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快手大主播辛巴,喊话平台
不久前,快手大主播辛巴、散打哥因为直播间骂战被平台处置,随后二人相继发声明退出平台。
辛巴喊话快手:希望快手珍惜我,我能调动整个国内资源......
有传闻辛巴在接触抖音,被拒绝;也有传言辛巴已经开始自建直播平台,自己做老板。
案例二、
肖战227事件及后续
2月27日,肖战粉丝举报A03网站,导致网站被封禁,粉丝行为,偶像买单,肖战从此成为娱乐圈的不可说。
4月,B站发起“剪辑大神挑战赛”,一些播放量和质量均不高的肖战作品剪辑被刷上榜首,引起用户不满。
沉寂了几个月后,终于在本周一则视频采访中,肖战回应关于自己的负面评论,本来挺正能量的,可下边清一色的控评......
这粉丝真是......
一边恃粉行凶,凭着巨大的粉丝流量,直接对话平台;一边为粉丝行为买单,得罪了几家大平台,搞得自己人人喊打。
本来为明星网红带来流量和收益的粉丝经济成了一把双刃剑。粉丝经济,出了什么问题?
一、
粉丝经济反客为主
1. 养成系偶像拉长粉丝经济链
新媒体下的粉丝经济早已不同于往日有距离感、单向崇拜式追星。
明星网红出道伊始青涩呆萌、为了梦想奋斗不息、最终走上舞台收获成功,这种养成系才是时下正确的追星方式。
平民化的“陪伴型偶像”情感契合度和粉丝黏性更高,且随着爱豆的成功具有递增感。
粉丝选出来的偶像杨超越
“偶像”的成长过程本身就是一大卖点,让粉丝产生“与偶像同成长”的感觉,一旦偶像走红,粉丝的热情也随之爆发。
粉丝经济从从前的“先有名气,后有粉丝”,前移到“未有名,先有粉”,拉长了粉丝经济链。
经济公司开始摒弃曾经的造星手法,开始放大粉丝支持的力量,极力塑造出偶像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粉丝支持的形象。从形象包装、价值观输出,到商业变现和资本增值,形成了一个循环。
2. 明星网红的依赖
打榜、刷话题、买热搜、众筹、购买代言产品......粉丝经济已经衍生出一条利益生态链,大粉头们甚至对明星网红的职业都有话语权。
微博明星超话榜单
粉丝干涉明星的工作,对接什么样的资源,接哪个剧本,卖哪个品牌,参加谁家的活动,粉丝都要“出谋划策”,一旦明星网红不接纳粉丝的意见,大粉带头脱团反踩。
粉丝的消费能力、生产能力和传播力开始成为考量指标。
话题的热门程度、各类热点的支持度、应援规模等都可以成为品牌和市场对明星主播的评价标准。
二、
粉丝经济的模式
1. 品牌广告
从明星到网红,每一个KOL都有特定的粉丝群体,品牌代言广告成为粉丝经济的第一个原生模式。
王俊凯代言雷克萨斯
当品牌打向市场时,往往会选择一个和自己目标群体相对应的明星来代言。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广告代言达320亿-500亿。
2. 电商带货
今天,不管是明星,还是网红,直播带货成为大趋势,就像拍戏、录综艺、出唱片一样成为工作的重要部分。
不带货的明星不是好网红,不论是为情怀,还是应援偶像,或者单纯冲着物美价廉,直播带货都是偶像们“亲民”又盈利的变现新形式。
3. 直接付费
据36Kr数据,36%的人愿意直接为自己喜欢的偶像进行付费100-300元——这一点在直播经济中尤其得到验证。
主播:六点方糖
根据《抖音2020直播图谱》,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直播打赏行为,赞同其为内容付费的一种形式。
三、
粉丝经济,想说爱你不容易
1. 让平台又爱又恨的粉丝经济
2019年,快手电商直播总成交额400-450亿,辛巴团队就完成133亿,占平台近三成营收。
粉丝流量与营收过度集中在辛巴、散打哥这几个大主播手里,导致平台依赖过深,投鼠忌器。
主播与平台,本应相互成就相互依存,但看今天的辛巴与快手,局面逐渐失控。
平台被头部的粉丝流量架空,大主播流失=粉丝经济流失。
年初西瓜视频挖角B站,多位up主出走,也带走了一部分粉丝流量,但同时也有粉丝表示:继续留在B站,不会为了一个up主失去一个好平台。
B站以友好的社区氛围,把up主的粉丝变成平台的粉丝,与快手恰恰相反。
反观抖音,压制头部的政策一个接一个,对大主播毫不忌惮,因为抖音依赖的是区别于快手的公域流量,粉丝是平台的,经济也是平台的。
2. 哗众取宠终究粉丝一哄而散
最近说“KOL”的少了,因为KOL太多,流量不够用了。
粉丝数>1w就算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KOL,其一言一行都在传递价值观,影响千万人。
咪蒙,当年在微信公众号一呼百应,风光无两,最近换个马甲复出,曾经的粉丝们却不再买账。
头最大的主播又回来了!
王尼玛复出,抖音立刻吸粉112w+,单条短视频近60w点赞——评论都是粉丝的表白。
跑偏的价值观只会吸引一时猎奇的粉丝;优质的内容和正向价值观才能让粉丝念念不忘。
不符合正向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终究会淘汰。
3. 优质内容带动粉丝经济后劲
说一个收割粉丝经济的典型——罗永浩。
前两场直播间的产品单价与京东基本持平,销量却远高于后面两场5折产品,老罗带的不是货,而是粉丝的情怀,是粉丝经济的红利。
反过来说,后两场直播中卖的东西便宜了,流量怎么反而少了?粉丝经济消耗得差不多了。
粉丝经济需要持久生命力,一旦断层就基本代表一个明星网红走向没落。
又要说到煎宝常用的俩个网红来做反面教材——阿纯,他之前太红了嘛!
“阿纯全网通用脸”导流,“阿纯打假测评”矩阵号带货,但内容基本是敷衍式,更谈不上优质和创新,
反观带货成绩除了几个通稿宣传的4小时120万,行业媒体上几乎不见其身影,带货品牌也多是不见经传的十八线品牌。
120万就只做个布条幅?
四、
结语
粉丝就是一群特殊的用户,他们对某个明星或主播的关注,是出于获取情感满足的需要。
他们是潜在的消费者,甚至是最忠实的消费者。明星主播对粉丝经营维护投入多少精力,就能换回多少经济转化,就能为自己开拓多大发展空间。
在新媒体时代,粉丝经济结合社群效应,围绕明星主播和内容、产品进行资源整合拓展,才能发展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粉丝的欲望就是市场的动力。明星主播制造欲望、粉丝为欲望消费,其消费的各类特性被研究,再次投入市场并被买单。
这个过程中,粉丝体验到“个体得到凸显”的满足,在为偶像应援消费中,明星主播和粉丝之间的每一轮互动都生发出新鲜的情感体验,让重复的粉丝消费在情感的热度下保持持续的生命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