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巨星的心路历程:刘德华传笑傲歌坛

发布时间:2025-05-13 18:28

  刘德华的从影之路是与香港电影一起走过来的,同样,刘德华的演唱之路也离不开香港歌坛的大背景。

  我们不妨对香港歌坛的发展情况作一个回顾:上世纪60年代,由于外语歌及国语歌的“入侵”,再加上本土创作人员的匮乏,香港歌坛处境衰败。

  当时的红歌星均以唱英文歌为主。

  到了70年代,许氏兄弟(许冠文、许冠杰)出现了,唱了不少风趣幽默和情意绵绵的经典歌曲,推动了香港流行歌的发展。

  由此,许冠杰一鼓作气,接二连三地推出《卖身契》、《天才与白痴》等粤语歌,引起了香港人极大的兴趣。

  顾嘉辉、黎小田趁热打铁,借助电视剧这一媒介,使粤语歌曲深深打动了市民的心,同时也唱红了郑少秋、汪明荃、甄妮等人。

  到了80年代初,香港粤语歌曲无论在演唱还是在词、曲的创作上,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这期间,歌手队伍不断壮大:许冠杰、林子祥、罗文、关正杰、徐小凤等为代表的前辈歌星已属“老大”;谭咏麟、陈百强、张国荣、钟镇涛等跨入一线;雷安娜、梅艳芳、叶倩文等后辈前景看好。

  他们的崛起,新闻传媒功不可没。

  几大电子媒介安排了大量流行音乐节目,而且都有每周的流行榜。

  如“中文金曲龙虎榜”、“金榜十大”、“劲歌金曲”等;“中文歌曲擂台阵”则及时告知市民唱片的销量,以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同时,一年一度的乐坛颁奖礼使得收视、收听率越来越高,由无线电视台举办的、每年一届的“新秀歌唱大赛”(梅艳芳获首届冠军),更是吸引了市民的眼球。

  在这样一种繁荣景象中,优秀歌曲层出不穷。

  如许冠杰的《纸船》、《是雨?是泪?》,陈百强的《今宵多珍重》、《涟漪》,谭咏麟的《雨丝?情愁》、《忘不了你》,张国荣的《风继续吹》,林子祥的《这一个夜》,《天籁――星河传说》,徐小凤的《无奈》、《星星河》,雷安娜的《旧梦不须记》,汪明荃的《万水千山总是情》,叶倩文的《漫步人生路》,等等。

  紧接着,年轻歌手全面“夺权”。

  谭咏麟凭《雾之恋》和《爱的根源》创下惊人销量,20场演唱会场场爆满,成为香港歌坛第一人;张国荣的《MONICA》一举成功,轻而易举地成为歌坛偶像派明星;梅艳芳的《赤色梅艳芳》与《飞跃舞台》相继走红;而除了阿LAM(林子祥)还在歌坛稳如泰山外,其他老将的势力似乎就在走下坡路了。

  80年代中期,谭咏麟、张国荣两人在香港歌坛称王称霸,他们两人的唱片销量及所得奖项,令人望尘莫及。

  后来,张学友崭露头角,许多老歌手星运日沉,刘德华就是在这样的香港歌坛背景下走上演唱之路的。

  1988年,刘德华获得了由台湾唱片界给他颁发的“金龙奖”。

  第一次在演唱上得奖,这让从“骂”声中唱起来的刘德华受宠若惊。

  回想当时的感受,他至今仍有感慨:“在出席颁奖礼的时候,心情还不大紧张,可是轮到颁发最杰出演员部分,心里便卜卜跳。

  这个奖,是大会颁发的最后一个奖,如果没有就肯定成败局的了。”

  得到这个奖,让刘德华对自己在唱歌方面的前景有了信心。

  人们可能对他当时得的这个奖已经没有什么记忆(因为他后来得奖太多),但对刘德华来说却是记忆深刻。

  因为颁奖礼上还出现了一个令他惊喜的小插曲。

  那天,为刘德华颁奖的是好莱坞影星波姬小丝。

  见当红国际影星为自己颁奖,刘德华心中本来就欣喜万分。

  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接奖后,波姬小丝在他的脸颊上热吻了一下,以示祝贺。

  这一吻,让刘德华兴奋得一阵眩晕。

  他没想到自己会获此殊荣,因为,她与在此前获奖的成龙,也就是握手祝贺嘛。

  其实,在参加颁奖礼的头天晚上,刘德华因长期连续工作,以致透支健康造成休克。

  那么,颁奖礼上的晕眩,是否与此有关呢?

  1989年,张学友多路出击,不但出了第一张国语唱片,还凭《旺角卡门》中“乌蝇”一角,获得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配角奖。

  这之后,他马不停蹄地接拍电影,并推出粤语唱片《太阳星辰》和《沉默的眼睛》,且均受欢迎。

  刘德华也不错,他在这一年首次凭《旺角卡门》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唱片《情感的禁区》销量接近“白金”,另外,《知己良朋》、《痴心错付》等歌也都被听众接受,而一改以往风格,以摇滚旋律演唱的《我恨我痴心》亦打进流行榜。

  自此,华仔终于在歌坛站住了脚。

  然而,华仔并不甘心仅仅是在歌坛站住脚。

  他要在站稳脚跟的基础上,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走,一直走到最高端。

  因此,他对自己现有的一点点成绩并不满意。

  曾经捧红了梅艳芳、张国荣的华星唱片公司,后来又捧红了林忆莲、郭富城,应该说,这家公司的班底还是不错的。

  可是,对刘德华来说,“华星”并不是他的幸运之星。

  可能是刘德华进军歌坛以来的表现还不算太突出,因此,公司待他也就是以“明星玩票”而已。

  刘德华心下有点着急,如不及时调整,自己是不可能在唱歌方面走上星路的。

  于是他毅然做出决定:跳槽!

  刘德华新签约的公司是“百代”唱片公司。

  可能是“百代”公司看中了刘德华俊朗的外表,也可能是发现了刘德华在演唱上的潜质,抑或是预感到只要在这两方面都下足功夫,就能造出一颗闪亮的星,总之,“百代”对刘德华的态度热情有加。

  公司集中了一批杰出的制作力量,为刘德华量身定做了一张新唱片《可不可以》。

  唱片做得非常精致,有款有型。

  《可不可以》这张大碟的销量突破了15万张,为刘德华赢得了他在歌坛上的良好口碑。

  更可喜的是,《可不可以》让他站上了真正的歌坛领奖台。

  1990年,刘德华凭《可不可以》勇夺“最受欢迎歌曲奖”和港、台两地“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得到这两个重要的奖项,证明了刘德华在歌坛不断探索、尝试后的成功,同时也证明了刘德华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为港台流行乐坛的核心歌手之一。

  有评论说,历史的脚步刚刚走进上世纪90年代时,香港歌坛悄然发生变化。

  谭咏麟宣布不再领奖,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关注。

  尽管他还是歌坛虎将,却与原先那个叱咤风云的“老大”相去甚远;而张国荣的毅然引退,更使香港流行乐坛陷入山中无虎的尴尬局面。

  许冠杰――这个现代粤语歌曲的开山鼻祖,他已经“不想”也没有当“老大”的能力,在出了几张仅给人留下少许印象的唱片后,便“休眠”了。

  最后,刘德华乘虚而入,抢去了“最受欢迎男歌手奖”的宝座。

  也有人说,刘德华其实唱功不突出,声线平平,他的胜出是因为外表上的优势,再加上还有一批广受欢迎的好歌助阵,才使他拔得了这个头筹。

  但不管怎么说,《可不可以》的成功,是刘德华勤奋努力、执着追求的又一个典型事例。

  能够得到歌坛的肯定,是他矢志不移,顽强拼搏的结果;同时也是他在关键时刻做出关键选择――转投百代公司的明智之举,确实来之不易。

  刘德华的演唱事业几乎在香港取得成功的同时,他就把触角伸向了台湾。

  1990年,他以《如果我是你的传说》赢得了广大台湾歌迷的青睐。

  在宣传唱片的活动中,他的言谈举止、风度气质,以及宣传册上那飘逸洒脱的留言,更是为他带来了好运。

  专辑卖得颇为顺利。

  数月后,华仔带着《我和我追逐的梦》再次出现在台湾,把功夫做足后,专辑迅猛上榜,没过多久,唱片销量就跃居排行榜前列。

  由此,刘德华成为了国语歌坛上一颗最耀眼的香港歌星。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刘德华一次次手捧奖杯的得意镜头了。

  《一起走过的日子》、《再会了》、《不可不信缘》、《真我的风采》等等,每唱一首歌,每出一张唱片,几乎都能上榜――夺冠――销量突破白金数――得奖。

  这种规律,一直延续至今。

  一年365天,说快也快,一晃眼就过去了。

  可是,就在这短短的一年间,刘德华在演唱方面的声誉竟压倒群芳,与张学友、黎明齐名,被誉为歌坛“三剑客”。

  当他第二次领取“最受欢迎男歌手”奖的时候,他深情地说:“我今天拥有的歌迷是我一点点慢慢争回来的。”

  这番话,华仔说得热泪盈眶,观众听得感慨万分。

  确实,从推出第一张唱片时的一片“骂”声,到现在每推出一张唱片就获得一片叫好声,刘德华经过了一番怎样的努力?

  这其中的艰辛和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扛得住的。

  他挺过来了,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此时的泪,是他走出沼泽后的轻松心情的写照,是他喜极而泣的泪呀。

  为了达到在成为影星的同时亦能成为歌星的心愿,刘德华实在是狠下了一番功夫。

  经过一段刻苦的磨练,他的嗓音变了,原本声线平平的嗓子有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尽管他的歌被戏称为“卡拉OK歌”,到处有人传唱,但真正能模仿到他独特味道的却极少。

  他演唱时的以情带声,堪称刘氏一绝。

  有人想学,可唱出了那个音又找不到那个情,有了情吧,又没了那个味。

  总之,刘德华想唱歌,就被他那么不屈不挠撞断南墙不回头地唱出来了,而别人想学刘德华,却总也学不到。

  看来,世上很可能会有同名同姓的刘德华,而真正能在影界歌坛都称王称帝的,惟有他一个。

  曾听人说,嗓音靠喉咙,唱功则主要靠舌头,而舌头嘴腔的运动靠脑,脑的支配由心,心的境界拓展是环境和经历沉淀的领悟――心灵指使。

  可以想象,刘德华能唱到今天这样的份上,肯定是受了心灵的指使,他是用心在唱。

  刘德华的恩师戴思聪对他的演唱实力曾经作过中肯的剖析:“事实上,华仔是属于男高音,声底不够圆润。

  但现时既具备了足够的歌唱技巧,在音域方面亦已经很阔,只要他在乐理知识方面再加充实,并加强掌握运用上下颚骨来唱,他的成就应可更上一层楼。”

  戴思聪还说,论资历,刘德华比不过张学友,但他的演唱才华在好歌的衬托下,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能够当之无愧地入选港、台两地最受欢迎男歌手。

  1991年,刘德华作为一名歌手不仅红遍香港,其影响已迅速辐射台湾,甚至韩国。

  那一年,他包揽了由台湾三大传媒评选的1991年度全年最佳国语唱片、全年最佳男歌手、冠军歌曲奖,还有“华视”主办的全年金曲龙虎榜冠军。

  同年,他演唱的英文歌曲《To You》,在韩国创下连续27周打入流行榜的最佳成绩,把张国荣以前创下的18周纪录比了下去。

  从1990年至1992年,三年中,华仔共推出20张粤语、国语大碟,并连续蝉联香港歌坛“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刘德华,这个不信自己就不能唱好歌的“犟牛”,终于凭着跟自己掰手腕的毅力,在虎踞龙盘、群雄逐鹿的香港歌坛上稳稳地站住了脚跟,并借助这股势头一步一个台阶地往高处攀登。

  “在多伦多体育馆场外,米高积逊、麦当娜等巨星之旁,有一张小相,是一个身穿珠片衫兼珠片裤的男歌手,那个人正是区区在下。”

  刘德华是属牛的,他是一头犟牛,就是靠了这股犟劲,他把在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事实。

  从1990年到1992年,仅仅三年功夫,他的名字就由“不务正业”、“瞎唱”上升到歌坛“三剑客”。

  这不能不说是他在自己演艺生涯中创下的又一个奇迹。

  时隔多年后,有记者问刘德华“你开始唱歌时,很多人批评你根本不会唱歌”。

  刘德华这样回答:“上无线训练班的时候我唱歌的分数就是排在前面的。

  演完《神雕侠侣》,无线捧我,让我在选香港小姐时表演(唱歌),大家在电视上看到我唱歌,很多唱片公司就找我。

  我没出唱片的时候,每个人都说我唱歌‘厉害’,到我出唱片的时候,每个人都说我唱歌不‘厉害’。

  就像香港小姐,你没参加比赛的时候,人家都说你长得蛮漂亮的,可是你拿了冠军之后,人家都觉得,你的样子,好像不够吧?

  香港很重要的一个电台的老板从来就不喜欢我的音乐,我每年都请他听我的演唱会,但是他直到2001年才来,看完之后,他跟我的监制说,原来刘德华真的会唱歌。

  他知道我唱了十几年,但是他从来没有试过去听。”

  刘德华到底会不会唱歌,只有听了才知道。

  刘德华当然希望有很多很多人听自己唱歌,可是,这个“很多很多”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多到什么程度才算“很多”呢?

  当时的香港还没有回归,仅靠在香港开演唱会,观众再多也多不到哪里去。

  因为香港就那么大,人也就那么多,若不想办法往外拓展,就算是红遍香港也不过就是那么红了。

  这是当时的每一位香港歌手都很明白的现状。

  因此,此前香港极具影响力的徐小凤、谭咏麟等,也经常寻找到外地演出的机会,以扩大自己的影响。

  已经红遍香港的刘德华自然不满足于仅仅红遍香港,在他心底的潜意识里,肯定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红遍全球!

  他不是一个狂妄的人,他当然不会说出这样狂妄的话,即使有人问他,他也不会这样说。

  但是,让地球上所有的华人都来听自己唱歌,这才能算是“很多很多”吧。

  把这样的愿望表达出来,那是不为过的。

  别说是处在演唱事业高峰期的刘德华,任何一个有点名气的歌手,都会有希望自己的事业达到最高端,红遍全地球的想法,“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这个道理谁都懂。

  要把事业做大做强,呆在香港凭空想象是不行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刘德华必须为自己的影响力造势。

  一日,他突发奇想,决定远征加拿大,到多伦多的天虹体育馆举办一场他的个人演唱会

  说起多伦多的天虹体育馆,到过加拿大的人可能都有印象,这座能够容纳50000多人的大型体育比赛场馆,除了具有世界头号性感明星的麦当娜,凭着她的演唱实力或者说是个人魅力,曾在这里举行过商业演出并获成功外,即便是西方国家的歌星,敢在这里一展歌喉的也是少之又少。

  而香港的歌星,包括徐小凤、谭咏麟等人到多伦多去演出,也不敢有进军天虹体育馆的奢望。

  因为,到这里演出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即使卖出10000张票,也不过坐了体育馆的一角而已。

  扣除场租、往返机票、各种开销……

  别说赚,到时候赔了夫人又折兵――连自己的声誉都要掉价。

  前面说过,刘德华是属牛的,“初生牛犊不畏虎”,他偏要与自己“过不去”,偏要当第一个到天虹体育馆“吃螃蟹”的亚洲歌手。

  他的演出会成功吗?

  朋友们都为他捏一把汗。

  但是,在刘德华的心里,他为自己定下了惟一的目标:这场首次在异国他乡举办的个人演唱会只能成功!

  因为这次的演唱会,可以说是一次尝试,这个头开好了,以后再到其他国家举办这样的演唱会就有经验了。

  因此,他与他的演出班子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得十分细致,对一切可能发生的隐患都想好了应对措施,确保演唱会万无一失。

  刘德华是聪明的,他当然知道即便加拿大的华人再多,也不可能卖满50000张票。

  到时候如果空座太多,既影响自己的演唱情绪又影响观众对自己的崇拜心理。

  由此,他与他的一班演出人马反复商讨,最后决定把天虹体育馆隔出一个15000座的看台,这样一来,他对自己这场个人演唱会的演出效果就有把握了。

  1992年春天,票价高达88加元(约合港币600元)的《刘德华SKYDOME传情达意演唱会》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天虹体育馆正式开唱了。

  那天,多伦多天虹体育馆四周流光溢彩,人头攒动,像狂欢节一样热闹。

  许许多多的华人,甚至还有洋人,都怀着期盼的心情来观看刘德华――这位第一个走上天虹体育馆舞台的亚洲歌手。

  果然,刘德华没有让大家失望,他一出场,就给全场带来了一片绚烂:他一改平时的洒脱随意,身穿为此次演出而特制的、价格昂贵的珠片衫,使整个舞台在灯光的闪烁下色彩斑斓、光芒四射,全场的“刘氏”歌迷、影迷的情绪立即被调动得热烈而又疯狂。

  那天,刘德华声情并茂地唱了一首又一首,每唱完一首歌,都给狂热中的观众添上了一把火,使得场内的气氛更加热烈。

  这种热烈的气氛又感染了台上的刘德华,由此形成互动,使他的演唱越发激情饱满。

  无论是从演唱效果还是从社会影响看,《刘德华SKYDOME传情达意演唱会》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无疑使刘德华欣喜万分。

  他说:“在多伦多体育馆场外,米高积逊、麦当娜等巨星之旁,有一张小相,是一个身穿珠片衫兼珠片裤的男歌手,那个人正是区区在下。”

  这番话初看并不觉得什么,似乎只是一句大实话而已。

  可是只要你仔细咀嚼,就能从这番话的意思中嚼出味道,这个中滋味,既有自信,又有自豪。

  总之吧,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刘德华的多伦多个人演唱会,是他朝异邦拓展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华人歌星在此演唱取得的首次成功。

  这个成功,代表着香港,代表着亚洲歌手在多伦多天虹体育馆开唱的创举,亦证明了刘德华在演唱功力上的超凡实力。

  据说,当年刘德华在加拿大演出,当地警探们为了保护这位来自“东方之珠”的当红人物,还颇费了一番脑筋。

  最后为他配了贴身护卫。

  对一位演艺界人士采取如此严密的保护措施,这在西方国家也不多见,足见其重视程度;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了刘德华已经在海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其实,刘德华突发奇想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个人演唱会是另有目的的,他的此举是“借鸡生蛋”的一个好招。

  因为,他原本就必须去加拿大、美国等地为《九二神雕侠侣》拍外景。

  《九二神雕侠侣》是刘德华自己的公司――天幕电影公司拍摄的第二部电影,身为“天幕”老板,将公司工作与个人演唱会同时并举,既赢得了时间又赢得了收入,何乐而不为?

  不过,刘德华多伦多个人演唱会虽然开得非常成功,却也给他的个人生活带来了一点小小的不愉快。

  就在这次远赴加拿大的过程中,突然,一夜之间,香港所有娱乐报刊都在头版大篇幅地报道了刘德华在加拿大结婚的消息。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在加拿大的刘德华被弄得一头雾水。

  “没有这一回事,绝对没有。”

  “如果我要结婚,我没那么笨,我绝不会选在华人多的地方结的,放心好了。”

  面对传媒的提问,他一再强调说,到加拿大是去拍戏,是去开演唱会,不是去游山玩水,不可能把女友带在身边。

  那样不是会增加很多麻烦吗?

  在接受港台节目《中文歌集》主持人夏妙然的电话采访时,刘德华再次强调了自己对此事的态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传闻?

  有人说,在加拿大拍片时,刘德华经常把女友朱丽倩带在身边,二人成双作对,恰似一对夫妻。

  对此,刘德华恍然大悟,原来,是有人把自己请来的英语老师错当了自己的女友朱丽倩,所以闹出了一场绯闻。

  乘着多伦多演唱会成功的东风,1992年春天,刘德华进行了加、美巡演。

  自此,刘德华不仅在香港、台湾有了巨大影响力,他的歌,他光彩夺目的形象也随着他此次的加、美之行,传遍加、美各地。

  1992年,刘德华在他31岁的生日会上,收到了一份由他的歌迷们给他献上的最特殊的礼物:一个以地球为造型的蛋糕。

  系着蛋糕的洁白的缎带上,七个红红的大字映红了华仔的脸,温暖了华仔的心。

  这七个红红的大字是:祝华仔红遍全球!

网址:天皇巨星的心路历程:刘德华传笑傲歌坛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70835

相关内容

天皇巨星——刘德华
刘德华:华语乐坛与影坛的传奇巨星
刘德华星路历程的经济学原理
体坛巨星的心路历程
刘德华:从歌坛巨星到人文艺术大使的传奇之路
刘德华:从艰辛童年到华语乐坛巨星的传奇之路
刘德华:歌坛的“副业”巨星
刘德华的明星历程岁月
歌坛巨星之战!刘德华与杨坤:谁才是真正的天王?
刘德华:华语乐坛的传奇巨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