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美颜,不自拍?深度解读朋友圈美颜自拍背后的“水仙花心理”

发布时间:2025-05-18 11:57

来源:微博,郑爽接地气“”的照片

前段时间,明星郑爽穿人字拖造型,蹲坐台阶被路人拍到的一张照片突然火了,引发过亿的点击量。

原因是在这个靠美颜才能示人的年代,郑爽丝毫不做作,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的样子,被网友评价为"接地气"。

但在生活中,我们普通人经常比明星还注意形象。

朋友圈的主流是“无美颜,不自拍”。

不开美颜,好像就没法拍照,或者有人不停地P图。

最后发出来的照片自己爹妈很可能都不认识。

但即便这样,依然改变不了大家趋之若鹜的美颜自拍,似乎美颜背后的那个自己,才是更真实和更理想的自己。

事实上,人们更欣赏他人自然、接地气的美。

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仍旧觉得自己用美颜更美呢?

从心理学上来讲,人对自我的认知,与他人对我们自身的认知是有一定差距的。

这有可能就是“水仙花心理”在作祟。

素颜和美颜自拍效果对比

1 带你认识过度自恋的“水仙花心理”

自拍诞生很久以前, 古希腊罗马流传着一个神话, 有关“某个人有点过于迷恋自己的影像”。

有一个版本说:

Narcissism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 他环游世界为了寻找自己的爱人。

在拒绝了森林女神 艾寇之后, 他瞥见了自己在河里的倒影, 并且爱上了它。

由于其无法自拔, Narcissism最终溺死在了河里。

一朵花在他死去的地方冒了出来, 那朵花因此得名为Narcissism ,直译得名“水仙花”。

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即“水仙花”心理就是指这种过度自恋心理。

在心理学上定义过度自恋:是一种夸大和膨胀的自我形象。

自恋者认为自己更好看,更聪明,比别人更重要,他们理所应当要有特殊的待遇,获得更多的关注。

这就是朋友圈美颜背后的“水仙花”心理机制。

著名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

“自恋是人类的一般品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健康的自恋是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我们一生中也在不断的追求健康的自恋,也可称作自尊水平,它的核心表现是自信、淡定和从容”。

“水仙花”心理指过度自恋中的虚弱的自我,通过假装的自大使自己变得稳定。

如果不能维持稳定,就会导致抑郁。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有超过7000万人患有抑郁症,当我们夸大了自己的能力,有时候的确是可以搞定一些事情。

但是如果碰到一些搞不定的事情,夸大的自我就会破碎,抑郁就产生了。

“水仙花”心理引发的心理问题,让我们不得不警醒。

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聚会,提到拍照,一定有人马上要求开美颜,再三强调必须要使用美颜。

从各种角度自拍,直到有的人花费很长时间挑选,修图,选到自己满意的照片为止。

这似乎都达成了共识,尤其是以女人为主的聚会上。

在这个聚会里,吃什么都不重要,和别人情感交流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拍出一张美美的,可以在朋友圈秀图的自拍照。

这就类似“水仙花”心理机制,我们只能接受自己美颜效果后,完美模样的自己。

如果说只是为了发现自己更美好的一面,激发对生活的热爱,用美颜相机,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一直沉浸在美颜里自拍里,就会产生危害,形成自恋型人格。

临床工作者把自恋型人格分为“薄脸皮型”和“厚脸皮型”。

薄脸皮型,把注意力大多数放在他人身上,对他人的反应高度青春,自己避免成为焦点。

厚脸皮型,只关注自己,无法觉察他人的反应,共情能力差,需要自己成为他人注意的焦点。

2 为什么人会有这种“水仙花心理”呢?

自恋每个人都会,适度自恋对维护自尊很有帮助,让人更自信的面对工作、生活、情感。

但是自恋的度,一旦把握不准,就像我们人格菜肴中的盐,少了则人生黯然失色,多了则要人命。

总体来说过度自恋这样的“水仙花”心理机制,对人影响比较大一些:

01、从人性的本能来说:人都有对优越感的追求。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提出的自卑与优越感的理论:

人人都有对优越感的追求,具有唯一性。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这种压抑的感觉会迫使他们采取某些行动。

我们生活的时代,互联网发达,大批的网红明星涌现,迅速被热捧。

他们的容貌,财富,人气都刺激着普罗大众。

类似于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以及我们各种美颜软件的助力,不断刺激着大众去分享,放大自恋。

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都影响着我们追求优越感,防御自卑。

比如美颜自拍,让自己看起来更有吸引力,更有明星范,更能获得社会影响力。

02、从社交的需要来说:我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同。

马斯洛的需求原理告诉我们:人人都有获取社会尊重的需要,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成长。

我们在社交媒体上,不停的刷朋友圈、知乎、微博、抖音等,看别人对我们的美颜自拍照有没有点赞或回复。

就是希望得到社会外界的的关注和认同,在别人的认同中形成对自我的认知,和自我价值感的确认。

但是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媒体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帕梅拉·拉特利奇博士撰文称:

“自拍经常引发自我放纵或对寻求关注的社会依赖,导致自恋或极度自卑。

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同没有错,但需警惕靠美颜自拍过度的这种方式获取尊重和认同。

03 、从自我的心理需要来说:希望自己好,恐惧自己不够好。

心理学大咖科胡特提出“自恋力比多”概念,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

“我需要觉得我是好的,我是有价值的,我是值得被友善对待的,我是值得被尊重的,我是值得被爱的”。

所以,我们会尽量好好表现,让自己看起来是好的,恐惧自己是不好的。

比如身体畸形恐惧症,首次由国外心理专家恩里克·莫斯利提出:人们经常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皱纹、皮肤的斑点、过多的毛发、脸部的肿胀或畸形的鼻子、嘴、下巴或眉毛。

神病专家戴维·维尔博士。戴维称,“找我看身体畸形恐惧症的患者中三分之二都有反复自拍并把照片上传至社交网络的强迫症”。

患有身体畸形恐惧症的自拍爱好者有时会花上几个小时,试图拍出不显示任何缺陷的形象,他们也常常会拍多张照片,直至找出最佳的角度或姿势

在强调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中,“水仙花”心理早有盛行,并让人记忆犹新。

其中一个代表性案例:国外15岁少年丹尼·鲍曼为吸引女孩子,每天花10小时拍200多张自拍,试图找到最完美的照片。

他曾经足不出户半年,而当他没能拍出一张完美的照片,他试图以过量服药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幸好,被其母亲发现,但他却因这种习惯已发展到为保全性命,不得不接受针对身体畸形恐惧症的治疗。

鲍曼被认为是国外第一个自拍上瘾症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努力回归正常生活。

这就是“水仙花心理”对人的负面影响,自恋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担心或觉得自己不够优秀。

渴望被人持久的关注和点赞。

正如《自恋时代》中所写的一样:

“只要我们继续热切期望得到虚假的反馈、沉浸于虚幻的亲密关系、更喜欢表面的光鲜而非本质。

只要在人生这场游戏中虚化可以胜过现实,那么自恋之风将会继续繁荣下去,我们就有可能看到一种越来越建立在夸大自我的认知、肤浅的人际关系、毫无羞耻的自我推销,以及过度寻求关注等虚假基础之上的文化。”

对成功、权利、荣誉、美丽、理想或爱情有非分的无限幻想。

3 教你三招,避开“水仙花心理”陷阱

国外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避开“水仙花”心理陷阱。

01、向内:自我检查,避免成瘾。

自我检查避免陷入成瘾状态的“水仙花”心理。国外心理医生的将自拍成瘾定义为:

1) 情景自拍:一天自拍至少三次,但并不上传网络

2) 严重自拍:一天自拍至少三次,并上传自拍照至网络

3) 长期自拍:抑制不住自拍,一天上传自拍至少六次

观察自己的时候,也要有中立的态度,当然最好是抱持的态度,也就是发现问题时,记得鼓励自己,而不是攻击自己。

国外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觉知既是开始,也是结束,可以说,觉知就是一切。

习惯性发朋友圈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分享的内容,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还是为了把好的东西分享出去。

如果只是为了发自拍照可以适当降低频次,对照自拍定义成瘾次数,适当降低频次。

02、向外:改变环境,由被动到主动,选择高品质朋友圈。

《哈佛幸福课》讲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换掉周围虚与委蛇的环境,多和一些真实,接地气的朋友相处,改善你的情感关系,多他人多点关心。

有一个朋友分享的故事:我女朋友是一个虚荣心比较强的女人,思想不时尚,情绪化严重,没啥主见,估计受她身边几个虚荣心更强的女人影响。整天想着买包包,衣服。

我建议她换个圈子,去学学传统文化,认识一下真实的,有文化内涵的人,提高一下生活品味。她真的变化了。

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

幼儿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爱”的原则;时尚的爱遵循“我被爱因为我爱”的原则;不时尚的爱认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时尚的爱认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陷入“水仙心理”的爱,就像是幼儿的爱,他们必须学会去爱别人,而要想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

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在能力范围帮助别人,紧紧为了别人需要,不用作秀,不用摆拍。

多与热爱活动的朋友,热心助人的朋友一起相处。

03、从本质上:超越自我的变革,突破自我为中心,乐于助人。

寻找比自己更宏大的东西爱和信仰。爱更多的人,就是破除“”水仙花”心理的最好的方法。

阿德勒说关于生命的意义:在于乐于关注他人,渴望成为社会的一员,梦想着为人类和社会贡献自己力量。

伦敦有个知名女模特,Lucy O’Grady,她曾经花费巨额英镑,把自己整成美颜APP里的模样,刚开始她每一次精修美美的照片获得无数点赞数,让她更加充满自信。

然而对于自己美颜形象的过度着迷,也让她在照镜子,或别人拍的照片里看到自己时,越来越沮丧、越来越焦虑。

直到有一天,她开始和动物慈善组织共事,充实的工作把她从“自拍上瘾”的状态中抽离出来,她才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劲···

现在她悟道了最最真实的自己,就是生活中最自然、最坦然、也最健康的样子。

“我对现在的自己很满意。”lucy说。

她的新工作经历让她学会了爱动物,爱环境,爱除了自己以外的他人,她内在的自信和自尊都发展起来了。所以收获了健康的自恋,避开了“水仙花”心理陷阱。

4 结语

“无美颜,不自拍”,朋友圈里美颜自拍后的“水仙花”心理机制,让我们发现了人人都有自恋情节。

我们努力的经营生活,期待获得更好的感觉。

受到赞扬会提升我们的自豪,反之会受挫。

有些人过度忙于寻求“自恋补给”或自尊的支撑,映衬出其他需求黯然失色。

爱自己没错,只爱自己就是错

我喜欢你的美,真实的美,接地气的美。

我们并不总是能够全然的知道自己是谁?究竟有何价值?

1、 我要做自己,就要有适度的自恋;因为每个生命都想证明自己是好的。

但是当出现“水仙花”心理时,就需要及时自省,形成“我好你也好”的人生观。

2、 我们的价值是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他人的反馈,是我们对社会群体作用的价值反馈。

所以一个人沉迷于自嗨或夸大的虚假的自恋,都是无意义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逞强是自卑感的另一种表现。

3、 超越自我的变革,突破以自我为中心,乐于助人。

除了爱自己,学会爱他人,爱大自然,爱这世界万物是我们变得更好,避免落入“水仙花”心理陷阱的最佳途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无美颜,不自拍?深度解读朋友圈美颜自拍背后的“水仙花心理”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261355

相关内容

拍照爱用美颜=心理疾病?还能不能愉快地自拍了…
54岁李嘉欣自曝无美颜怼脸自拍,网友说只有真的美女才敢这么拍
美颜相机=心理疾病?还能不能愉快地自拍了,答案在这里
48岁舒淇怼脸无美颜自拍,网友说艺人就得这么拍
颜值不等于一切,娱乐圈美男背后的命理玄机!
刘亦菲拍完水戏后的素颜照曝光,果然是大家心目中的神仙姐姐!
素颜好气色!景甜最新自拍美图来喽
范冰冰刘亦菲纷纷晒素颜自拍 女星素颜谁更美?
甲亢哥美颜自拍被自己迷住
杨幂与郭敬明:素颜自拍背后的友情华章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