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汪峰和章子怡谈恋爱,所有人都觉得汪峰配比上章子怡,但是章子怡就是着了魔一样地嫁给了他。
汪峰为什么被黑?
一个人被黑,一定是因为足够红。因为只有足够红,被黑才能制造噱头,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
汪峰被黑,首先因为他的歌,他的音乐确实流行很成功。
圈内人评价汪峰:勤奋,极其勤奋,无论是录音编曲还是演唱会现场,事无巨细都要关心,对细节极其关注,对品质要求极高;他基本功很扎实,中央音乐学院古典音乐专业,从小音乐素养就很高,对编曲制作要求极高。
汪峰的音乐能流行,确实因为汪峰音乐方面勤奋努力、天赋不差、对自我要求高,同时有国内顶级幕后团队。
汪峰被黑原因无非有二,一是装逼,而是私生活混乱,渣。
先说第一个,装逼,一个有才华的人,清高很正常。汪峰,清高,楞,还带着点话痨神经质,动不动就梦想什么的一大堆人生大道理。
但是,一个音乐艺术家,难道不应该这样敏感吗?
汪峰到达大火是《春天里》在每个城市的角落飘荡,汪峰的沙哑声线,卷带着飞扬的尘土,斑驳的法桐,息壤的人心,直抵情怀。
汪峰,是一个聪明人,他不仅懂音乐,他还懂人性。
他能洞察人性的忧伤和快乐,还有那些青春的彷徨、热血、黑暗、温暖,当这些被杂糅在一首歌里,再加上摇滚青春飞扬,热泪盈眶的旋律,那就是汪峰的歌。
憎黑框大叔,新歌总能荣登榜单,汪式摇滚的嘶吼式唱腔,总能让人血脉贲张的。
当然,也总有一些不友善的人认为汪峰的歌曲质量叛逆而空洞,并且还做了一些分析。
用这样的公式,汪峰算出了《怒放的生命》《春天里》等火遍大江南北的歌。
这特别像当年很多人黑冯小刚大卖的贺岁片,说俗不可耐。郭德纲的响声火了,也有人吐槽郭德纲俗。
这就是人红是非多吧。
汪峰的到底是不是渣男?
媒体之前对汪峰确实带有调侃,有图作证。
公众更是谈道汪峰而呵呵,什么皮裤汪、情怀汪……
但是即便如此,依然汪峰一直有自己的狂热粉丝,为何能如此?
第一,汪峰足够红,有很多高传唱度的歌曲,另外,他有话题度。从最初旭日阳刚翻唱《春天里》,到此后和章子怡恋情曝光,以及后来的《中国好声音》和最近的《妻子的浪漫旅行》。
汪峰彻底的火了。所以他的音乐,他的私生活也被无限的放大,再放大。
汪峰火了,就要接受公众的凝视,这是任何一个明星都逃脱不了的。问题是其他明星混迹娱乐圈早已有心得,能够很好地应付这个问题。但是汪峰就显得很稚嫩。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从汪峰歌曲中知道,汪峰其实是一个有情怀和人文的歌手。这样的人一般都比较清高,对于外界的表现就是“不妥协”。不妥协的展示自己的形象,不妥协的对待版权事件,不妥协的对待前妻纠纷…………或许他也不屑于和娱乐圈里人那样装裱自己的形象,他骄傲的自顾自怜,觉得自己应该是过分美丽而不应该被伤害。但此时全世界的恶意已经扑面而来,汪峰被人们突如其来关注其私生搞蒙B了,本来一个浪子在平常生活中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放在放大镜下就十恶不赦了。
被谈及最多无非是汪峰之前的情史,尤其前妻葛荟婕不断补刀在娱乐圈内当真是少见,撕逼之势如同泼妇骂街……不忍直视。之后和章子怡的恋情迅速将话题推高,尤其是章子怡本身就是话题女王,汪峰什么鲍家街他卖友求荣,抛妻弃子等等………都被刨了遍。这样的汪峰已经很难不被黑了。
而且他主打人文和情怀的歌手,在私生活混乱的漩涡里,反差太大。一边歌唱着爱情的忧伤和梦想的遥远,一边和前妻撕逼拿着大把的钞票。能不招黑么?
所以,汪峰渣肯定是渣过的,但是渣的肯定不够彻底,不然他也不可能真正写出那样打动人心的歌词,更不能打动女神章子怡了。
汪峰为什么能吸引章子怡?
其实汪峰挺幼稚的,情商低的时候像个孩子。这点从他跟前妻的撕逼大战中可窥一斑。
前妻葛荟婕喷你,作为一个男人大方承认道歉完事了,人家毕竟18岁就跟了你,并且还未婚先孕给你生了女儿小苹果,不管结局如何,曾经爱过是真的,现在成了弃妇,人家心有怨气是应该的。汪峰傲慢的性格显露无疑,一边急于为自己辩解一边表达对公众无知的鄙视。
那么为何汪峰会这样?《给汪峰的一封信》中说的好:汪峰太在意外界对他的看法。
“老汪,说句实话,我觉得你偶像包袱太重,太看重外界对你的指摘或者赞颂。你是个当红艺人,艺人的命就是一日被八,终身被八,看淡一些吧,某种程度上说,那些八卦针对的都不是你这个活生生的人,针对的是一个名为“汪峰”的符号而已。”
所以,其实公众黑的或许只是“汪峰”这个个名字代表符号而已,当某一天你真的和汪峰坐下来喝个茶,说不定发现他在生活中是你我一样的人,并没有这么可恶。
很多人觉得汪峰配不上章子怡,其实爱情这个事,就是张爱玲说的那样: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遇见汪峰的时候,章子怡已经35岁了,她已经经历过生命的大涛大浪,也许她只需要一份可以平平淡淡的爱情,她可以撒娇,可以做个小女生,可以不再害怕吧。
所以,般不般配这事,只能章子怡说了算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