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里我找到生活的诗和远方,一位来自盐城的南京图书馆读者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5-14 18:14

近日,南京图书馆评选出了2024年度南京图书馆优秀读者,这其中有一位来自盐城的读者费青云,这是他第三次获得南京图书馆优秀读者称号,这位远在盐城的读者如何与南京图书馆结下深厚的缘分?5月12日,费青云自盐城家中来到南京,并接受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的采访。

“我与南图结缘始于2020年的陶风网借。”费青云回忆起了五年前的时光,当时他在南京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上发现了“陶风网借”功能,这是南图于2019年推出的服务,读者足不出户可以通过网上选书享受快递免费送书到家的服务,这一服务面向全国,支持图书跨域借阅,现已惠及21万多人,费青云是其中之一,“我不仅自己借书看,我还把这个功能推荐给了我的书友、诗友们呢。”

2020年是费青云的人生转变之年,“从未想过,也不敢想会有一天,一个失去父母的辍学少年,在乡村和城市夹缝处挣扎近四十年后能三次获评南京图书馆优秀读者。”费青云父母去世很早,年仅15岁的他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早早的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了谋生费青云四处漂泊打工,干繁重的体力活,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孤寂的、黯然神伤的夜晚,“我多么想要重返校园,多么想要再读书啊,每次看到同龄人读书学习,而我却要为生计疲于奔命,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和伤痛挥之不去,至今犹存。”

2020年与南图结缘后,费青云向《扬子晚报》投稿并发表了第一首诗歌《心雨》,他将自己人生的漂泊和勇气写入诗歌当中,感动了不少读者,诗歌《血脉情深》和中国当代著名诗人阿紫的《读中国》一同入选为盐城市文明办、市卫健委、市总工会主办的“以春天的名义向您致敬”大型公益诗会朗诵作品,《最美的勋章》被湖北省仙桃市网络新闻中心转载,2021年6月,已经50岁的费青云通过了法律自考,2022年,诗歌《爸爸的拐杖》获评第17届“作家报杯”全国优秀文艺作品大赛金奖,2023年费青云加入了中国诗歌学会,还被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评为“江苏优秀自考生(最美自考人)”,这些年来费青云在《扬子晚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已超百余篇,“这些成绩都是我从2020年成为南图忠实读者后取得的。”费青云把南图比作“大地一样的母亲”,他说“如果没有大地对我的支撑、包容和滋养,就没有现在的我。”2024年,费青云和费绍围、潘晓围向南图捐赠了一本一册古籍版《巴蜀益州犍邑费氏族谱》。

五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对费青云而言,图书馆也早已超越“借书场所”这一层意义,这里对他来说更像是一个个人成长与文化生活的多维空间,“图书馆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更是激发思考的场域。我在翻阅实体书时感受到知识的质感和穿越历史的温度。南图的24小时自习区等阅读空间成为工作与家庭之外的精神避难所。图书馆真正保存的不仅是书籍,更是人类对思想自由的永恒渴望。”

费青云定居于盐城,但每隔两三个月他都会来南京,到南京图书馆走一走,坐下来捧本书慢慢看,《三毛流浪记》《乞丐囝仔》《破壁与神游》等等书籍他爱不释手,他继续从书籍中汲取养分滋养自己的诗歌文学创作和精神世界,“我想对同样热爱阅读和诗歌的年轻人说,人要心存悲悯善良,从现在开始坚持书写你自己的文字,哪怕每天只写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都行。阅读不仅仅在图书馆,还要走进万水千山,走进大千世界,‘万人万物皆为诗’,这是自我15岁辍学以来一直陪伴我的座右铭,也是我的诗观,送给大家共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陶善工

网址:在图书馆里我找到生活的诗和远方,一位来自盐城的南京图书馆读者的故事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91491

相关内容

世界读书日|作为方法的图书馆
北京城市图书馆创意创新不断
“图书馆+剧本杀=?”济南推出全国首个图书馆主题剧本杀体验活动
国家图书馆“四季童读”2024年夏季卷在江西省图书馆发布
“暗流——爵士钢琴独奏音乐会”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奏响
亲爱的图书馆
南京市鼓楼区图书馆举办“盛夏阅读季”活动
北京书馆地图
第一章:缘起图书馆
2013亚洲图书馆馆长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