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正风口上,但终结者却已经出现
为知识付费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仿佛一夜之间内容付费嫣然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潮流和风口,特别是在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语音问答平台“分答”、知识分享社区平台“知乎live”、知识订阅产品平台“得到”,视频网站的几大平台更是通过会员收费模式成为最大的收费平台,作为知识付费平台的四种模式,在很短时间就快速吸引到大量人气和很高关注度,并帮助很多内容的生产者实现商业了“变现”,也产生了更多的内容生产商,促使他们加入知识知识付费平台,知识付费产业一片欣欣向荣的影象。而在在经历一两年的发展和教化宣传后,越来越多用户也慢慢的认可和接受了知识付费理念。
知识是经验的传承
知识付费热潮为什么会兴起呢?
总结起来有四点:1、由于人们消费结构发生了改变,教育方面消费有所提高。
2、由于网络移动支付平台让支付变得十分的方便。
3、是对内容和知识付费意愿和消费观也发生转变。
4、是由于人们信息获取方式渠道发生变化,从被动的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寻找自己需要感兴趣的信息,人们想获取内容更有个性化。
在如今的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每天获得信息的来源渠道越来越多了,而知识付费的本质和核心是帮助人们去整理、解读信息,对信息进行专业分类加工,让信息更有价值,让人们可以更快、更有效率地获得这些知识,以前那种完全依靠所谓的大咖身份来收割粉丝的类似娱乐圈的做法,在知识付费领域可能就不可持续了,而垂直化、细分化正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的发展趋势。现目前,在一些热门的领域,比如体育、IT、职场、金融、娱乐、健康等行业,已经出现大众化全能性平台向专业化、垂直化、细分领域产品转化的趋势。
但同时以史为鉴我们不禁要问,互联网创造的收费模式,会被互联网自己所终结吗?
在20年以前,那个时候中国互联网还没有兴起的时候,我们想读书还要去书店买,看报要去报摊买或者到邮局订,而想听歌要买磁带或CD,人们为知识信息付费,在那个时候是理所当然没人有质疑。之后,我们互联网慢慢兴起渗入到我们的生活,在如今,各个平台的新闻客户端天天打广告让你去下载使用它,下载完之后还经常在手机后台推送给你新闻;各个自媒体号、公众号都在想方设法让我们关注它,甚至有的还发红包吸引我们去读他的文章。音乐平台APP虽然也有付费的模式,但是大多数人听听免费的音乐也能满足需求了,想想好像人们已经没有了付费必要了,更别不要说付费的动力了。
互联网颠覆知识付费模式
当然这背后的原因不是内容生产商变成了慈善家,只是互联网产业链条变得更长了,价值的产生实现模式更多样,内容生产商变现的方法也更多了。其实核心信息内容一直是在收费的,只不过付费方不是用户而以,比如新闻,具有采编发布权的新闻媒体机构是向腾讯、网易、新浪等平台收费的。又比如音乐,娱乐版权公司是向腾讯、网易、百度收版权费的,影视当然也是向播放平台或者公司收取版权费的。
如果对应到传统的商业经营渠道,腾讯、网易等平台方其实就是分销商的角色,例如报摊和书店,传统的报摊和书店不可能花钱批发买来书和报纸,然后免费送给广大读者吧!哪为什么腾讯们这些互联网平台就可以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哪就是价值实现的方式改变了,关注经济带来广告价值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价值实现模式。当然经过多年发展商业生态又有了新的变化,也衍生进化了更多的商业变现模式。我们只要留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里体会到。如今还有多少明星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靠卖CD或者靠收版税呢?
影视剧明星演员每集或每场的收入报酬已经不低了,但这还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
看下现在非常流行的综艺类节目,就能了解到价值实现的链条有多长了;从制作方弄出创意或者买来创意,再花钱请来制作团队,再花大价钱请来当红的明星,再通过发行方开始广告推广、试播、大牌团队直接就能卖给电视台或视频网站平台,再接各种品牌广告植入,再和媒体合作广告公司代理一起拉入其他的广告主和赞助商,如果节目一不小心火了,明星们就会得到更多品牌代言的机会,当然节目下一季就会拿到更多广告费和赞助费了。
一个节目收视率高的成功的策划,制片方、电视台、视频网站平台都可以是投资方,他们可以从广告主和赞助商那里拿到足够多的回报;明星们拿到高额的出场费和代言费,也许还参与分红;而观众不用付费就可以观看节目,整个价值链的出资人就变为广告主和赞助商了。通过商业广告,从受众中产生足够多的转化,最终由转化用户通过相关的消费创造利润来实现价值闭环回溯。
互联网商业新模式
而这仅仅是个小的闭环,更大的闭环可能是,通过广告建立起品牌效应,再通过品牌来得到资本市场认可,从而提升企业的估值,再通过风投市场或者二级市场提升企业市值,投资人通过一二级股票市场交易获利,用户通过股票市场买单获得免费权益,市值闭环的存在,让所有闭环内的参与者都获益,真是个完美的商业模式。
知识付费变现的逻辑基本是一致的,就是怎么建立变现的价值链条?
20年以前的知识付费模式被颠覆的原因,是由于互联网通过产业链的运作,让价值变现的模式发生变化,人们可以通过免费的方式获得所需的知识信息,有免费的为什么还要付费呢?这样就让人们没有付费的动力了,价格手段在市场经济里总是最有效的。当然也有通过价格手段失效的案例,那是因为新的价值链没有实现的情况下就放弃利润,那当然是要失败。
看看互联网时代的新闻、视频、音乐等平台,和如今很多的内容创作者,他们所在的产业链里,几乎都是按照这样的商业逻辑在经营的企业。
但就在这样的商业模式经过了这么多年后已经很成熟的情况下,现在新的知识付费模式却再度崛起,是什么样的新趋势,出现了什么新的情况,这就还需要更多方面的深入探讨。
自媒体需要传播
内容创造者是需要传播还是收入变现?
就拿艺人来举例,一位艺人完全靠卖他的作品,很可能没办法出名的,但他背后的经纪公司,一定会极力去推广宣传他,经过造势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艺人,这就是打造明星的过程。等到艺人有了足够多的粉丝和巨大影响力时,就开始变现赚钱了,如参加各种综艺节目,争取各种品牌广告代言,相对而言,版税收入就不是其主要收入了。就像歌手在酒吧演唱也收费,但他还是希望参加像超级女声星光大道等免费的唱比赛,等出了名再赚更多的钱。
相对于绝大多数的做自媒体的人来说,刚开始也肯定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作品或观点,有了足够的粉丝和影响力后,也许是出书、做节目、写软广告、电商卖货、代言等,而付费订阅收入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定是知名度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的才能实现,换句话说也就是少部分金字塔塔尖的内容创作者才能够实现的。另外多数在塔底的,可能也是收费的,只不过也许收的是软文广告的钱。
在眼球经济时代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建立更强大的价值链毕竟还是更有前景的价值体现方式。正因如此内容创业者的竞争会十二分的激烈。
能不能通过自己创作的内容直接收到费,内容创作者之间竞争的程度,内容的同质化程度,优质内容的稀缺性等这些都是要要考虑到的,留意一下这几年视频行业在买影视方面投入的资金就可以知道了。
内容创业
持续创造出有影响力、价值的内容,这对于所有的内容创作者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奇葩说是一种尝试,知乎、得到、多问、分答也是一种尝试,特点就是聚合个体创作都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强大的平台来,通过这种方式来聚合人有价值的知识内容的持续性产出,而对于弱势个体创作者来说,就需要找到更好另外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了,如果只是靠好奇心这是很难维持用户的持续付费意愿的。
用户的付费意愿是一种趋势还是只是昙花一现呢?
电商时代让支付技术成熟从而打造了优秀的支付平台,随着手机支付应用的普及,网络支付门槛是越来越低了,这对知识付费可以是天时地利,但长期来说的人和呢?当人们尝新之后意愿降低时,现在的付费用户有可能慢慢变越来越挑剔。
优质内容稀缺
个性化优质内容是知识付费阅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个性化优质内容的稀缺性也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矛盾!
从传播到竞争再到人们持续为知识付费的意愿,在种种压力下,个性化优质内容也许是未来知识付费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机会,通过兴趣性普适性内容来积累粉丝、打造品牌,再通过个性化优质内容咨询服务来获得付费用户,这也许是大部分内容创作者创业的必经之路。而个性化优质内容的稀缺性也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矛盾。
怎么来解决持续性生产个性化、人们感觉的优质内容,让这些内容的质量高于需要传播的自媒体免费内容,让这种内容的短缺性的矛盾不至于让它变成知识付费的终结者!这才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网址:知识付费正风口上,但终结者却已经出现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242560
相关内容
知识付费“风口”仍在继续 你会为知识付费吗北大教授靠知识付费收入终于赶上了明星,但为何知识商人们却在退场?
2023知识付费风口,速上手
王力宏一小时卖课超百万:知识付费“风口”又来了? 作者
知识付费迎风而起
明星路线、知名IP、速读推广不灵了 风口之后, 知识付费还能走多远
知乎走出知识付费新路?
知乎走出知识付费新路
王力宏一小时卖课超百万:知识付费“风口”又来了?
知识付费是什么?知识付费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