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应该打破社会名流交际的神秘感
道士李一走下神坛,他的一些明星好友被媒体曝光。除专门撰写《世上是不是有神仙》来宣传李一的央视记者樊馨蔓外,给这本书写上推荐语的敬一丹、李亚鹏、马云等都卷入此一事件。近日,网上流传一张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给李一授匾的照片,引起网友热议,有媒体记者调查确认,汤一介确曾代表中国文化书院向缙云山国学院授牌,书院方面近日将正式回应此事。
因李一事件而被披露的这些名人,有来自媒体的,有商业大腕,也有演艺圈明星,现在还有知名学术人士。我们并不了解具体细节,这些人与李一的交往是基于利益,还是相互之间有所欣赏的简单交往。从本质上讲,道士李一与名人之间的关系,属于社会名流交际圈。什么是“社会名流”,我们并无明确标准,但社会发展在客观地形成这个圈层。比如在社会或某一地区或某一领域有一定地位、一定影响力、一定话语权的人物,明星、艺人、知名媒体从业人员、商业大鳄、学术大家,甚至拥有一定职位的官员等等,他们处在社会的上层。
从人的基本交往内容看,这样的交际圈跟其他社会圈层的交往规则多有相似,比如喝酒、吃饭、聊天,可能同样会争执、斗气、翻脸,交往既可能有忠贞不二的友谊,也可能有逢场作戏的利用等等,再者,不论什么人,选择和什么人交往也都是一项基本权利。但也当看到,社会名流交际圈毫无疑问具有十分明显的神秘感,交往内容和场景大多时候并不在普通公众视野内,与一般人邻里之间、同学之间、同事之间的交往没有交集。因为神秘,很多东西都是猜测,因为不了解,人云亦云的东西会多一些,也可能因此这样的交往被赋予了太多罪恶的东西。
想象性的认识未必公道,但有一种认识可引起重视。与普通人不一样,能够被称为名流的群体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他们跟各种权力联系在一起,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他们的交往又实则难以简单地以个人隐私待之,也就是说,社会名流的行为本身是有社会责任在里面的。公众并不能为他们的行为划疆设限,但更多时候,他们的行为一旦公开,就会引发相应的社会评价。行为可能引起的社会影响,名流自身需要掂量、权衡,哪怕并不触犯法律,事后也当有所检视。这就是为什么法国球星齐达内在赛场顶人事件后会向无关此一事件的儿童道歉,因为他自认为没有给他们提供示范,这一点其实可为名流处事之镜鉴。
按媒体的说法,李一弟子3万,事件之走向,在形成震荡效应,波及的范围在扩大。但震荡不应引致认识的混乱,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消除交往的层级性,对于李一与各界名流的交往,我们既不要赋予太多罪恶、丑陋、污浊的解读,也不能视社会名流圈的神秘化为正常,神秘应当打破,光环应当摘掉,这样一种社会交往应当有基本可把握、可视的形象。
(责任编辑:年巍)
网址:长江日报:应该打破社会名流交际的神秘感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94016
相关内容
【秘密漂流】51八卦网长文报道:名流如何在情感的河流中漂浮着秘密的碎片掌握眼神交流:成为社交明星的秘诀
交流与冲突:国际社交媒体中的跨文化传播——以李子柒为例
长江国际音乐节巨星云集 4月29日绽放镇江鹭岛
时尚名流社会须知的十个社交技巧
周冬雨交际花,江疏影传被包养,徐峥神秘潜逃,林依晨婚姻告终!
八大社交秘籍,让你成为人际交往高手
深耕社交电商,云客赞创新“社交裂变+KOL营销矩阵”打法
东西问丨钢琴家郎朗:音乐如何打破藩篱促进国际人文交流?
人民日报“点名”过的明星,潘长江、吴谨言、陈赫等,如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