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有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5-05-14 13:38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国有企业也正在积极推动自身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并进行转型和升级,在此过程中,人才是其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企业科学建立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全力打造高质量人才团队,才能在竞争极为激烈的世界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扬帆远航。

关键词:新时期;国有企业;人才培养

引言

近年,国有企业在整合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开拓新市场、新业务,并衍生出许多新的战略发展需求,而传统企业通过整合形成的新企业在开拓新业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高精尖人才紧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骨干员工缺失等困境。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工作。

1 国有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基于新时期的形势变化,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相关专业人才是转型升级决策的关键执行者。由此来看,只有创新人才管理理念,完善机制,以此为基础,培养出企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企业转型的长远目标。完成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工作,不仅能提高现有员工的专业能力,还可以增加企业对于年轻人才的吸引力,为自身人才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推动企业继续健康发展,更可以深度挖掘员工潜力,为年轻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平台。此外,在现今的国有企业中,还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此做法能够大大增加年轻人才的学习成长机会,促使其快速朝着既定目标成长,其工作热情也会得到充分激发,借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2 新时期国有企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方法单一

培养人才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培训,加强对人才的培训是提升人才综合素养的重要措施,而传统国企在对人才进行培训时,更加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员工价值观、企业文化等方向的培训较少。企业对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单一,其对人才培养的方式仍然是以传统的讲师授课、小组讨论互相学习为主,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探索更多、更新颖的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单一就会导致员工由于长时间参与模式相同培训,使得其对培训缺乏兴趣,不愿意主动参与培训中,进而导致培训形同虚设。对人才培训力度不够使得人才资源紧缺,项目管理、科技研发、信息化建设、主营业务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无法满足现代化国企业务发展需要。

2.2 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

国内、国际市场双重竞争下,国有企业想要适应新的环境和形势,必须做好改革创新,融入市场竞争中,加强对于员工的考核工作。但是从目前来看,不少干部和员工忙于日常工作,欠缺系统性的学习,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无法为企业持续发展创新提供动力。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现有的机制存在很多问题,并不能真正发挥人才培训的效果。具体来讲,部分国有企业在对人才培训体系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往往是从管理层的角度着眼,盲目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并没有充分考虑员工在工作中的现实需求。

3 新时期国有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策略

3.1 强化人才培养系统

国企人才培养机制的系统性,直接关系着其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果。针对于此,国有企业需要围绕着经济政策、行业发展、专业素质等多方面,对人才进行全方位考察,结合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采取管理岗、技术岗和公司核心骨干分类培养的模式,对于现有的人才结构,由上到下地进行全覆盖、多层次的培训。(1)要结合互联网技术,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通过资源共享,为每一位思想进步的员工,提供学习成长,提高自己的机会。(2)要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出既能脚踏实地,掌握核心技术,动手能力高超,又要拓宽眼界,拥有良好大局观,和统筹规划的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3)注重人才交流。相较于其他企业而言,国企内部环境更加稳定,缺乏创新的冲劲和活力,十分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所以,国企经营者,需要加大与其他企业的人才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不断吸取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技术手段,尽可能避免其内部管理模式僵化,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

3.2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推行导师带徒育好人。按专业对口、双向选择、目标明确的原则全面推行各人才梯队的导师带徒培养机制,发挥业务骨干人才“传、帮、带”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建立导师管理档案,通过外派培训、交流学习、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导师综合素质及带教能力。通过举办岗前培训班,成长报告会,师徒定期考核评价、明星师徒评选等活动,使新员工快速进入岗位角色,熟悉岗位职责,了解企业文化,适应公司岗位需求,助力新人快速成长。(2)开辟职业发展多通道用好人。注重各类人才的特长和特点,把最合适的人才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让人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实行专业技术人才分级管理,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双通道机制。设定管理、专业技术和生产技能三大专业序列,为员工提供明确、多样的职业发展通道。(3)构建培训课程体系带好人。坚持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对不同类型人才分层次培训。组织员工参加各类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培训,职称申报培训,提高员工执业资格证书、职称评审通过率,为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提供人才保障。打造线上培训学习平台,通过“掌上课堂”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培训,员工利用工作以外碎片化时间进行个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3.3 以分类培养为牵动,强化素质提升、有序流动

国有投资控股企业旗下往往拥有较多产业公司,如何以人才培养与产业协同发展为核心,有效、有序促进和推动各类人才在企业内各产业之间流动,是国有企业需要破解的难题。(1)应当坚持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人才多序列晋升通道和人才评价体系;(2)要合理有序开展经营、科研、技能等卓越人才工程认证,着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队伍;(3)要组织制定好各类人才选拔、认证、考核管理制度,分级分类细化人才标准,完善各类人才信息库,根据业绩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为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输送各类优秀人才。

3.4 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一家企业通常都包括多个生产环节,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国企管理层在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时,需要灵活处理,制定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并基于此,以充分尊重员工的个人爱好和特长为前提,对现有人才队伍详细调查,深入了解每个人的能力特点,区别制定培养计划,分层次建立人才储备库,借此达到全面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效能。此外,还要建立起包括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通道,鼓励不同人才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立足于岗位快速成长,以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而且,对于能力突出的员工,需要公司不拘一格进行提拔,允许员工进行转岗培训,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结语

人才是新时期国有企业得以乘风破浪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及时优化自身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壮大人才团队,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标准和自身实际需要的人才,才能在现有基础上,持续推动自身产业结构改革,以适应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在竞争当中逆流而上,促进国有企业继续繁荣。

参考文献:

[1]杨婷婷.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06):80-82.

[2]潘娜.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再思考[J].人力资源,2018(18):126-127.

网址:新时期国有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究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87486

相关内容

民国也有练习生?究竟是怎么培养的呢,有什么具体要求
SHEIN2025校园招聘开启 专属计划+校企合作培养新人
电竞人才:专业化、科学化培养提速
校企携手产教融合:网易《蛋仔派对》开创数字艺术人才培养新篇章
探究韩国娱乐公司组织文化:如何塑造成功的明星制造机器
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社交媒体与数字化管理.pptx
校际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机制 携手赋能共筑创新发展高地
除了跨界综艺,范志毅也在探索中国足球人才培养新模式
百万医美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徐明星旗下欧科云链再登央视,区块链人才培养成行业共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