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一段迅速走红的舞蹈,名为“李羲承进行曲”。这段舞蹈因为中国演员杨紫的极具魔性演绎,瞬间掀起了全民模仿热潮,甚至成了文旅部门吸引流量的“秘密武器”。这一现象不仅彰显了互联网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揭示了娱乐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趋势。
一、源头:二次创作的力量与韩国舞台的“松弛感”
“李羲承进行曲”最初源自韩国男歌手李羲承在《Bills》演出中的舞蹈。动作风格慵懒、松弛,散发着一种“痞帅”的魅力,配合网友重新剪辑的经典歌曲《Once Upon a Time》的降调DJ版,产生了极具魔性的卡点效果。这种简单易学的舞步,配上让人“尴尬上头”的独特魅力,迅速传播开来,全球播放量突破了10亿次。网友们的二次创作赋予了原舞蹈全新的生命力,重复的动作、夸张的肢体语言与洗脑的音乐碰撞,正好迎合了短视频时代对“短平快”娱乐内容的需求。
二、爆发:杨紫的“尬舞”与文旅的“整活”接力
3月1日,演员杨紫发布了一段14秒的舞蹈视频,模仿了“李羲承进行曲”。她穿着牛仔裤和黑色蝴蝶结上衣,跳着僵硬却充满喜感的舞步,展现出类似“机械舞”的效果。视频中,她还幽默地举手抱拳,调侃“对不起了各位”。这段视频发布后,仅一天时间,杨紫的粉丝数猛增30万,视频播放量超过280万次。杨紫的魔性魅力迅速蔓延到文旅领域,各地的文旅部门纷纷将她的舞步融入地方宣传片,并结合当地景点与文化特色进行创意改编。例如,浙江文旅配上《千年等一回》展示西湖美景,重庆文旅加入方言童谣,武汉文旅以樱花为背景,潍坊文旅则让杨紫“站”在风筝上起舞。
网友们的评论区充满了“跟着杨紫一天游遍全国”、“微信步数直接第一”的调侃,甚至有网友统计自己刷到过82个文旅视频。由各地文旅部门参与的创意展示被戏称为“杨紫一人扛起全国旅游宣传”,并被视为一场“文旅KPI大作战”。
三、传播密码:为何一个舞蹈能撬动全民参与?
这个舞步简单,不需要任何专业技巧,人人都能轻松模仿,营造出“全民皆可创作”的互动氛围。杨紫作为知名演员,跨界跳舞本身就吸引了大量关注。她“僵硬中透着喜感”的表现,打破了人们对明星的固有印象,让明星更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相比传统的文旅宣传片,这次利用热点进行趣味化、年轻化的表达,低成本高曝光效果显著。学者认为,这种“模仿本地化”的策略,既借助了流量热点,又突出了地方文化特色。
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能够精准推送相关内容给感兴趣的用户,用户的自发分享和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内容的影响力,形成了叠加效应,推动内容的指数级扩散。
四、现象背后:文化消费的转型与明星人设的重构
在这场事件中,网友们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内容创作的共创者。文旅部门与用户的互动体现了“用户生成内容(UGC)”模式对传统营销方式的变革。杨紫通过自嘲回应“可以说我演戏不好,不能说我跳舞不好”,进一步强化了她幽默、真实的“邻家女孩”形象,更贴近大众,吸引了更多粉丝。
各地文旅部门迅速跟进热点,探索“文化娱乐社交”的新模式,缓解了文旅产业的“流量焦虑”,为传统文旅行业注入了新活力。
五、启示:舞蹈成为文化传播的桥梁
“李羲承进行曲”的火爆并非偶然,它反映出当代文化传播的三大趋势:娱乐内容与文旅、科技(如AI工具)等领域的界限日益模糊,不断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更倾向于为那些富有趣味和创意的内容买单,单向的灌输式宣传已难以吸引眼球。文旅部门对热点的快速反应,展示了新媒体时代“热点即资源”的运营理念,谁能够迅速抓住热点并加以利用,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未来,如何将短暂的热度转化为持续的文旅吸引力,还需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核心内涵,做到“潮流与底蕴并存”。杨紫引发的“魔性狂欢”,无疑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创意与想象力并存的成功范例。
结语
从韩国的舞台到中国的文旅,从明星尬舞到全民狂欢,“李羲承进行曲”的爆红历程,既是互联网文化蓬勃发展的成果,也是创意与机遇碰撞的火花。在这场全民参与的盛宴中,每个人都成了舞蹈的传播者,每座城市都变成了舞台。而流量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才刚刚开始,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