们朴素的情感和广泛的共鸣。

浙江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阿勇对前几年在俄罗斯的一场演出记忆犹新。他带领乐团在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演出,电视导播特意向乐团要来总谱,并细致地根据乐谱高潮片段布设机位。“我当时很意外,一是电视导播竟然能看懂总谱,二是外国人对于中国民乐竟然这么感兴趣!”周阿勇说,未来还将有更多花式玩法,让民乐奏响中国故事。

推动民乐传承创新

每周三傍晚,杭州江南实验学校的排练厅里总是格外热闹。民乐团的学生们拿着各类民族乐器围坐一圈,从基础的《小星星》练起,到《丝绸之路》《抒情变奏曲》等进阶曲目,教学楼间总有丝竹声飘荡。

“我们成立民乐团的目的并不是教会孩子多少曲目、学习多少弹奏技巧,而是想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孩子们的心灵,为他们的人生播下一颗音乐的种子。”“丝竹”民乐团总指导老师兼乐团指挥仲云表示。

目前,“丝竹”民乐团已有成员300余名,包含一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近年来,乐团登上杭州大剧院、香港迪士尼剧院、悉尼歌剧院等舞台,多次在全国、省市区艺术节比赛中获奖。

当前,传承人断代、受众面较窄、创新后劲不足,仍是摆在民乐从业者面前的现实难题。

不少民乐人尝试“从娃娃抓起”,以音乐教育启蒙。“丝竹”民乐团的老师们惊喜地发现,许多从民乐团毕业的学生,即便不选择音乐作为职业道路,也依然经常走进音乐厅,民乐已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院校也在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打通艺术人才到行业的“最后一公里”。

“要‘盘活’民乐,还是得靠年轻人。”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古筝专业教授盛秧感慨。为了培养新一代民乐人,2020年,全国首个民族乐队学院在浙江音乐学院创立。在这里,学员们感到“与舞台更近”,通过与国内知名民族乐团联合演出、接受职业演奏家的指导,不断提升舞台实践的专业水准。

“我们想为更多人才搭建平台,只有有舞台、有观众、有市场、有收入,民乐才能有可延续的生命力。”盛秧说,目前民族乐队学院已毕业的3届学员中,已有10余名进入知名乐团,40余名考入国内知名音乐院校攻读研究生。

民乐传承创新的大幕已开启。

网址:国乐为何如此“上头” 民乐演出接连不断 民乐作品破圈出海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69117

相关内容

民乐演出接连不断 民乐作品破圈出海 国乐为何如此“上头”
国乐为何如此“上头” 民乐演出接连不断 民乐作品破圈出海
传统民乐+AI=?腾讯与上海民族乐团跨界联手,作品将登“上海之春”音乐节
“器与乐——缤纷国图2024民乐演出季”即将上演 展现民族艺术风采
上海民族乐团上演“青春派对”,掀起传统国乐的青春声浪
东西问丨安达组合:中国民族音乐何以“出圈”?——中国新闻网河北
人民日报:娱乐圈为何配不上张国荣
娱乐圈“新人”为何出头难?
上海民族乐团《海上生民乐》音乐会在香港举行
周渝民:20岁已看破娱乐圈 F4只是个产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