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五位代表性70后艺术家的市场前景

发布时间:2025-05-18 08:36

摘要: 无论从艺术成熟度考量,亦或是市场前景的分析,70后艺术家都显示出正当时的强大后劲。本文将简述徐震、刘韡、徐华翎、马轲、梁远苇这五位艺术家从艺术变化到市场行情的基本情况,为观众和藏家提供中立的分析。

  原标题:未来风向标:10位70后艺术家市场分析报告(图)

  无论从艺术成熟度考量,亦或是市场前景的分析,70后艺术家都显示出正当时的强大后劲,因此本刊从中选出10位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家,进行深度的市场解析。本期将简述徐震、刘韡、徐华翎、马轲、梁远苇这五位艺术家从艺术变化到市场行情的基本情况,为观众和藏家提供中立的分析。

  徐震:有胆识,有野心的艺术鬼才

 2012-2013年作 玩 装置徐震 2012-2013年作 玩 装置

2012-2013年作 玩 装置徐震 2012-2013年作 玩 装置


  1977年出生的徐震是一个很难被归类的艺术家,或许在他眼中,连艺术家也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称谓。上世纪90年代,他便是上海艺术圈中最活跃的行动者,不仅创作作品,还策划展览,经营艺术机构;2009年后,他创办了没顶公司,成为公司董事,以艺术家社群的方式进行创作,当老板每月给员工发工资。多重分身让徐震的触角得以深入到艺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他谙熟艺术世界的游戏规则,并以一种特立独行的方式不断挑衅、打擦边球。徐震的作品十分挑拨、蛮横和幽默,且总处在一种变化的状态中,不断地自我突破让他成了中国青年一代的领军人物,同时还是一位极富魅力的艺术行动者。

  一级市场助力良多

  深谙市场之道的徐震在一级市场中拥有相当多的助力,这一点从其年初UCCA回顾展上长串的赞助名单中就可见端倪。徐震不仅与香格纳和长征空间两家国内极具实力的画廊有着稳定合作,去年还与本土资本“天仁合艺”携手,成为“8G”的一员,被大力推广。但是若论其中最强的推动力,却应该是徐震自己,因为他清晰地把握着市场接受和作品的方向。“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真正想要什么。艺术家必须创造市场,并且向它提供商品。”跟随这种想法,徐震正计划在纽约开设自己的画廊。“市场是总会有的。但是你必须避免一个循环,即喜欢你作品的人没有财力,而有钱的人又不明白你的作品,”徐震一次采访如是说。

  从徐震的创作轨迹上,我们可以发现其在2012后创作了《天下》、《蔓延》、《光源》系列,三组均为此前十分少见的架上作品,此外还有《永生》系列雕塑。从作品观念而言,这些仍是极具徐震风格的作品,唯一不同的只是媒介运用,但相比于此前的行为或装置作品,这类架上作品和雕塑无疑是更受市场欢迎的,并于近期频繁出现于国内外一、二级市场。

  新作品市场反响良好,早期作品更具收藏价值

  徐震在2013年之前并没有任何的拍卖纪录,这与国内装置、影像艺术的二级市场的不成熟有关。2013年后,徐震共有10件作品上拍,全部成交。由于本土资本“天仁合艺”的推动,徐震作品首次登陆保利“天仁合艺”专场,其作品《光源-大浴女》便取得310万元的高价。而在随后的元亨利贞拍卖中,徐震的装置作品《玩》拍得1127万元,很快便刷新了他的拍卖纪录。

  从其他拍卖行的成交记录看,徐震共有4件《天下》系列作品上拍,平均成交价为85.5万元,最高价为2013年保利春拍中的138万元;此外在2014年匡时春拍中,徐震的《蔓延-踏浪》也拍得60万元,在上拍数量不多的前提下,徐震目前在二级市场的成交率为100%。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徐震出现在二级市场中的所有作品均为2012年前后完成,同时由于样本较少,所以这一批新作的市场行情究竟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

  而从投资角度来看,徐震近期在国内外展览方面的高活跃度,为其累积了不俗的市场声望,从近一段时间的行情看,徐震的作品的市场价格应该大有可期。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奠定徐震艺术基础的早期作品并没有出现在二级市场,但这批作品在徐震的艺术脉络中却更为重要,如果有志于艺术家系统收藏,其早期作品还是更具收藏价值。

  刘韡:游走于观念与抽象边缘的市场新生代

 紫气·NO·7 布面 油画刘韡 紫气·NO·7 布面 油画

紫气·NO·7 布面 油画刘韡 紫气·NO·7 布面 油画


  1972出生于北京的刘韡在青年艺术家里头是个另类人物,虽然年龄不大,但参加过“85新潮”,也玩过“后感性”,算得上艺术圈的老人。他的绘画、影像、装置、声音及雕塑不乏视觉冲击力,又带有一种冷峻而严肃的思考,因此将他定义为一个观念艺术家似乎有些局限了。他的作品有时候并不需要过多的粉饰,简单明了、直击主题。忙于做试验、勤于思考的人一定很累,而刘韡似乎一直怀揣一颗悠闲的心,不将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纠结上,或许正是这样一种随意的状态给他带来了无限的创作空间。他始终坚持不懈的就是尝试变换创作媒介,对社会现实充满着质疑和挑战。城市空间的变迁、图像的泛滥、人与物关系的梳理等都是刘韡孜孜不懈探讨的主题。

  国内外推广双管齐下,藏家群体日益广阔

  2004年之后,随着艺术市场的繁荣,刘韡个人的艺术也逐渐成熟,并改变了他90年代“不需要理由和解释”的认知,因此其艺术在04年之后也有了突破性地进展,迎来了一轮厚积薄发的创作井喷,而刘韡精炼的抽象语言亦为他开拓国际化市场埋下伏笔。在一级市场中,刘韡与北京公社、比翼画廊、Boers-Li等多家画廊都有过合作,而2012年之后,刘韡在国内的市场主要由长征空间代理,海外市场则与世界顶级的画廊白立方和纽约Lehmann Maupin Gallery合作,这样一来既能够轻松拓展国际影响力,也不会耽误国内市场的开展。

  在签约白立方和Lehmann Maupin Gallery后,刘韡在欧美的展览逐渐增多。如2013年在纽约Lehmann Maupin Gallery的个展,2014年初在伦敦白立方的个展,以及近期在荷兰鹿特丹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 开幕的个展项目“Sensory Spaces 4”等。这些展览为刘韡在欧美累积了许多人气。在今年的瑞士巴塞尔中,第四次参展的长征空间为刘韡做了个展,据卢杰透露,刘韡在巴塞尔的个展的信息一经公布,就有藏家和美术馆立即联系到画廊想要预定,此外还有国内藏家一直在等刘韡的作品,因此展前已被预定了一批。巴塞尔结束后,刘韡的作品一半卖给了机构,一半卖给了个人的藏家,市场非常旺盛。

  《紫气》系列二级市场关注度高

  刘韡的作品自2006年开始便涉足二级市场,至今共有15件作品上拍,其中10件为2012年以后上拍,成交率100%,总成交额达1439.44万元。从刘韡2012年后的上拍的作品类型来看,其2006年开始创作的抽象作品《紫气》系列最受二级市场青睐,紫气系列作品尺幅均在6-8平米左右,数码图像的构成方式和高对比度的成色使得《紫气》中充满动感的城市景观引领着观者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大都会的联想和体验,因此备受藏家青睐。截止2014年6月,刘韡共有7件《紫气》作品于二级市场成交,均价达到了179.8万元,而其他上拍的抽象作品如《无题》、《长街》均价也达到了55万元左右。

  目前刘韡超百万的作品共有6件,均为苏富比和佳士得的内地及香港拍场中成交,其最高价为2013年于佳士得上海首拍中成交的《紫气ZJ30033401》,估价70——150万,最终以290.2万元成交。刘韡在50—100万元区间成交的作品有7件。无50万元以下作品。

  投资建议:了解艺术家创作脉络,装置前景向好

  从目前的二级市场情况观察,刘韡的《紫气》系列作品已接近短期的高位,考虑到《紫气》及其他抽象作品的创作量较低,而刘韡近年来装置艺术的创作又十分活跃,所以在架上作品之外考虑刘韡的装置作品亦是不错的选择。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网址:深度解析五位代表性70后艺术家的市场前景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258483

相关内容

艺术市场裂变: 70后艺术家炙手可热
艺术课深度解析:艺术家背后的秘密
2025年直播电商运营发展趋势、现状分析及市场前景深度解析
MSD061许依然:寻觅新生代艺术家的独特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深度解析 女主叫许依然
2025年相纸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深度剖析
艺术作品深度解析PPT模板.pptx
文化娱乐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2023
网络演艺市场前景如何 网络演艺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规模分析
苹果全新Snapshot网站上线,36位明星背后的深度技术解析与市场趋势
2025中国实景演出市场现状分析及市场规模、发展前景预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