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世界的眼睛看席琳
由于是限定上映,于是当天下午就早早来到电影院。15美元一张的票,我也二话没说就买了。在这个偏僻又非周末的夜晚,不到十个人和我一起看了这部《席琳:透过世界的眼睛》(Celine: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World)的纪录片的首场。
演唱会电影作为一种形式的音乐纪录片,市场从来不大。考据的话,或许最早可以追溯到1965年《青少年国际音乐奖表演》(The T.A.M.I. Show)。但是由于3D技术的运用,以及流行文化现象的推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演唱会电影开始出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来自青春偶像的《汉娜/麦莉:两全其美世界巡回演唱会》(Hannah Montana & Miley Cyrus: Best of Both Worlds Concert)和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的《就是这样》(This Is It)。它们都赚了大钱。但是这种类型片,始终有其局限性:
首先,它的主要观众群体是各个歌星的粉丝,其次才是作普通电影观众;第二,虽然它能以比演唱会门票更低的票价,弥补那些没能去成现场的粉丝的遗憾,但毕竟银幕上的人不是真人;第三,电影院需要有良好的观影礼仪,那就意味着你得安安静静地坐着,不能唱,不能跳,更别提舞动荧光棒,现场感不强。杰克逊电影放映过程中,出现众多歌迷鼓掌、合唱甚至跳舞的行为,只能算是个例外。
不过只要是商机,电影公司就不会放弃赌一把的机会。现在比较好的做法就是用3D技术弥补现场感。U2乐队这样做了,乔纳森兄弟也这样做了。在《席琳:透过世界的眼睛》的正片前,放映了一个肯尼·切斯尼(Kenny Chesney)的3D演唱会电影的预告,这个潮流,连质朴的乡村歌手都要赶上趟才行。而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粉丝进影院捧场,这些演唱会电影的惯用宣传伎俩就是“限期上映”。
《席琳:透过世界的眼睛》也是这样,而且此次上映的时间表规定得尤其严格,甚至精确到了具体日期:只在2月17日、18日、20日、21日、22日、25日、27日和28日,北美的观众才能在美国和加拿大主要城市的限定影院里看到该片。影票最早于1月22日就公开在网上销售。北美上映完后,才轮到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地。
这部半演唱会半纪录片的电影,记录了加拿大天后席琳·迪翁(Celine Dion)于2008年-2009年举办“爱的契机”世界巡演(Taking Chances Tour)时的演出和生活历程。那次巡演跨越了五大洲、25个国家、93个城市,总共卖出了300万张门票。
在片中,现场表演和幕后花絮相互穿插,再配上席琳旅行各地,与当地居民和歌迷互动的场面,力图献上一出五彩斑斓的盛世图景和席琳·迪翁的真实人生。在导演史蒂芬尼·拉波特(Stéphane Laporte)的安排下,影片的摄制小分队一路跟随席琳的足迹,从南非到奥马哈,一共拍摄了超过800个小时的高清录影。摄影指导让·弗朗西斯·佩罗(Jean-Francois Perrault)更是捕捉到了无数珍贵的画面。“这绝对是我和我歌迷分享的最私密的一次旅程。”迪翁说道。
在这个傲慢做作绝对讨不到好的时代,天性就平易近人的席琳·迪翁在片中自然是相当地暖人心扉。那些她在世界各地体育场里面对数万歌迷的高唱的镜头此时已不重要,更珍贵却是那些幕后的生活化瞬间:包括她在南非和歌迷的交流、对唱,体验曼德拉的孤岛监狱生活,与家人和朋友们玩笑,在镜头前搞怪,和丈夫在飞机上祈祷,和儿子在房间里疯玩……。她也在柏林集中营遗址潸然泪下,倒在丈夫怀里说“我再也不能承受。”
《席琳:透过世界的眼睛》让我们认识一个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席琳·迪翁,整部电影更像是一次有我们的目光跟随的家庭旅行,所以将它称为“家庭相簿”也毫不为过。在这里,我们认识那个默默支持她的丈夫,看到了可爱又有教养的孩子。席琳·迪翁是幸福的,幸福得几乎让这部电影不粘带一丝悲剧色彩。只在当她因为嗓子的问题取消了半打场次的演出,泪水在医院做检查时滑落;或后来带病上场,演出前焦急踱步的时刻,你才会感觉到她的失望和失落。演出结束,一个团队成员安慰她,“结束了,你挺了过来。”席琳回答道,“是啊,但代价是什么?”
然而正如片中一名从西西里赶来米兰看她演出的歌迷所言,席琳给了她生活所有的爱和激励,作为广受爱戴的大众偶像,她确实是世上许多人的激励之源,完美得连八卦小报都无从下手;法国总统萨科奇给她颁发了勋章,奖励她通过音乐把法语传播到世界各地;而在片中一段来自中国上海的镜头中,她把一段不明所以的提问,转化为对“相信自己,相信内心,相信爱”的坚定阐述,随后,《爱的力量》(Power of Love)适时响起,高扬的嗓音,从容自信,底气十足,真正鼓舞和激发着人们内心的希望和力量。
或许由于素材过多,最终剪辑出来的《透过世界的眼睛》也难免有些走马观花之嫌。尽管所选进的每首歌,都被巧妙地剪辑进来以暗合每段场景里的主题,可完整璀璨的表演却非常罕见,大部分曲目都被压缩得十分严重。养眼的表演曲目包括《为你的歌》(Song For You)、与安德烈·波伽利(Andrea Bocelli)合唱的《祈祷》(The Prayer),和那首烂熟于世界人民心里的《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据说之后发行的DVD上,片长将会翻倍,或许那样可以弥补一些遗憾和不完美。但无论如何,我终于还是找到了我的最爱:那是2008年7月7日,在法国的阿拉斯,天空飘落着大雨,席琳·迪翁就这样在雨中唱着那首钢琴伴奏的悲情诗篇《如果爱已足够》(S'il Suffisait D'aimer),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载于《HITS轻音乐》)
网址:透过世界的眼睛看席琳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210181
相关内容
席琳·迪翁,震撼世界总想要透过你眼睛
阿黛尔与席琳·迪翁的交流探索世界
麦琳李行亮两口子是真不管观众的死活啊,求一双没看过这段的眼睛!
世界歌坛巨星席琳·狄翁专门赴京力挺北京奥运会
闫妮、邹元清:她和她,多一双看世界的眼睛
伯邑考透过杨玏的眼睛再次注视弟弟姬发!
麦琳画师:用色彩与线条勾勒梦幻世界
那些被哈琳圈粉的哥哥们,很少有人能够逃脱哈琳的小眼睛
以叶澜依的眼睛探索《甄嬛传》的世界甄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