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玩坏的“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这个名词近两年渐渐在各大媒体和新闻上被提及,无论从电商、品牌、财经、娱乐等各个领域都关注如何开发“粉丝经济”,本文重点聚焦中国娱乐圈,讲述这个已经被玩坏了的“粉丝经济”:
网易娱乐11月10日报道(文/周景煜) 中国娱乐圈的“粉丝经济”应该来源于对于日韩粉丝经济蓬勃发展的羡慕,在韩国的知名娱乐音乐公司中,粉丝经济范畴内的周边商品售卖、粉丝付费会员制等业务每年已经为这些公司带来颇为丰盛的收入,“粉丝经济”收入在部分韩国娱乐公司甚至可以占到总收入40%左右。近十年来韩国娱乐工业席卷中国,中国地区粉丝基于“有朋自远方来”、“物以稀为贵”的认知,更加为韩国模式的“粉丝经济”贡献良多。
而中国的“粉丝经济”在学习日韩的“粉丝经济”的过程中,却仍然避免不了照搬、山寨的老大难问题,笔者可以说,在中国,关于艺人相关的“粉丝经济”模式,已经被玩坏,进入了有概念、无模式、无想法的怪圈之中。
问题出在哪里?是谁玩坏了中国粉丝经济?可以说是各IT媒体玩坏了粉丝经济,各经纪公司把自己玩坏,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 利益驱动,IT行业抢食粉丝经济
中国各IT媒体或创业公司都眼红日韩模式的粉丝经济纷纷抢食,欲求在蛋糕里分一杯羹。一时之间各大粉丝平台某袋饭、某信、某站、某汇、某团、某联盟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有赶超前几年团购网站和微电影的势头,这种恐慌性疯抢行为恰恰是对新兴的行业模式最大的扼杀,多平台导致用户分流,用户分流导致用户习惯的毁灭,襁褓之中的“粉丝经济”已先天性营养不良。
二、 不懂“粉丝”却控制着运营平台:
粉丝运营需要平台,而平台却由一帮不懂粉丝的IT从业人士控制着。“粉丝”族群表面是围绕在各个艺人周围的簇拥者,其实是艺人的衣食父母,每个艺人不同的风格造就 “粉丝”族群风格各异,与粉丝最直接接触的经纪公司,却由于经费及技术原因,不能自行开发,需要依靠IT平台。笔者自2012年以来,已经接到不下50家IT公司要与其进行 “粉丝经济”的开发合作,而当问到想怎么合作时,绝大部分都是十分直白地表示要与其艺人合作,卖东西收会费收益分成,谈到粉丝服务细则却一问三不知。怎么收钱想得天花乱坠,却不知道怎么让消费者愿意打开钱包,如此想法的IT公司及媒体不占少数,笔者不禁要问,不懂“粉丝”,何来的“粉丝经济”?寄生虫一般的商业模式让“粉丝经济”再受重伤。
三、 IT行业恶性竞争的拔苗助长:
互联网行业的恶性竞争由来已久,一年多以来的多个重磅并购更突显竞争的白热化,IT公司之间只要有一家开发了“粉丝经济”业务,其他家都必须复制其模式跟上;而艺人是有限的,一线艺人更是稀缺资源,面对这么多IT合作伙伴,选边站就成了艺人与经纪公司每天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多数经纪公司并不希望得罪其他合作伙伴,就只能配合渠道向每一家都提供服务。而恰恰“粉丝经济”就是一个以内容及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渠道为王”的中国互联网模式必定导致对于“粉丝”团体的服务模式崩溃,一对多的服务一旦无法形成服务差异化,谈论商业模式就是纸上谈兵,IT行业的恶性竞争拔苗助长,导致“粉丝经济”早产,早早进入了保温箱。
四、 互联网时代的“粉丝经济”却无O2O+C2B的互联网思维
经纪公司的粉丝运营,仍停留在日韩模式的提供行程、独家新闻、图片、语音、举办粉丝见面会、销售周边商品的B2C阶段。百度阿里等高管都说过:B2C不是互联网思维,C2B才是!互联网O2O+C2B时代到来时,任何有关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已经不适用冰冷的产品销售行为,按照现在B2C照搬日韩的模式,粉丝经济将无计可施。
五、 经纪公司狭义的“粉丝经济”
IT行业不懂“粉丝经济”,而经纪公司对“粉丝经济”是否了解?答案是一知半解!除了沿用B2C模式外,经纪公司对粉丝经济中的核心用户,并没有深刻的了解,而是泛泛地进行粉丝运营,并没有对粉丝群体进行分类。性别不同其消费习惯都有着巨大差异。从每一次明星活动及颁奖典礼完全可以看出,现有的粉丝运营模式相对来说更加符合女性消费群体的认可,女性用户占比超70%,偶像型艺人情况更加严重。可以说现行的“粉丝经济”是“女粉丝经济”,是狭义的“粉丝经济”。男性消费群体并没有被尊重及开发,而偏偏男性用户撑起了中国游戏行业的鼎盛发展。
在互联网O2O+C2B时代下“粉丝经济”要如何起死回生?
网址:被玩坏的“粉丝经济”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234605
相关内容
粉丝经济=卖情怀?流量时代该如何玩转粉丝经济?“粉丝经济”不能玩太虚
明星直播:粉丝经济变现新玩法
如何玩转粉丝经济:看透粉丝经济本质和利益,构建粉丝策略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如何玩转粉丝经济:请对Ta好一点
华谊该如何“玩转”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学
被粉丝经济裹挟的明星“人设”背后
如何看待粉丝经济?
你打造的是社群经济,还是粉丝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