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兴隆庄煤矿
聚焦 管理 技术 技能 班组长队伍
构建 “334”人才培养体系
做到真心爱才 悉心育才
倾心留才 精心用才
培养出一大批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
高素质人才队伍
矿井专业技术 技能人员
呈现结构合理的向好趋势
广泛调研 顶层设计
构建“三精”模式
精准施策抓设计。人才培养是系统性工程,好经验、好做法贵在与时俱进。坚持守正创新,组织骨干人员到优秀企业和兄弟单位调研学习,邀请专家传经送宝。召开讨论会、交流会等20余次达成共识,构建人才选拔、培养、激励长效机制。
精细盘点摸实情。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问题,还得从源头分析。进行“三项盘点”:盘点人力结构,分析人力流失变化,从整体到局部摸清人力特征;盘点工种岗位,通过岗位描述、能力评价,明确岗位素质胜任条件;盘点发展制约,梳理培养优势及制约障碍,分析研判关键、重点、一般岗位,逐一解决。
精心部署强保障。有形化建设和无形化内涵“两手抓”,集中优势打造了工匠宣传街、创新工作室、技能实训场、创新孵化园“四位一体”示范功能区。凝练劳模工匠精神寄语,建成7大工种实训考核及19个学习培训配套场所,从文化上示范引领,从硬件上强力保障,从氛围上强势营造。
突出效能 系统推进
打通“三实”环节
全员培训海选,重“实学”。强化培训是提升全员综合素质的根基。该矿在常规培训基础上,组织专兼职教师、管理、技术、工匠成立“一匠三师·金牌讲师团”,整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开展易接受、提升快的培训活动,即时检验学习效果,从中优选学习能力强的青年职工。针对矿井条件受限工种,精选骨干到厂家、院校学习22人次,补强矿井短板。
全员竞赛精选,重“实练”。实施“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竞赛网络,突出矿井关键工种、规范区队重点工种、深化班组现场实际,日常学习计划比、强化培训经常比、管理、技术、技能分层比。四年开展比武活动874场,参与15464人次,选树“兴隆工匠”34名,技术能手1441人次,推动优秀青年职工走进重点培养行列。郭金陵荣获第十六届全国技术能手,王小波在第22届全国煤炭行业职工技能示范赛中荣获金奖第一名,被授予第八季“大国工匠”称号。
全员创新转化,重“实用”。将现场攻关、创新创效作为培养人才成效的检验标准。2019年以来,现场解决难题160余起,评审优秀创效成果65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90项。其中,智能数据集中采集,多岗点实现无人值守;提高现场故障判断准确性,缩短了处理时间;岗位工艺优化确保了设备运行安全;研发推广实训智能培训考核系统,荣获山东能源集团创新创效成果特等奖,矿井被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授予“特别贡献奖”、山东能源集团全员创新企业称号。
搭建展台 重奖人才
放大“四化”激励
表彰奖励精准化。设立专项基金,实施基层即时奖励、矿表彰奖励、上级获奖对等奖励机制。职代会对兴隆工匠、劳动模范给予每人6000元奖励;科技大会表彰管理成果;季度奖励创新创效获奖成果2000—5000元;对优秀技能人才、学科带头人、技术专家和首席技师等每月给予500—3000元津贴,实现了奖出人才、奖出担当、奖出干劲的初步成效。
职级晋升科学化。用好用活竞聘上岗制度,大胆启用年轻人到重要岗位锻炼成长。19名85后、4名90后走上矿井中层正副职岗位,5名同志走上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岗位,10名同志进入山东能源集团人才库竞聘环节,5名同志进入兖矿能源部室。矿井现有省部级高端人才32人,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52.3%。
精神激励多元化。连续举办美好兴隆职工节、班组长节、故事会和“荣誉殿堂”颁奖典礼活动,提升职工文化修养、坚定文化自信。建立荣誉台、积分榜,对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大力宣传,营造“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浓厚氛围。
人文关怀亲情化。利用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劳模工匠,悬挂“劳模之家”光荣牌84个;定期组织班组长、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心理减压疏导和团队拓展活动,增强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凝聚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素材提供 | 兴隆庄煤矿工会
编辑 |张悦
责编 |周燕 张帆
◆ 兖矿能源召开“奋斗新时代”党的群团工作推进会
◆ 凝聚的力量!看,这一年 | 兖矿能源2022年群团工作综述
◆ 荣誉蝉联14年,秘籍在此
◆ “幸惠有家”,因为有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