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4D毫米波雷达,智驾普及的新路径(附下载)

发布时间:2025-05-15 02:29

今天给大家带来【电子行业:4D毫米波雷达,智驾普及的新路径】

摘要:4D毫米波雷达,兼具高性能与低成本优势的解决方案

4D毫米波雷达的4D指的是速度、距离、水平角度、垂直高度四个维度。相比传统雷达,增加了“高度”的探测、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精度。目前,特斯拉Hardware4.0或将搭载4D毫米波雷达,上汽飞凡、深蓝SL03都已搭载4D毫米波雷达。我们预测2030年中国4D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49亿元。性能角度看,我们认为4D毫米波雷达未来在分辨率上或可逼近16-64线的激光雷达。成本上看,CMOS SoC+AiP的技术下可实现大幅降本。国内MMIC芯片厂商有加特兰微电子、清能华波等;整机厂商包括经纬恒润、威孚高科、华域汽车、森思泰克等;PCB有沪电股份、生益电子、深南电路等。

性能上看:4D毫米波雷达未来在分辨率上或可逼近16-64线的激光雷达

性能角度看,我们认为4D毫米波雷达未来在分辨率上或可逼近16-64线的激光雷达。4D毫米波主要优点:不受天气影响、测速、成本低、测距长;主要缺点:分辨率较低;多普勒效应对物体识别的精度不够。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分别在全天候工作能力/对物体的精准检测识别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替代性,我们认为长期来看,在自动驾驶、高级别辅助驾驶阶段,4D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并非替代关系。4D毫米波设计角度看,级联、CMOS、SoC集成或将成为主流趋势。

成本上看,CMOS SoC+AiP的技术下可实现大幅降本,有助于量产

4D毫米波雷达的成本约为300美元。硬件BOM拆分:射频前端MMIC(包括发射、接受、及信号处理器)的成本约占50%、PCB(包括接收、发射天线)的成本约占20%、DSP/FPGA的成本约占20%;其它硬件成本约占10%。由此可见,MMIC芯片与天线是4D毫米波雷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降本的关键领域。根据加特兰微电子,毫米波雷达成本在CMOS SoC+AiP的技术下可实现大幅缩减,较CMOS SoC/CMOS/SiGe/GaAs方案分别节约25/50/70/85%的成本。我们判断成本下降有助于4D毫米波雷达的量产上车,我们预测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49亿元。

国内外企业积极布局4D毫米波雷达,商业化进程加速

国内外企业积极布局4D毫米波雷达,商业化进程加速。1)MMIC芯片目前基本来自恩智浦、英飞凌、德州仪器、Mobileye等海外芯片设计公司,我国国产实力相对薄弱,国内厂商有加特兰微电子、清能华波、矽杰微电子等。2)PCB方面,主要企业包括Rogers、Isola以及国内的沪电股份、生益电子、深南电路等。3)整机/解决方案供应商方面,传统Tier1普遍采用级联技术在4D产品量产方面走在前列,主要为Arbe、博世、大陆、海拉等,国内主要整机厂商包括经纬恒润、威孚高科、华域汽车、森思泰克等。国内MMIC芯片和软件算法仍是稀缺标的。

来源:华泰证券

关注公众号【数策前瞻】获取完整PDF电子版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关注公众号【数策前瞻】获取完整PDF电子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电子行业:4D毫米波雷达,智驾普及的新路径(附下载)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98091

相关内容

电子行业:4D毫米波雷达,智驾普及的新路径(附下载)
毫米波雷达:全民智驾关键传感器,加速上车推升相关公司受益力度
为人工智能提速 2022“创客天下”大赛项目举办首场路演
从普及到爆发:盘点12家激光雷达明星企业
我国毫米波芯片刷新世界纪录 相关企业值得关注(附股)
车企集体“改口”,智能驾驶“降级”背后,行业面临新变局?
全球50家车规级激光雷达企业大盘点:国内占半壁江山,部分企业有望“出圈”
保定魏建军和北京雷军“好上了”
揭开智驾的魅惑面纱:生涩的技术与狂热的生意
汽车激光雷达鼻祖Ibeo申请破产,曾与长城签署全球首个纯固态激光雷达量产合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