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作曲家亨德尔的生平简历与音乐作品特征

发布时间:2025-05-18 13:53

亨德尔的生平简历

乔治.亨德尔(1685—1759)1685年2月23日生于德国中部哈勒的一个理发师家庭,与巴赫同年出生,在钢琴音乐史上也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与巴赫同被后人称为复调大师。他的创作形象丰富,倾向于造型性,不断追求和探索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其音乐创作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对当时的新思想进行了很好地表达。

少年时代的亨德尔师从当地著名管风琴师兼作曲家查克乌学习音乐,经过勤奋刻苦的学习,他成了一位技艺高超的管风琴家和拨弦古钢琴家。此外,他在小提琴和双簧管方面还有着较高的造诣,在对位法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18岁被任命为哈勒大教堂管风琴师,但不久便去了当时主要的德国歌剧中心汉堡,从此便和歌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下面是一首G小调作品供大家欣赏。

1706-1709年,亨德尔到达意大利,他满怀对意大利歌剧的向往,开始了他的歌剧创作。在意大利,亨德尔的器乐音乐创作受到了音乐大师克莱利的很大影响。为了音乐创作,为了广泛接触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技巧,他也经常到处旅行。他因音乐创作和演出活动,而在意大利有了一定的声望。他独特的旋律风格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亨德尔在25岁时首次抵达伦敦,不久他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让他大展才华的自由城市,在这里音乐是富有的民众极为喜爱参与的活动之一,因而只要具备足够的才华,就能够吸引公众,名利双收,对任何一个向往音乐的人,这里都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亨德尔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1717年他于伦敦定居直到去世,长达40年之久。在这近半个世纪的音乐创作中,他倾注了全部精力,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不辞劳苦地工作换取的是巨大的成功和世界性的声誉。

在音乐作品的创作上,亨德尔比巴赫较世俗化,比较豪放和外向,手稿经常显得比较凌乱,有着很多即兴的东西,喜欢用圣经里的英雄人物作为素材进行创作;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歌剧创作,包括历史题材、神化题材、浪漫题材等大约四十几部,但其中以清唱剧为优秀的创作,而用英语写清唱剧也是他的首创。

他的作品《弥赛亚》是人类音乐史中第一部把上帝对人类的拯救全部描绘出来的戏剧音乐,与巴赫《B小调弥撒》、《马太受难曲》、贝多芬《D大调弥撒》齐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亨德尔在作品中对情感的表达直接,往往有着生动优美的旋律,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极具亲和力,这都离不开追求轻松娱乐的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尽管他也以复调织体为主,但偏重旋律与和声,主调性大大加强,结构也较松弛,对旋律更为强调。他的作品大多是为剧院、宫廷和公众音乐活动而创作。

二、亨德尔钢琴音乐的创作特征

在亨德尔的创作特点中,多面性、全能型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在对自我的认同上,他并没有将自己局限为一名德国音乐家,而自认为是一名欧洲音乐家,他的老师弗里德里奇·萨曹(Fridrich Zachau,1663 1722)向他展示了不同国家对不同作品的不同创作手法,对他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亨德尔自己的求知欲和他的游历经历也增长了他的知识,使他的创作与众不同。比如他年轻时在意大利访问期间,接触了许多重要的作曲家:斯卡拉蒂、克莱利、维瓦尔蒂等,当然也受到过法国、英国、德国的音乐风格影响。因此他的音乐将德国的庄重、意大利的妩媚、法国的华丽和英国的朴素熔于一炉,形成了一种极为广博的“世界型”风格。

亨德尔以极为简练的创作手法进行键盘音乐作品的创作,在作品的深刻性上有所欠缺,而是希望以平实的音乐气质和具有活力的节奏取胜。在设计上他总是以一种宏伟的、精确的、有巨大纪念意义的角度出发,这使得他的音乐风格趋向有力、雄伟、悲壮和宏大,庄严而高贵,体现出一种快乐和平衡。在创作手法上,亨德尔总是对和声与旋律偏爱有加,大大加强了主调性,结构较松弛,有着较大的即兴性和开放性。

网址:钢琴家作曲家亨德尔的生平简历与音乐作品特征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262855

相关内容

德国十大音乐家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盘点 德国音乐家及作品
五位伟大音乐家生平简历
广州钢琴,音乐教育,作曲家教
作曲家简历
音乐家简历
钢琴曲《梦中的婚礼》与多位音乐大师的合作历程
分析报告:钢琴小品《十一月——在马车上》的创作特征——作品选自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作品37
对话作曲家、钢琴家胡之华:探寻琴键上的艺术宇宙
北京音乐教育(声乐/钢琴/作曲/和声学)家教
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特征,和声复调的出现,调式调性的发展等特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