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TV一剪刀引发的蝴蝶效应:当公益综艺撞上明星言论雷区,我们究竟在愤怒什么?2023年3月29日,有热心的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发现,芒果TV近期推出的综艺节目《小小的勇气》里,赵露思的部分争议性言论被删减。网络话题#芒果剪掉赵露思争议片段#迅速登上微博热搜。这引发热烈讨论:难道公益话语和明星人设真的如此脆弱?
事件的回放十分简洁:自3月27日节目首播以来,短短两天内,原本长达80多分钟的节目时长缩水至70多分钟,删除了多个引发争议的段落。其中包括赵露思询问山区小女孩“拍没拍过艺术照”,对老人家说“手艺人不传承就是自私”,以及一段关于“不知道拐杖是用来做什么”的尴尬发言。甚至连加更版的20分钟节目也在删减中变得只剩19分钟,安全带的错误使用场景相继被剔除。这些删减究竟隐藏了怎样的深层次问题?
争议的根源不单止在于删减,而是引发了关于明星话语权与社会责任的深思。在节目中,赵露思的言论是无意间流露出的阶级优越感,还是节目组为了制造话题的刻意引导?对于95后顶流明星而言,他们对传统手艺人文化的理解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星行为是否应承担更大的公共责任?
芒果TV的删减决策也显露出其背后的权力游戏。在面对迅速升温的舆情时,节目编辑们是否跳过了深思熟虑的过程?在这短短两天里,从舆情监控室到总编室的反应链条,反映了平台在维护公益人设与流量增长之间的微妙平衡,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道德和盈利之间的博弈。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们见证了饭圈文化在社交媒体上的强势崛起,明星与粉丝之间的认知差异明显。超话中频频刷屏的#恶意剪辑陷害#,让人深感这只是一个冰山一角,社会学者们也开始对明星特权阶层发出更为尖锐的质疑。而在赵露思事件的讨论中,抑郁症等公共话题被意外地引入,群体讨论的热潮却也让我们感到一种隐忧:究竟这场风波是否会削弱人们对严肃议题的关注,让真实问题被娱乐化的趋势消解?
我们身处的慢综艺时代恰恰是充满了悖论。一方面,我们渴望看到真实的当代青年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另一方面,剧本化的公益背后,又是一种加工和消费的伦理红线。明星的人设脆弱到在舆论中随时崩塌,而这种情感也对社会行为产生刻板印象,延伸出监管的新课题。
在展望未来时,我们或许能从国际上类似事件的处理得到启示,比如Netflix《鱿鱼游戏》的透明化处理和日本杰尼斯丑闻中所展现的企业谢罪范式。演艺圈的明星翻车事件将如何塑造内娱生态?明星艺德培训产业可能会应运而生,而AI技术的引入则或将开启内容审核的新革命。
当最后一片马赛克落下时,我们终将明白:比删除更重要的,是直面真实世界的勇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