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范志辉 音乐先声
作者 | 张家欣 编辑 | 范志辉
"怎么没有'乘风破浪的哥哥们'?瞧不起人吗?"
6月3日,《乘风破浪的姐姐》官宣第二天,"哥哥"代表孙红雷在微博喊话"鸣不平";6月19日,芒果TV就把《披荆斩棘的哥哥》安排上了,"东北舞王"的这句呐喊还被贴到了招商PPT里。
如果说年轻人的选秀是要"重新定义中国女团",那中年人的选秀怕是要"重新定义中国综艺"。就目前的走势来看,哥哥、姐姐们能掀起的风浪恐怕比弟弟妹妹们要大得多,其背后的变迁逻辑也值得探讨。
中年男性选秀,怎么才好看?
芒果TV招商会上提到,《披荆斩棘的哥哥》将邀请30位有男团梦的哥哥,进行3个月合宿培训、主题考核,最终成团出道。其中,将邀请"5位有成团经验的哥哥"加盟,按这种思路,若《加油好男儿》、快男超男等内娱古早男性选秀的选手参赛,也必将掀起一波怀旧潮。
而网友呼声很高的嘉宾名单中,还出现了孙红雷、黄渤、徐峥、沈腾、雷佳音等"宝藏哥哥",也提名了胡歌、白宇、朱一龙、林更新、陈伟霆等人气男星。既然49岁的孙红雷都喊话了,那"奔五"的90年代偶像如小虎队等参赛,似乎也并非没有可能。从综艺呈现的角度来看,"有故事的男同学"更适应综艺表达,也能继承姐姐选秀的流量。
比如,宁静与张雨绮代表着《乘风破浪的姐姐》的两种圈粉方向。前者展现与咖位相符的霸气,让观众觉得"过瘾";后者则是暴露出女明星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让观众直呼"可爱"。
若《披荆斩棘的哥哥》想在综艺模式上取得突破,而不仅是收割一波流量,那在形式设置和话题制造上,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值得期待的是,将过去几年偶像选秀的套路用在中年群体身上,很大可能会迸发出与众不同的新鲜度和看点。
为什么纷纷押宝中年选秀?
在去年《演员请就位》中,台湾偶像剧的代表面孔明道表示:"刚才我演的,是我今年演的第一场戏。"而女演员姚晨、马伊琍等也都曾公开喊话,行业给30+女演员提供的角色越来越固化,姚晨甚至为此投资公司、转做制片人,为自己寻求更加合适的机会。
在这种背景下,除了在"本行"寻求突破,许多中年艺人也开始"跨界",来到综艺领域寻求不一样的突破。而在这些包容性强的综艺中,更看重艺人个人的魅力,不受年龄限制,为陷入瓶颈的中年艺人提供全新的营业舞台。
围绕姐姐们的综艺形态是此前已经铺垫过的,芒果的《花儿与少年》是最大力的推动者,围绕哥哥们展开的综艺除了《极限挑战》,就是去年大火的《乐队的夏天》。虽然也有女性成员参与,但在大部分嘉宾为男性的乐队综艺中他们对音乐的追求乃至个性的碰撞都显得十分真实,口碑、热度、商业都取得了不错的反馈。
从商业上来看,押宝中年选秀也成了一门好生意。比如,相比今年《青春有你2》和《创造营2020》两大头部偶像选秀5个和11个广告赞助的形势,目前《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品牌合作主高达13个,涵盖护肤、电子、饮食、娱乐等各个品类,赞助方式主要分为独家冠名、超级星推官、合作伙伴和行业赞助,而后续广告赞助、直播带路也都在路上。
而北京时间财报指出,按照会员收入增长的中间值5.52亿元计算,再加上中性预测下的赞助广告收入4.55亿元,《乘风破浪的姐姐》或将为芒果TV带来近10亿元的收入。
当一档节目可以让艺人、平台、观众都能共赢,集体押宝中年选秀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年选秀,一场娱乐圈的"变形计"
2018年,以韩国produce模式为首,选秀综艺在国内成为爆款。然而在偶像选秀本土化两年后,这种"一招鲜"的综艺模式逐渐陷入后劲不足、审美疲劳的泥沼。
可以看到,《创造营2020》《青春有你2》等节目的热度也只是差强人意,其中能够出圈的都是自带综艺效果,或是中性风等拥有独特风格的选手,甚至出现了选手风头被导师压过的现象。总的来说,与前两年的盛况相比,年轻偶像选秀的关注度出现不小幅度的下降,节目本身已经不足以带动话题的热度。
选手才艺展示并不是成团的决定项,选手们的注意力也并非完全集中在成团出道上。《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宁静是为了"贪玩",张萌是来"选演员"的,导师也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才艺的分析上,但这并不妨碍节目的热度爆发。
哥哥姐姐们的选秀,更像是披着真人秀外皮的体验型节目。将已经有了一定咖位的艺人,放在被他人评判的位置上,"下放"到娱乐圈金字塔的底层,堪称一场娱乐圈前辈与新人互换的"变形计"。这种逻辑,其实早已是芒果系综艺的看家本领了。
两年过去,经由一连串选秀综艺的尝试和铺垫,再融合明星真人秀积累的话题制造的经验,最终哥哥姐姐们的选秀诞生了。说到底,这是内娱选秀模式、艺人审美乃至观众互动形式的一次变革,其核心是内容为王。
某种程度上,对中年选秀的追捧,用饭圈的模式去为叔圈、姐圈选手做数据打榜,也是受众对机械化饭圈以及固化审美的一种"反叛"。谁能戳中参与这场"反叛"的用户的痛点,谁就能在这次行业变革中占领先机,目前看来,芒果系毫无疑问是最大赢家。
排版 | 安林
原标题:《中年选秀,一场娱乐圈的"变形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