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精读|名人如何让粉丝开心?社交媒体背景下名人与粉丝的互动

发布时间:2025-05-14 18:55

作者:Minseong Kim , Jihye Kim

摘要

本研究调查了名人在社交媒体活动相关的结构和情境因素如何影响粉丝的自我一致性、友谊、生活质量、幸福感、承诺以及最终的名人忠诚度。本研究基于准社会互动理论,构建了一个模型,该模型详细说明了社交媒体中粉丝与名人之间虚拟建立的准社会互动对粉丝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影响。在从Amazon的Mechanical Turk收集数据后,本研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以检验所提出的关系。结果表明,自我一致性受语言相似性、兴趣相似性和互动频率的显著影响,而友谊受语言相似性、兴趣相似性和自我表露的显著影响。此外,结果表明自我一致性、友谊、生活质量、幸福感、承诺和忠诚度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基于这些发现,本研究对现有文献和行业提出了理论和实践意义。

01

引言

最近,名人一直在使用社交网站,作为与粉丝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分享他们的个人日常生活(例如视频日志)并通过评论等双向交流工具与粉丝互动,名人可以与粉丝建立密切的关系。社交媒体平台也有利于寻求与喜爱的名人建立更密切关系的粉丝。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与他们最喜欢的名人互动,粉丝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例如幸福,并与名人建立牢固的关系,包括认同和承诺。

以前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在线粉丝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及在线社区上发布的名人信息质量,以预测粉丝对名人的认同和忠诚度。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订阅和关注名人的社交网站页面如何影响名人与粉丝的关系。此外,很少有实证研究调查与名人在社交媒体上的虚拟关系对粉丝现实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影响,快乐还是幸福。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消费者的角度探索社交媒体与商业成功之间的关系(例如,预测购买或购物意图)。因此,这项研究证实了与名人的“虚拟”关系是如何通过订阅和关注名人的社交网站页面,转化为粉丝在“真实”日常生活中感知到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

更具体地说,根据准社会互动理论,粉丝通过关注和/或订阅他们最喜欢的名人的社交网络页面,与名人建立亲密关系。名人的社交网站页面为粉丝提供了各种增加与名人的准社会互动的功能,例如频率互动、社交焦点、自我表露和接近度。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功能,粉丝可以与他们最喜欢的名人建立更高水平的心理友谊和一致性。心理上的友谊和一致性促使粉丝追求幸福的生活方式(生活满意度)和愉快的物质财富(幸福感)。此外,社交媒体平台上虚拟形成的名人-粉丝关系可能会让粉丝对他们的现实生活感到满意,感觉就像他们有一个好朋友。心理上的友谊使粉丝对自己喜欢的名人表现出好感,并与他们建立更紧密的心理关系,例如忠诚。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名人社交网站页面的交互频率、语言相似性、兴趣相似性和自我表露等特征如何形成粉丝与名人之间更强的自我一致性和友谊关系,进而影响他们现实生活中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为此,本研究首先采用准社会互动理论来证明上述变量之间的假设关系,重点是虚拟环境背景,例如社交媒体平台。

02

文献综述与假设发展

2.1理论背景

准社会互动理论基于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虚拟”关系,但被观众视为“真实”的人际关系。

与传统的沟通渠道相比,在社交媒体上,名人粉丝更有可能通过关注和订阅名人的页面和频道以及帖子来建立准社会关系。这是因为这种关系使粉丝相信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参与工具与名人和其他粉丝共享相似的信仰、价值观和兴趣。根据准社会互动理论,粉丝倾向于基于相似的信仰、态度和相似性来感受与名人的联系感。因此,通过参与工具,粉丝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增强想象中的亲密关系并维持虚拟友谊。

2.2友谊和一致性

社交媒体上的友谊是指一个用户与其他用户之间以诚实、享受、信任和亲密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社交媒体工具倾向于通过生成结构和情境属性来使用户形成友谊。分享共同兴趣和相互互动会建立社交媒体用户与其他用户的感知相似性,这是友谊的核心决定因素。基于这一概念,本研究还关注社交媒体工具的两个属性——结构(性格和语言的相似性)和情境(互动频率和自我表露)——这两个属性会影响粉丝和他们最喜欢的名人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其他用户之间的一致性和友谊的形成。

本研究中的自我一致性是指粉丝和他们最喜欢的名人在价值观、信仰或个性方面的相似性。这是因为自我一致性结构解释了粉丝如何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名人,假设粉丝喜欢一个形象与自己的信念(或自我概念)一致的名人。由于自我一致性是相似性的聚合,如果粉丝在社交媒体频道或页面上感知到语言、兴趣和活动的相似性,他们更有可能与他们最喜欢的名人建立高度的自我一致性。所以:

H1.粉丝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与名人交流时对语言相似性的感知与他们对与名人自我一致的感知呈正相关。

H2.粉丝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与名人的兴趣相似性的感知与他们对与名人自我一致的感知呈正相关。

社交媒体用户倾向于与用户认为与自己相似的其他人建立虚拟关系。因为感知到的相似性可能能够减少用户之间交互中的误解和潜在冲突,所以它对于建立友谊至关重要。此外,相似性可以导致社交媒体用户更频繁地交流,并增加用户之间有效交流的可能性。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平台的背景下,用户与其他用户的相似性可能主要是通过用户生成的信息来感知,例如沟通方式或语言。这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名人友谊是跨不同种族、宗教或年龄组形成的。因此:

H3.粉丝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与名人交流时对语言相似性的感知与他们与名人的友谊感呈正相关。

H4.粉丝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与名人的兴趣相似性的感知与他们与名人的友谊感呈正相关。

除了上述结构方面,情境属性,如互动频率和自我表露,与自我一致性和友谊呈正相关。首先,在社交媒体平台的背景下,高水平的交互频率使用户有更多机会向他人披露他们的个人信息。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交媒体用户之间的友谊可能能够通过频繁的互动和自我表露来发展。自我表露是指个人向他人透露个人感受、想法和信息。自我表露已被概念化为个人有意披露个人信息。如果一个社交媒体用户故意向另一个人透露个人信息,两个社交媒体用户将形成亲密关系,从而导致更强的心理关联(即自我一致性)和情感依赖(即友谊)。因此:

H5.粉丝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与名人互动频率的感知与他们对与名人自我一致的感知呈正相关。

H6.粉丝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名人相关信息的自我披露的感知与他们对与名人自我一致的感知呈正相关。

H7.粉丝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与名人互动频率的感知与他们与名人的友谊感呈正相关。

H8.粉丝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名人相关信息的自我披露的感知与他们与名人的友谊感呈正相关。

自我一致性理论假设个人倾向于在他们的行为和信念中寻求一致性的成就,因为他们相信不一致会导致紧张和不愉快的感觉。因此,个体更可能将具有相似概念和个性的对象和人联系起来。另一方面,根据自我扩张理论,个人倾向于将其他人或物体纳入他们的自我概念中。如果名人被认为与粉丝的自我概念有更多联系,那么与名人的情感联系就会更紧密。基于粉丝与名人的感知一致性,名人形象与粉丝自我概念之间形成更高层次的自我一致性,这将成为友谊的关键驱动力。因此:

H9.粉丝对与名人自我一致的感知与他们与名人的友谊感正相关。

2.3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生活质量被定义为个人根据主观选择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这些标准以情感或认知方式进行衡量。本研究中的幸福是指订阅名人的社交网络页面如何有助于提高粉丝的现实生活质量。幸福感被定义为个人在更长时期内的幸福状态(或持续的幸福感)。粉丝的幸福感倾向于通过在名人的社交网站频道或页面上与他们喜爱的名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来形成,因为这些活动满足了粉丝对与名人相关的需求(即订阅频道和页面的基本需求)。基于这种逻辑,当粉丝通过他们最喜欢的名人页面上的虚拟互动感知到高水平的幸福感时,他们也会在现实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如果粉丝的自我形象与名人形象的匹配度变得更大,粉丝更有可能通过评论和“喜欢”和“分享”按钮等交流工具在社交媒体上与名人互动,从而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幸福做出贡献,如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粉丝更有可能从他们与最喜欢的名人一致的信念中获得生活满足感:

H10.粉丝对名人自我一致性的感知与他们对生活质量的感知呈正相关。

H11.粉丝对名人自我一致性的感知与他们对幸福的感知呈正相关。

友谊被认为是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关键驱动因素。根据人类繁荣理论,社交媒体上的粉丝可能倾向于通过订阅社交媒体上的名人并与名人互动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虚拟关系,以促进心理健康。所以:

H12.粉丝与名人的友谊感与其对生活质量的感知呈正相关。

H13.粉丝与名人的友谊感与他们对幸福的感知呈正相关。

生活质量是指个人当前状况与预期或期望状况之间的感知差距。通过减少感知差距,个人对其现实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将提高,这被视为幸福。因此,总体上积极评价日常生活的粉丝往往会热爱他们的生活并体验幸福。因此:

H14.粉丝对生活质量的感知与他们对幸福的感知呈正相关。

2.4.承诺和忠诚

承诺被定义为一方希望与另一方保持现有关系。承诺结构由三个维度组成:规范性、持续性和情感性。规范承诺是指一方出于对另一方的义务和互惠的感觉而希望维持关系。持续承诺基于一方因预期转换成本而希望维持关系。承诺的情感维度被定义为“交换伙伴对另一方的心理依恋,基于认同感、忠诚感和归属感”。本研究主要关注预测名人忠诚度的情感承诺。

在这项研究中,忠诚度指的是粉丝对购买与他们喜爱的名人相关的产品或服务以及正面口碑的投入。粉丝的名人忠诚度偏向于他们最喜欢的名人,表现为长期的积极行为,例如推荐、积极的口碑、购买名人商品,这是心理过程的一个功能。

根据有关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文献,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水平高的人更有可能对人际关系有高水平的满意度,并且更愿意维持这种关系。因此:

H15.粉丝对生活质量的感知与对名人的承诺呈正相关。

H16.粉丝对生活质量的感知与对名人的忠诚度呈正相关。

H17.粉丝对幸福的感知与对名人的情感承诺呈正相关。

H18.粉丝对幸福的感知与对名人的忠诚度呈正相关。

忠实于某一名人的粉丝更有可能成为名人的忠实粉丝,维持与该名人目前的关系。忠诚度对名人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它可能会从长远角度来阻止他们的粉丝转向其他名人。所以:

H19.粉丝对名人的承诺与对名人的忠诚度呈正相关。

总之,下面的研究模型是为了研究语言相似性、兴趣相似性、互动频率、自我表露、自我一致性、友谊、生活质量、幸福、承诺和忠诚之间的假设的相互关系,验证社交媒体上的准社会互动在粉丝的真实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见图1)。

03

研究方法

3.1数据收集

当前研究的分析单位是美国的粉丝,他们关注或订阅他们最喜欢的名人的社交媒体页面或频道。为了从代表性样本中收集数据,我们制作了一份问卷,并进行了一项基于网络的调查,并在第一页上提出了一个筛选问题:“请提供您最喜欢的名人,并说明您现在是否正在关注他或她的社交媒体帐户或订阅他或她的社交媒体频道。”。在完成问卷后,作者使用亚马逊的 Mechanical Turk招募了参与者。参与者被要求回答筛选问题,并且只有在对第一个问题说“是”时才能开始回答其他问题。在线调查链接于2020年1月的第一周发布在亚马逊的 Mechanical Turk上,直到获得足够数量的样本用于数据分析,例如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

3.2样本特征

总共从参与者那里收集了650份调查问卷,其中642份用于数据分析,删除了8个样本,因为它们没有涉及已定义的名人(例如,社交媒体影响者或运动员)(174份来自脸书用户,171份来自推特用户,153份来自Instagram用户,132份来自YouTube用户)。受访者的人口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3.3测量

为了测量当前研究的所有结构,从以前的研究中调整和修订了多个项目。除人口统计学特征外,所有项目均采用李克特7分量表,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测量模型见表2。

04

结果

4.1测量模型

在测试假设的关系之前,本研究对所有项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以测量本研究中的结构。作为第一步,这项研究采用了Cronbach的α系数来评估可靠性。如表2所示,所有结构都超过了推荐的最小值0.70,并且在分析过程中没有丢失任何项目。

接下来,为了测试有效性,本研究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CFA)。如表2所述,来自CFA的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指数:χ2=2,646.948,d.f.=774,p=

为了测试判别有效性,本研究评估了所有变量的提取方差比例,并指出每个潜在结构都超过了Fornell and Larcker(1981)推荐的0.50。此外,将每个结构的平均值与其他变量的平方相关性进行比较。为了表明每个结构的判别有效性的存在,相关的平方必须小于各自的平均值。如表2和表3所示,每个结构的所有平均值都大于各自的平方相关性。

除了程序性补救措施(即问卷中调查项目的随机顺序)之外,本研究还进行了一项统计补救措施,以检查由于调查方法的某些限制(即反应偏差,如光环效应和社会期望、量表类型和反应格式)而导致的常用方法差异。因此,哈曼的单因素试验被用来检查常用方法的差异。为此,本研究将测量模型的卡方和自由度与单因素模型进行了比较。由于测量模型的拟合度比单因素模型的拟合度好得多,因此建议在当前的研究中,通用方法方差可能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4.2假设结构模型的测试

用AMOS 24.0进行结构方程建模,以检验变量之间的假设关系。研究模型的总体拟合指数为:χ2=3,085.076,自由度=794,p图2和表4所示。

H1到H4假设语言相似性和兴趣相似性会影响自我一致性和友谊。结果表明,自我一致性受语言相似性和兴趣相似性显著影响,支持 H1和H2。此外,结果表明,友谊也受到语言相似性和兴趣相似性的显著影响,支持 H3和H4。因此,当名人使用相似的语言并且在社交媒体上有相似的兴趣时,粉丝对他们最喜欢的名人的自我一致性和友谊的感知水平更高。

H5对H8预测,互动频率和自我表露会影响自我一致性和友谊。结果表明,互动频率显著影响自我一致性,自我表露显著影响友谊。然而,自我表露对自我一致性没有显著影响,互动频率对友谊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只有H5和H8得到支持。基于这些发现,可以解释为当粉丝更频繁地在社交媒体上与他们最喜欢的名人互动时,他们对自己与他/她一致的感知更高,而当名人在社交媒体上披露个人信息时,他们对与名人的友谊的感知更高。

H9到H13假设了自我一致性、友谊、生活质量和幸福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自我一致性对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而对友谊没有显著影响,只支持H10和H11。此外,友谊显著影响生活质量,但不影响幸福感。因此,只支持H12。研究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社交媒体与自己喜欢的名人高度一致的粉丝更有可能拥有高水平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此外,当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感受到高水平的友谊时,他们往往会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高水平的幸福感。

H14至H19显示了生活质量、幸福感、承诺和忠诚度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生活质量会影响幸福感和承诺但不会影响忠诚度,仅支持 H14和H15。此外,结果表明幸福感会影响承诺但不会影响忠诚度,仅支持 H17。最后,承诺对忠诚度有显着影响。因此,H19得到支持。根据调查结果,粉丝的高水平生活满意度可以提高对他们最喜欢的名人的幸福感和情感承诺水平。此外,粉丝的高度感知幸福感使他们在情感上更加忠诚于名人,进而导致更高水平的名人忠诚度。

除了上述结构和情境因素对自我一致性和友谊的直接影响,本研究还检验了它们对名人忠诚度的间接影响。如表4所示,名人受语言相似性(间接系数=0.112,p

05

讨论和含义

本研究调查了社交网站上与名人的准社会互动在粉丝现实生活中建立更高水平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方面的作用,从而使他们对自己喜欢的名人做出承诺和忠诚。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本研究通过完善一个粉丝模型扩展了准社会互动理论,该模型将名人在社交媒体上的活动应用于粉丝的承诺和忠诚度以及现实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首先,本研究调查了名人在社交媒体上活动的不同方面(即结构因素和情境因素)对粉丝对自我一致性和与他们最喜欢的名人的友谊的感知的影响,以解释在社交媒体中发展准社会关系的过程。此外,这项研究调查了名人在社交媒体上直接产生的内容和互动(例如,使用的语言风格、共同的兴趣和自我表露)在解释粉丝与他们最喜欢的名人发展准社会关系的心理框架方面的关键作用。

第二,与先前关于准社会互动和名人的研究相比,这项研究考察了社交媒体中粉丝和名人之间的准社会关系对粉丝现实生活满意度和感知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准社会互动理论的假设,本研究证实,虚拟形成的友谊和自我一致性可以超越网络语境转移到粉丝的现实生活中。对于学者来说,进一步研究转移过程(即从虚拟到真实)在预测社交媒体用户实际行为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通过社交网站,名人及其经纪公司需要专注于提高粉丝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引导粉丝对名人更加忠诚和忠诚。根据研究结果,名人及其经纪公司需要在其社交网站上为粉丝设计和提供内容,让名人可以与粉丝真诚地谈论兴趣,例如直播。此外,名人可以在他们的社交网站上列出当前的兴趣并发布与其兴趣相关的活动,为他们的粉丝提供一个表达他们对他们最喜欢的名人的兴趣和活动的看法和感受的地方。这种努力使粉丝能够增强他们与他们最喜欢的名人的自我一致性和友谊感。

5.1.局限性

1.虽然这项研究发现自我一致性和友谊对粉丝的生活质量和感知幸福感有显着影响,但可能存在潜在的社交媒体相关影响关系的因素。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将关系中的潜在因素作为调节因素加以考虑。

2.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似性对粉丝的自我一致性和友谊的感知的影响上,以解释社交媒体上的准社会互动。然而,当粉丝认识到名人的语言风格和兴趣发生变化时,它没有检查粉丝感知的变化。因此,未来的研究还可以关注取消订阅和取消关注他们最喜欢的名人社交网络页面的粉丝,以检查该行为是否对粉丝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3.本研究从单一来源的粉丝(即 MTurk)中招募样本,这可能会导致单一来源的偏见,尽管本研究采用了程序和统计补救措施。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从多个来源招募样本,并采用各种方法来调查本研究中的假设关系。

责编:周梦琦

网址:英文精读|名人如何让粉丝开心?社交媒体背景下名人与粉丝的互动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91992

相关内容

社交媒体时代的粉丝文化:一探王曼昱粉丝的心路历程
社交媒体影响力:粉丝与偶像之间的心理互动.docx
网络红人在社交媒体上如何与粉丝进行有效互动?
如何利用名人效应来提高社交媒体的粉丝数量?
从偶像与粉丝互动看社交媒体带来的心态变化
粉丝互动图片:社交媒体时代的社交创新与传播新路径
粉丝文化流变:媒介变迁背景下中国粉丝的成长简史
粉丝经济新场景:文化猫2.0如何深化粉丝互动体验
《社群粉丝运营策略:打造互动的粉丝群体》
如何吸粉并留住粉丝:社交媒体运营的核心策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