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Lynn 神经现实 收录于话题 #周周发 98个
文献:Walker, J., & Gilovich, T. (2021). The streaking star effect: Why people want superior performance by individuals to continue more than identical performance by grou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20(3), 559–575. https://doi.org/10.1037/pspa0000256
DOI:10.1037/pspa0000256
作者:Lynn | 封面:Kitkat Pecson
在北京冬奥会上,苏翊鸣将一金一银收入囊中,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冬奥冠军;已斩获一金一银的谷爱凌在U型场地技巧比赛中再次不负众望;奥运“四朝元老”齐广璞以高难度动作最终圆梦夺金。
群英璀璨的竞技场上,他们的成功为什么如此引人注目?2021年一篇发表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的文章就指出,相较于团体,人们更愿意看到个人取得连胜,Walker和Gilovich称其为“连胜明星效应”(Streaking Star Effect)。
实验1选择Calcio Fiorntino(一项起源于意大利的足球运动)场景,将参与者分配到团队和个人两种条件当中,分别要求他们想象米兰队或Roberto Moretti个人在六场比赛中连胜。自我报告的结果显示,参与者们更愿意看到Roberto Moretti的连胜。实验2在知识竞赛场景中验证了这一结论,实验3控制了竞争对手的数量,仍然重复了之前的结果。
研究者假设,个人的连胜激发了更加强烈的敬畏感,从而导致人们更加希望继续看到个人连胜。敬畏感体验是以宽广的感知为特征的。它代表着形状、视野、数量、能力或阶级的无限性超越了个体现有的认知框架,因而需要新的图式来拓展世界观。实验4证实了敬畏的中介作用,而实验5发现,无论对于男性还是女性,连胜明星效应和敬畏的中介作用均存在。
实验6进一步探索了个人连胜能够引发更强烈敬畏感的原因,发现个人成功促进了特质性归因,但团队的成功可能由于团体中个人的能力、好的领导、团队“化学反应”等等,团队成功引发的敬畏感被“稀释”。
- Drew Bardana -
进而,连胜明星效应是否仅仅反映了人们希望看到个人成功超过团队成功,而无关先前一段时间内的杰出表现呢?实验7a和7b的结果显示,这种效应只在连胜的情形下出现。实验8还证实了由成功的个人经营的公司相较于成功团队被认为值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文中的9项实验共同反应了我们对于个人连胜的渴望,显示了人们对于个人和群体的不同认知和态度。而赛场上每一个夺金时刻、每一名运动健儿的努力都值得被我们铭记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